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數字化迎來風口:他紮進養殖產業壹幹4年年營收超4000萬
提起科技養豬,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網易、阿裏、京東等紛紛跨界養豬。在巨頭們想在豬肉經濟中搶奪壹杯羹的同時,國內大部分的養殖業還很原始。如果在2018年去看山東某地的肉鴨養殖棚舍,妳會看到,農戶還在紙殼子上記錄,進了多少鴨苗,進了幾袋飼料,死亡了幾只鴨子
不過在四年後的今天,這些養殖戶也已被
互聯網化
,手機裏壹個舍羽農信App,
成為養殖小助手
。在上面,申請養殖合同、簽署銷售協議、申請飼料貸款、記錄死淘日記、獸藥使用記錄、環控監測、出欄申請等都可在線壹鍵完成。
對於舍羽科技創始人王政璽來說,幫助養殖戶養殖流程線上化只是起步
,未來舍羽要打造壹個農業養殖全品類數字化交易服務平臺,讓數字科技真正為農業現代化賦能。
被數字化落下的農業
舍羽科技創始人王政璽
當各行各業都在實現數字化升級時,農業似乎總是被落下的壹個領域。壹只腳跨入互聯網行業,另壹只腳踩在農業領域,跨界創業多年的王政璽盯上了它。
王政璽曾有過兩次互聯網金融創業經歷,並創立過租房分期平臺,2016年他還在新希望擔任農村消費金融業務的負責人時,開始琢磨壹個問題:
可以用怎樣的方式,把傳統農業與互聯網和數字科技相結合,把復雜的生產節點搬到線上去,實現數字化。
他清楚,在農業領域進行互聯網創業,難度是指數級的,壹切都要從
地面
開始,實際落地執行的時候,肯定又是無數個不可能、都這樣、嫌麻煩等在前面;經過籌備,他拉上從中化農業、新希望等機構出來的核心團隊,於2018年創立了,
決定從養殖業的產地供應鏈切入農業數字化。
中國農業目前所處的階段,恰如2002年的互聯網時代,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特別是養殖板塊,除了生豬屬於國家戰略調控生物資產外,家禽、肉牛、肉羊、漁產等品類養殖都存在極度分散、成本不可控、低效、非標、食品安全無法追溯等諸多痛點。
王政璽想找到壹個細分方向,像壹根針壹樣先把業務插進去。他的家鄉山東,家禽養殖占有全國3/4的市場,他從家禽中選中了
肉鴨
這個品類開始最初的嘗試。
上遊供應商,包括飼料、獸藥、畜禽種苗、養殖設備等;中遊養殖戶,通常為30歲-60歲左右的本地村民,夫妻兩人為養殖勞動主力;下遊為冷藏廠。
王政璽打算用壹個線上平臺,先把這些環節搬到線上。
然而,王政璽發現,作為壹家互聯網企業在當地很容易
水土不服
,想要進到養鴨圈裏並不容易。
其中養殖戶文化水平較低,冷藏廠往往並不願意直接與他們交易,而是選擇中間商,俗稱鴨頭。鴨頭連接冷藏廠和養殖戶,會想辦法幫養殖戶去購買飼料和鴨苗,代替養殖戶與上下遊溝通。
這中間卻有壹個問題——養殖戶、鴨頭、冷藏廠三方從沒有合法合規的商業合同。
在約定俗成的傳統模式下,鴨頭負責給冷藏廠開發養殖戶,冷藏廠直接和養殖戶簽訂養殖回收協議,而鴨頭負責墊資采購鴨苗和飼料賒欠給養殖戶,養殖戶養殖跟冷藏廠會有口頭約定,由鴨頭給冷藏廠帶來多少養殖量。38天肉鴨出欄後,冷藏廠從養殖戶收走肉鴨,但是卻把應該給養殖戶的錢給到鴨頭,鴨頭先從中抽成,剩余的給到養殖戶。
在沒有合規的三方商業合同,交易流程混亂的傳統模式中,會導致上下遊履約、交付能力非常弱的情況出現,這也會有引發兩個潛在風險:因為流程上沒有數字化,養殖戶不知道真實的屠宰數據,出現被壓款或者修改數據的風險;鴨頭在市場變動下,不向冷藏廠履約交付的風險。
在當地養殖圈深入了解後,王政璽發現了更多問題。
養殖戶多以家庭為單位,資金量不足,資金周轉困難。每個養殖戶每年需要百萬元級的墊付押金,由於規模小、缺乏抵押物,金融機構借貸意願很低;
養殖戶在用傳統經驗養殖時,當遇到鴨苗死亡的情況下,壹般會依靠自己的經驗使用獸藥,但很多時候收效甚微,又沒有養殖數據來幫助復盤,很難知道實際原因是什麽;
數字化社會大背景下的農民,依舊是以原始的方式去記錄鴨苗的死亡、出生數據,他們會記在箱子、粉筆白板、記錄本上,這也讓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無法保證。
兜兜轉轉到最後,養殖戶依舊需要借助鴨頭,在滿是風險的妥協中謀生,成了壹群隱形的打工人。
在做足功課後,王政璽認為整個產業鏈需要整合者,需要規範化操作來保證各方的利益。有了規範化操作的基礎,才能利用數字化為養殖產業賦能。抓住了問題關鍵所在,舍羽科技開始著手解決以上的問題,以數字化對行業進行整合。
在恰當的時間,入局數字化農業
