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中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的人口結構和老齡化問題

中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的人口結構和老齡化問題

1. 生育率的整體性下滑和人口老齡化是全球性的大趨勢。如果說生育率的整體性下滑從增量角度導致人口增速下降;那麽全球性的老齡化趨勢則從存量的角度導致了人口結構的失衡。

2. 我國總和生育率從1996年起開始低於1.6,至今已10年,根據日韓經驗,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對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的提升作用有限。

3. 此次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影響到的目標育齡婦女人群在8000萬人左右,政策實施第1年帶來的新增人口大致為500萬。此後逐年遞減,短期人口增量可能會在未來5年逐漸釋放,***計1500-2500萬。

4. 此次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短期來看,加劇了勞動年齡人口的撫養壓力;長期來看,在壹定程度上增加了低年齡段人口比重,但不會逆轉我國的老齡化趨勢。到2030年我國的65+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7%,比2014年增加7%。我們仍需為未來的老齡化社會做好準備。

壹. 生育率下降和老齡化是全球大趨勢

二戰後,全球進入長時間的整體和平與經濟繁榮,人口總數隨之從30億左右緩慢增長至超過70億,但增速趨於下滑,從前半程(1970年前)的2%左右逐步下降至後半程(1970年後)的1%左右。生育率下降和老齡化成為全球大趨勢。

1.經濟發展會帶來生育率下降(與人均GDP、教育負相關)

聯合國的數據表明,整體上而言,各國人均GDP、女性受教育水平都與總和生育率負相關(見圖1、圖2)。即隨著人均GDP以及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總和生育率會不斷下降。 

從1950-2015年中取四個不同時間段來看,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及主要國家的總和生育率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國、印度、越南、韓國下滑最為明顯,2010-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不及最高峰時期的40%(見圖3)。  

2. 世界人口結構趨向老齡化

如果說生育率的整體性下滑從增量角度導致人口增速下降;那麽全球性的老齡化趨勢則從存量的角度導致了人口結構的失衡。

戰後,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進步,人均壽命也逐步提高。隨著1946-1964年嬰兒潮中出生的壹代人逐步進入高齡,全球性的人口老齡化趨勢日趨嚴重。根據聯合國的預測, 2015-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從8%增長壹倍,至16%,人口年齡中位數也將隨之從29.6歲上升至36.1歲。全球及主要代表性的10個國家中,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20%的國家數量也將從目前的2個國家(日本、德國)增至9個國家,只有印度例外(見圖4、圖5)。  

二. 全面二胎政策對提高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作用有限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開始快速下降。究其根源,生育水平主要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壹是國家的生育政策,二是育齡人群的生育意願和行為。

1. 計劃生育政策的基本情況

從國家生育政策角度看,整體上是壹個計劃生育制度逐漸趨嚴到近期逐步放松的演變過程。計劃生育政策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醞釀,70年代基本形成並逐步推行,80-90年代走向嚴格執行且無重大調整,進入21世紀之後,才逐漸在局部有所松動。

由於多民族大國的特殊國情,中國的生育政策是多元化的,城鎮漢族實行獨生子女政策,農村和少數民族相對寬松,近年來,隨著人口結構是失衡日益嚴峻,在中央政府的推動下,各地區對現行生育政策進行了壹些微調,比如“雙獨二胎”、“單獨二胎”政策(表1)。

表1 主要生育政策及其微調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人口形勢的變化和人口政策的調整》,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期間,我們人口出生率從1987年的2.33%最低下降至2010年的1.19%,降幅接近壹半。新出生人口從1990年的2621萬驟減至1999年最低的1150萬(見圖6)。近年來,在計劃生育政策微調及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建國後第三次嬰兒潮逐步進入育齡期的影響,人口出生率及新出生人口都有小幅回升,但依舊低於2%,在死亡率基本保持穩定的情況下,作為兩者差值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相應呈現長期下滑的趨勢,從1987年的1.66%驟減至2010年的0.48%,不及原來的1/3。

持續下降的人口出生率,已經使得作為生育基數的育齡婦女數量,在保持長期增長趨勢後,自2010年開始出現下降,2015年育齡婦女比2010年驟減1461萬,育齡婦女占總人口的比重也下降1.78個百分點(見圖7)。 

2.總和生育率下滑

與世界各國的經濟、人口發展規律相似,在中國,作為生育乘數的總和生育率水平也隨著經濟的發展呈現自然下降趨勢,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嚴重加劇了其下降幅度。 

