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的簡介 誰知道?
艾青,原名蔣正涵,號海澄,曾用
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華人。中國現代詩人。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壹。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詩選》。
中文名: 艾青(原名蔣正涵)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浙江金華
出生日期: 1910年3月27日
逝世日期: 1996年5月5日
畢業院校: 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
人物生平艾青被聶魯達譽為“中國詩壇泰鬥”
艾青,中國現代詩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於1933年,這首詩奠定了他詩歌的基本藝術特征和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譯成幾十種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湛江,夾竹桃》等詩集。
發表作品:
1932年初回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後引起轟動,壹舉成名。
1933年第壹次用艾青的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誠摯,詩風清新,轟動詩壇。以後陸續出版詩集《北風》、《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陽》(1947)、《黎明的通知》《歡呼集》《寶石的紅星》《春天》等,筆觸雄渾,感情強烈,傾訴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後的詩集有《歡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獄,翌年出版了第壹本詩集《大堰河》,表現了詩人熱愛祖國的深摯感情,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沈雄,情調憂郁而感傷。抗日戰爭爆發後,艾青在漢口、重慶等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任《文藝陣地》編委、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等職。
從1936年起,艾青出版詩集達20部以上,還著有論文集《詩論》《新文藝論集》《艾青談詩》,以及散文集和譯詩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譯成10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壹多等人之後又壹位推動壹代詩風、並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
作家協會副主席
1979年平反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心副會長等職,出訪了歐、美和亞洲的不少國家。創作有詩集《彩色的詩》《域外集》,出版了《艾青敘事詩選》《艾青抒情詩選》,以及多種版本的《艾青詩選》和《艾青全集》。詩集《歸來的歌》和《雪蓮》曾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新詩獎。
1985年,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勛章,這是我國詩人得到的第壹個國外文學藝術的最高級大獎。其詩作《我愛這土地》被選入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北方》被選入蘇教版必修三語文書。《我的思念是圓的》被入選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書。《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選入人教版必修二語文書。 另外,他的詩作《太陽的話》也被選入小學六上語文教材。
擔任主編
1941年赴延安,任《詩刊》主編。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時代的精神,汲取了詩情,抗戰期間成為他創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陽》《曠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鉆》等9部詩集。詩作傾訴著民族的苦難,歌頌了祖國的戰鬥,滲透著時代氣氛,筆觸雄渾,氣勢壯闊,情調奮發昂揚,到了延安以後,創作風格所起的明顯變化。抗戰勝利後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副院長,負責行政工作。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艾青擔任《人民文學》副主編、全國文聯委員等職。著有詩集《寶石的紅星》《黑鰻》《春天》《海岬上》。
擴展資料
艾青的個人生活:
與張竹茹:
1935年,25歲的艾青聽從父母之命,與張竹茹結婚。
與張月琴:
1936年,艾青在常州武進女子師範當國文老師,與女學生韋嫈(真名張月琴),即艾軒的母親相識、相愛。1939年,29歲的艾青與18歲的韋嫈結婚,相繼生下女兒艾清明、兒子艾端午。1947年,艾軒在河北深縣小李莊出生。
1955年,艾青與韋嫈離婚,艾軒和姐姐艾清明、哥哥艾端午判給了父親,妹妹艾梅梅則歸母親撫養。
與高瑛:
1955年,艾青與剛調到中國作家協會的高瑛相識。1956年3月27日,艾青與高瑛結為夫妻。
1956年3月27日,既是艾青的生日,也是他同高瑛結婚的日子。盡管在這之前,艾青在文藝界已開始遭到批評,但深深愛著艾青的高瑛毅然決定宣布他們的婚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