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運飛船天舟二號成功發射:您的“快遞”即將送達
如今,載人航天已呈“小跑”態勢,然而只會往天上送人還不行,也得能往天上送貨,所以我國研制了神舟號飛船負責送人,而天舟號飛船負責送貨。
2017年4月20日,天舟壹號由我國自主研制並發射成功,其主要任務是為天宮二號送貨。我們距離建成中國載人空間站又進了壹步。
天舟壹號發射至今已經四年多了,這四年來由於我國載人航天方面沒有執行太空載人活動,所以天舟號飛船也沒有繼續發射,由於我國空間站的天和號核心艙已經於4月29日上午發射上天,天舟二號即將趕往太空與它相會了。
天舟二號在遭遇兩次推遲發射後,終於在北京時間5月29日20時55分發射成功!
本次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上攜帶的物質和推進劑總重量達6.64噸(上行貨物重量約 4.69 噸,推進劑 1.95 噸),說明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的內部空間和搭載載荷都是足夠大的。
據悉,天舟二號將會往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上輸送兩種東西,壹種是人所需要的飲食和日常用品,壹種是小件科研設備,另外,必要的時候它也有可能會運送壹些燃料上去。
在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上天後不久,我國的神舟十二號飛船也將發射上天與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對接,開啟空間站駐人科研活動,將有三名航天員隨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上天進入空間站核心艙,而且這三人將在空間站上駐留三個月,他們所需要的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也是比較多的。
而航天員現階段最主要的工作是空間站搭建和壹些太空科研任務,這些任務所需要的設備也將隨天舟二號飛船上天運送到天和號上,食物和生活用品都在航天員上天進入天和號後將其取出使用。
天和號核心艙兩端都有對接口,前端是節點艙,上面有6個對接口,神舟十二號飛船將於節點艙上對接,航天員由此進入核心艙;後端是資源艙,有壹個對接口,這個對接口也被叫做後門,天舟號貨運飛船將和這個“後門”對接,在其對接之後,天舟號飛船也將會成為空間站的臨時倉庫,在下壹艘天舟號飛船到來之前,它會與空間站脫離,攜帶空間站和宇航員產生的垃圾在受控狀態下重返大氣層中銷毀。
無可厚非,天舟二號已成為航天競爭中的壹面勝利旗幟。而如今,航天競爭早已不僅是大國之間的博弈,它已演變為壹場囊括了多元民營商業力量的綜合對決。
近十年來,龐大的 星座 計劃和SpaceX的可回收火箭技術,證明了民營商業力量對航天整體實力的助推作用,並為全人類的生存發展 遊戲 打開了壹副壯麗的新地圖:
大航天時代。
背後的曲折起伏顯示:太空競爭是壹場持久戰。和500多年前的大航海時代壹樣,新征程中,需要野心勃勃的支持者、不懼艱險的冒險家、精打細算的逐利者、無私堅定的布道人,而引入民營商業力量,是集齊多元力量的必經之路。
在新壹輪民營力量帶動的航天角逐中,中國正置身其中。
新壹輪航天熱潮的背後,是強勁的市場需求。
目前,通信、導航、遙感三大航天應用正同步發展。
在通信領域,進入普及階段的5G技術呼喚“天地***建”,以減少基站覆蓋範圍變小帶來的巨額成本。
在導航和遙感領域,新興的自動駕駛、智慧城市、地表檢測等需求刺激著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航天產業發展出了壹些意想不到的應用,比如在金融業,用遙感技術監控農作物生長,以進行大宗商品交易的手段早已流行華爾街。
此外,航天產業的發展,還能助推上下遊的高技術產業——全球約80%的工業材料來源於航天 科技 ,航天業對智能制造、微電子、光電遙感和數據處理技術也有帶動作用。
要讓上述藍圖真正落地,首先要實現的,是航天運載技術從高成本“貴族 科技 ”到低成本規模量產的轉型。民營商業航天公司正是完成這壹使命的絕佳主體。
從美國的SpaceX、藍色起源到國內的星際榮耀、藍箭空間,民營企業最有降低成本、實現量產和向其他產業進行技術轉移的動力。
和平年代的商業資源,在非常時期,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如果中國在爭搶頻率上錯失窗口期,坐看其他商業 星座 上天,將會蒙受經濟和安全的雙重損失。
沒趕上大航海時代的中國,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如今,隨著壹批新玩家的進入,火箭發射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國家大事”。民營航天的使命之壹,正是把遙不可及變成司空見慣。
40多年前,東方紅衛星上天時,工程師要考慮的是還要為火箭上要不要貼毛主席像而請示總理;現在,火箭行業則開始接地氣地與衣食住行結合。
更大的懸念在更遠的將來:第壹個進入太空的是蘇聯的加加林,第壹個登上月球的是美國的阿姆斯特朗,第壹個踏上火星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