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棄嬰塔”有多殘忍,為何任由嬰兒自生自滅,形成壹道荒野奇觀?
那些嬰兒大多數是女嬰,因為清朝時期人們重男輕女的思想更嚴重了,並且當時生產力不足有的人家養活不起這些嬰兒,所以便出現這種現象。
但其實這個棄嬰塔還是比較仁慈的,因為在這座塔之前人們對待不想要的嬰兒多數是選擇溺亡,但誰願意看壹個小生命苦苦掙紮,多紮心吶,自己還是人家的父母親人,所以後來這條惡俗就演變成棄嬰塔了,人們把嬰兒放進籃子裏放到棄嬰塔腳下,任由嬰兒啼哭致死。這種習俗在現在看來是無人性的,但當時由於封建思想嚴重,他們總覺得女兒是要潑出去的水,既然早晚都是別人家的人,那我現在養也是為別人家養,有什麽意思。
就這樣,在古代我們看到棄嬰的幾率是很大的。放到現在可能這小孩就活了,因為現代人受過人文教育,可能心更軟壹點,最主要的是現在孩子少沒有壓力。這種事情是有相關記載的。書上大致這樣寫,百姓生了女兒,有人覺得自己都難以維持了,這孩子長大了還可能嫁不出去,就淹死了吧,在江西地帶,這個風俗比較盛行。
在乾隆時期,時處盛世,但溺亡的事情還是加劇了,因為人們吃得飽了,人口劇增,又生孩子了,不要就不要吧反正咱家有啊,大概是這樣想的吧。那真的感謝自己沒有生在那個時代而是生在了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在棄嬰塔時期,人們就把這孩子放到這裏,任她自生自滅了。棄嬰塔外形多數是樹樁形的,看著很簡陋,在這個地方雜亂地擺著很多籃子,有的籃子裏就有鮮活的生命,她們才是真正的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