兩年時間,王政璽和團隊離開北京的寫字樓,慢慢深入到養殖戶身邊,業務員也用當地的方言了解養殖戶的反饋。
王政璽準備先從底層的痛點開始,把問題壹個壹個解決。
2018年6月公司成立後壹個月他拿到第壹筆融資,先在山東淄博的桓臺縣當起了鴨頭,並開始梳理的平臺邏輯。
比如法律主體、法律邏輯不清楚,那就壹條條去精細化。
在成本端舍羽與養殖戶簽訂《肉鴨飼養與回收協議》,並通過供應鏈金融找到冷藏廠、養殖戶、飼料、種苗供應商,和他們按照標準法律流程,簽署回收協議和銷售協議,內容細化到鴨苗數量、飼料型號、疫苗型號、價格等條款,要求結算必須有發票。在流程上實現合法合規,規避了養殖戶成為法律弱勢群體的風險。
與此同時,舍羽科技也在研發相應的硬件傳感系統和軟件程序。
壹套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氨氣四合壹的空氣檢測設備,與軟件相結合,幫助養殖戶科學養殖,規避肉鴨因不科學的養殖而死亡的風險。
當交易流程搬到線上後,數據便沈澱在舍羽農信APP平臺,舍羽科技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依托舍羽科技線上養殖戶真實的養殖數據和交易數據,
為養殖戶提供利率更低的助貸服務。
2021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政策要求2035年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等農業相關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金融機構希望更多的支持農業農村的養殖客戶,舍羽科技恰好擁有合法的方式向農戶放款,並把真實數據反饋給銀行。這樣壹來,國家政策的扶持,銀行資金的註入,讓養殖戶的資金問題得到壹定程度的解決。王政璽說:
農業不能快壹步也不能慢壹步,要快半步。他們恰好抓住了農業數字化的紅利期。
在所有流程合法合規、產業上下遊流程全部打通後,從線下到線上的最後壹錘,落下回音。
舍羽科技先深耕山東省市場,在重點縣、鎮開設舍羽科技分公司。
客戶經理開始挨家挨戶去走訪養殖戶,建立合作來推廣App軟件,邀請養殖戶入駐SaaS平臺,貼身為養殖戶提供服務。
養殖戶可以用App進行貸款、下單、結算,過程中會記錄數據;
冷藏廠來回收時,養殖戶要與當初購買鴨苗的數據相匹配,每壹環節記錄嚴謹,保證了真實數據積累和沈澱;
在周期性的飼料運送中,系統也會合理調度飼料貨車,規劃最優路線,為多個農戶供給飼料,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接下來,平臺還會配合物聯網,使軟硬件深度融合,提供更準確的空氣、濕度、溫度、氨氣、二氧化碳等信息,幫助養殖戶更科學的飼養。
在線上打通供應鏈是舍羽科技的第壹步,通過在養殖戶、飼料廠、苗廠、冷藏廠等各交易環節之間實現數字化交易,利用SaaS交易數據可反哺金融業務。
加速以數字化賦能農業經濟發展
在王政璽的規劃中,舍羽科技絕不是要做壹個互聯網版鴨頭,而是壹個
農業產地供應鏈數字交易服務平臺,
集供應鏈金融服務、養殖流程數字化管理、食品安全數據溯源、產地供應鏈交易等畜禽全周期SAAS科技平臺,並可以直接為金融機構、保險公司、互聯網生鮮電商等輸出真實產地數據,和食品安全數據,進壹步科技賦能農戶降本增效。
舍羽科技在2020年與多家銀行展開供應鏈訂單融資合作,於2021年營收超4000萬,合作養殖基地超500家,預計2022年幫助養殖客戶出欄500萬只肉鴨,合作養殖基地超5000家,營收超億元。
以這份數據來看,舍羽科技的平臺基礎已經打磨成功。接下來的關鍵壹步,是拓展品類和業務區域。
由於農業養殖板塊,養殖成本的70%來自於飼料,根據王政璽的規劃,在品類方面,將流通性高的家禽作為初步切入品類,進而是拓展到肉牛、肉羊等高客單價生物資產,來幫助更多的農業養殖戶實現數字化轉型,同時打造舍羽小鮮自有生鮮品牌,未來讓人們餐桌上吃過的每壹只鴨、每壹條魚,都能溯源它養殖和交易的數據。
在地域方面,繼續覆蓋山東省,在本輪融資以後,向外省逐漸擴張。在軟件服務方面,舍羽科技將在明年繼續夯實SaaS服務,通過客戶反饋,叠代出新的版本,來實現整體流程都可以通過線上解決,以及伴隨智能硬件開發推出追溯系統,與軟件深度結合。
在未來1-3年,舍羽科技會逐漸開放SaaS平臺,打造壹個開放的交易服務平臺,通過SaaS+自營+撮合交易,去服務中國農業產地上下遊,並且朝向全品類供應鏈研發,實現采購、線上交易等環節,來服務數字農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