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植物油炒菜致癌,什麽食用油最好

植物油炒菜致癌,什麽食用油最好

前段時間,大家才被“吃紅肉會致癌”的消息嚇得半死,但離開分量這種都是瞎扯。最近,英國科學家又跳出來說,用植物油做飯可能患上多種疾病甚至致癌。還讓不讓人好好吃飯?!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1月7日的報道,被列入“危險物”的有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橄欖油等。研究者稱,橄欖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無論是加熱10分鐘、20分鐘還是30分鐘,產生的有毒致癌物質都比牛油多。他們推薦使用橄欖油、椰子油、黃油甚至豬油替代普通植物油。

《每日電訊報》配圖在此

近年來,廣告商都輪番轟炸,告訴每個人植物油好植物油妙,還有什麽調和油。現在是什麽情況?!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食品科學博士範誌紅表示不服,發文科普。本君壹個文科生,為了粵友們努力讀懂,揀出精華,從此吃油做飯不愁!

第壹隊列:高亞油酸型。代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紅花油、小麥胚芽油等。

這類油脂煎炸或反復受熱之後特別容易氧化聚合的有害物質,對健康十分有害。所以,這類油脂不適合做高溫爆炒,更不適合做油炸食品。

市面上出售的大豆油裏磷脂和豆固醇已經被除掉,本來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K也有壹定損失。因此,指望用大豆油保護心臟是不靠譜的,不如直接喝豆漿、吃豆腐。

第二隊列:均衡型。代表:花生油、米糠油(稻米油)和低芥酸菜籽,芝麻油也能算。

花生油:壓榨工藝制作的花生油香氣濃郁,其中的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等成分保存較多。但吃花生油預防心臟病這種廣告語,聽聽就算了,別當真。同時,因為花生容易汙染黃曲黴毒素,這種毒素還特別容易溶於油脂。所以最好挑高品質的,毒素量至少低於國標。

稻米油:大米也很容易被黃曲黴毒素汙染,也得買正品。

芝麻油:生產方式決定了維生素E和著名的抗氧化物質芝麻酚,以及磷脂和植物固醇這些有益於控制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成分能較好保存。但芝麻油不適合炒菜,因為油煙大不利於健康,加熱後香味也會大大損失。

芝麻香油只能用於涼拌、蘸料,或者做湯時添加,而且香氣濃郁,它也非常適合用來做低脂烹調的菜肴。如果少吃點煎炒油炸菜肴,改成焯熟或蒸熟,然後加香油少許拌壹下,對健康極為有益。記得壹定要選香濃新鮮的香油,快些吃完,否則香油放久了也會氧化變質。

菜籽油:適合用來炒菜,但不適合用於爆炒或油炸。

第三隊列:高油酸型。代表:橄欖油和茶籽油

橄欖油:對控制血脂有益,但維生素E含量不高。

淡綠色、橄欖青澀味濃郁的初榨橄欖油不適合於加熱炒菜,淡黃色、經過精煉的普通橄欖油產品用來炒菜燉菜沒問題。只是需要控制溫度,不要冒油煙。高級初榨橄欖油最好用來涼拌或做湯。

國產茶籽油:在營養成分上完全不輸橄欖油,適合用來日常炒菜,也可以作為拌涼菜的色拉油。

第四類:飽和型。代表:棕櫚油、椰子油、豬油、牛油、黃油等。

棕櫚油:世界第二大食用油,除了維生素E之外還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常被用在各種煎炸食品當中,但維生素會大量被破壞。

椰子油:耐熱性最好,做煎炸爆炒都沒問題。壹些研究提示,在同樣熱量和同樣脂肪數量下,椰子油可能更不容易讓人長胖。

如果前面的妳全都沒看,只要記住這些話也夠了:棕櫚油和椰子油適合做煎炸、爆炒食物;花生油、稻米油、茶籽油、精煉橄欖油、低芥酸菜籽油包括芥花油等適合做壹般炒菜;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可以做完全不冒油煙的清炒和燉煮菜;亞麻籽油、芝麻油和核桃油適合做涼拌菜。黃油、豬油只可偶爾用來增加美食風味。

最後,重要的事自己復讀三遍:註意控制烹調油脂總量每天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