盡管近年來國家逐步放松了生育政策,但並未扭轉總和生育率的下降趨勢(見圖8)。根據學者周長洪的測算,基於我國2010年生育政策規定下的預期終身生育率估計值為1.452人,但實際上除了廣西、海南、貴州、新疆四省,其余省份的生育率均低於該估計值(見圖9)。並且,盡管各省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松緊程度有差別,但是各省的生育率差異到2010年顯著變小。這說明居民的實際生育意願隨著經濟的發展在規律性走低,政策的刺激並未使其出現大幅變動。  

類似情形也發生在上個世紀末的韓國。1995年韓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63,為了刺激人口增長,1996年,韓國政府取消了計劃生育政策,然而之後韓國總和生育率仍然持續下降,2000年為1.47,2002年為1.17,2005年甚至下降到1.08(見圖10),直到2006年以後,韓國政府采取財政補貼生育,人口出生率才逐步企穩。日本從1952年開始實施計劃生育,並在1974年開始進壹步變嚴,經過近4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總和生育率從3下降到1.66左右。日本政府從1991年開始鼓勵生育,2004年進壹步實施財政補貼生育政策,但總和生育率長期低迷(見圖11)。

韓國和日本的經歷告訴我們,等到總和生育率已經進入1.6以下的低生育水平時再調整生育政策,其政策效果是不明顯的。而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在1996年開始跌破1.6,至今已經有10年時間,此次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對提高總和生育率的作用有限。

三. 中國全面放開二胎後的人口變化

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實施,壹定程度上會影響育齡婦女數量和生育意願這兩個人口生育基數和乘數關鍵指標,進而影響新增人口數量;二生育率及新增人口數量的變化最終會對人口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1.預計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帶來300-500萬年新增人口

中國現行生育政策,根據育齡婦女的不同情況,可以劃分為:城鎮非農業人口獨生子女政策,北京、天津、上海等6個省份的農村農業人口獨生子女政策,其余農村農業人口采用壹孩半或兩孩政策,部分少數民族采用兩孩及以上政策,雙獨兩孩政策,以及單獨二孩政策等6種主要現行生育政策(具體見表1)。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主要影響的是夫妻雙方都為非獨生子女的壹孩兒家庭。以上海市為例,從1979年開始執行嚴格的“壹孩政策”,“單獨兩孩”政策實施後,90%以上的家庭都已經符合生育二胎條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影響面只有10%的家庭。

因此,我們在測算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目標人群時,必須先剔除現有符合“單獨二胎”的人群。即將現階段已經有壹孩的育齡婦女數量減去可以生育二孩的育齡婦女數量,得出本次政策放松所能覆蓋的育齡婦女人數。據此測算,此次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影響到的目標人群在8018萬人。  

2013年的單獨二胎政策放開後,從申請二胎的比例來看,不同地區的比率從6-11.5%不等,全國平均水平為8.25%(申請數量除以對應符合條件的育齡婦女數量)。從申請數量的變化來看,呈現逐漸衰減的特征。統計數據顯示,申請後實際生育比例,約5 %。

根據以上實證數據,我們估算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實行的第1年帶來的新增人口大致為500萬。此後逐年遞減,短期人口增量可能會在未來5年釋放,***計1500-2500萬。 

2.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不能逆轉人口老齡化趨勢

2010-2015年之前的中國,壹直在享受人口紅利帶來的諸多實惠。整體而言,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從1950年開始就始終處於持續上升的趨勢之中,從1950年最低的3.33億人增長至最高2014年的10.8億人,增長224%,而同壹時期的少年人口(0-14歲)與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之和雖然也有所增加,從2.11億人上升至3.61億人,但71%的增幅遠不及勞動力人口。

然而,隨著70年代開始的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壹方面,人口生育率持續下滑,少年人口持續下降,從1976年最高的3.65億人下降至最低2011年的2.32億,下降36.44%;另壹方面,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從最低1960年的2352萬壹路上升至2014年的1.26億人,劇增435%。因而少年人口撫養比持續下滑,從1965年的74.6%下降至最低2010年的23.4%;與此同時,老年人口撫養比持續上升,從1965年的6.1%增長至2015年的13%。

全面放開二胎意味著未來 5 年間,我們假設我國可能增加出生 1500-2500萬人左右。這部分人群作為凈消費者,會提高未來5-20年的兒童撫養比,從而進壹步提高總撫養比。  

從長期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增加了我國低年齡段的人口占比,2030年時,與初始政策相比,0-14歲的人口占比提升2%,但總體上對我國人口結構影響不大(見圖16)。因此並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的人口結構和老齡化問題, 據測算到2030年我國的65+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7%,比2014年增加7%。我們仍需為未來的老齡化社會做好準備。

附件1: “單獨兩孩”政策實施以來各省單獨夫婦再生育申請數 

數據來源:國家衛計委,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林采宜為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帆(ZN005) | 版面編輯:李麗莎(ZN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