明明知道寶玉黛玉互相喜歡,薛寶釵為何還要橫刀奪愛呢?
這個問題,是很典型的相當壹部分現代觀眾讀者看《紅樓夢》的視角和態度。
首先,寶黛二人初識於童年,黛玉六七歲、寶玉七八歲的時候,是真正的青梅竹馬 兩小無猜。
而寶玉和寶釵初識於少年,寶玉十壹歲、寶釵十三歲正值青春期。這時剛剛與寶姐姐初識的寶玉已經情竇初開了,此後寶玉很快就在夢中與兼美釵黛的秦可卿“夢中雲雨”了,並且當天寶玉便拉上貼身丫環襲人姐姐“偷試”實踐了。
然後,已經有了初次性經驗的賈寶玉到梨香院去探望寶釵,這時少男少女寶玉和寶釵在壹起“比通靈”,引來了還不滿十歲的黛玉初次“半含酸”。
相比先天不足又“小性兒”幼稚才九歲多小女孩黛玉,健康自然美貌的十三歲少女寶釵對初識“雲雨”的寶玉當然要更有魅力得多,這正是日後黛玉對寶玉抱怨的“見了姐姐、忘了妹妹”。
在寶玉寶釵“比通靈”之後三年多,十二歲的少女黛玉才被十三歲的寶玉帶領著(寶玉與襲人壹起已經有了三年時間的性經驗)在大觀園中背著眾人“***讀西廂”。
寶黛二人“***讀西廂”初定情,比寶玉寶釵“比通靈”在時間上晚三年多,這才是個基本事實。
之後,才有了黛玉對寶玉屢屢抱怨說,自己沒有“什麽金什麽玉的”只是“草木人兒”,還抱怨“什麽金什麽麒麟”憂心寶玉和湘雲做出什麽“不才之事”。
很多觀眾都是從影視作品開始了解《紅樓夢》的,而影視作品中的寶黛釵壹般都是成年演員,觀眾將寶黛初會即看著作“寶黛愛情”的壹見傾心的開始,這當然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寶黛釵都是青春少男少女,寶玉寶釵“比通靈”早在寶黛“***讀西廂”之前三年多。所以寶釵實在算不上是對黛玉“橫刀奪愛”,倒是“寶黛愛情”可以說是在“金玉良緣”的風聲在賈府傳出來三年多之後“插壹腳”了。
原著第三十六回,在寶玉挨打、寶釵送棒瘡藥、賈母誇贊寶釵“我們家四個女孩兒都比不上寶丫頭”、寶釵配金線鶯兒絡上“通靈寶玉”之後,寶釵接過襲人手裏的肚兜正在午睡的寶玉床前繡鴛鴦。這時寶釵忽然聽到了寶玉夢囈,只聽寶玉說道“什麽金玉良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寶釵聽了這話不覺怔了。
從第三十六回之後,寶釵再也沒有對寶玉如此親近過了………。
至於最終的“黛死釵嫁”,在封建包辦婚姻制度下,寶黛釵三人都是無法自主選擇婚姻的。
所以,題主所說的寶釵對黛玉“橫刀奪愛”,在“木石姻緣”中插壹腳,因而成就了“金玉良緣”。這個觀點純屬部分現代觀眾讀者在對原著沒有正真認真的解讀、對歷史背景常識沒有正確理解的情況下,所產生的誤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