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癌?唉……《眾病之王癌癥傳》讀後隨筆

癌?唉……《眾病之王癌癥傳》讀後隨筆

重病之王,癌癥實至名歸。很多人驚奇於近代的高發率。認為是時代發展導致。確實有關,但它並非時代的產物。早在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文本中就記載了人類最早的乳腺癌病例。記載出自壹位叫印和闐的跨界大師。他的生平咱不費筆墨,簡單壹句話概括:壹個不會做手術的宰相,造不出第壹座金字塔。

人類文明滾滾向前,癌癥就像個放毒箭的刺客,壹直悄悄跟著。時不時來壹下子,箭箭要妳命。由於古代醫學認識不完善,也沒什麽像樣的學術交流會。各村的病理學都大相徑庭。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咋死的,還以為遭了天譴。近代診查手段使確診率有所提高,導致患病數量在數據上全面爆發,這是壹方面。

說與時代有關,先說個好現象,現代人平均壽命大概是比戰亂年代要長。再來個壞消息,癌癥的發作與年齡密切相關。比如近代乳腺癌的發病率,在30歲人群中為1/400。到70歲左右是1/9。原因後面會嘮。近代醫學幫助人們打敗了很多曾經的不治之癥,類似肺結核、霍亂、天花、鼠疫、肺炎等。人活到患癌癥的年紀更容易了。這是第二方面。

另外,現代生存環境確實比古代更易患癌,致癌因素顯然多些。不過妳又是否發現,不止癌癥,現代人好像什麽病都比古人易感,也更重。這半輩子下來,誰還沒得過幾百次不去醫院就好不了的毛病。得感謝醫學,這麽些年那幾噸藥片都沒白吃。人總能不斷找到新的療法,可又總有些壹夜成名的毛病來要妳命。比如艾滋、非典、新冠之類。魔和道似乎在妳追我趕中相互攙扶著向前。是對手也像朋友。

是疾病在進化嗎?是人自作孽創造了那麽多新病嗎?是過度醫療越治越病嗎?妳到中老年信息交流群裏,能找到很多學說。錦書不是醫生,只是受了些系統理論教育。想把這事說細,那都夠寫幾本書了。各種原因層層疊疊,相互交叉。但凡哪個人說,“XX病只要這壹招!”這帖子很可能都是食材批發商雇人寫的。

公元前400年左右,希臘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用“carcinos”和“carcinoma”來描述非潰瘍性和潰瘍性腫瘤。意思都是螃蟹,以形容它的專橫。從有記錄以來直到1850年,醫生在癌癥病例上所寫下的診斷,無壹例外都是“無治療方法”。但並非沒做過嘗試。最早的案例同樣古老。史書記載,公元前400年左右,波斯皇後阿托莎發現自己乳房中有壹個球狀硬塊。在經歷了各種抑郁癥折磨後,她命令壹位奴隸切下了自己的乳房。術後效果書上沒寫,顯然好不到哪去。這個思路為後來的醫生提供了指引。時隔2300年,切除療法在19世紀流行,到1875年左右,已成為了常規手段。只要知道得了癌,不管長哪、多大,都敢切。

術後復發困擾著當時所有站在醫學前沿的外科聖手們。解決之道是比誰切得狠。壹側長瘤切雙側,切掉胸膜,切掉肋骨,切掉鎖骨,甚至切掉半個身子。不能再激進,不然就從脖子以下全切了。可怎麽也切不幹凈,癌細胞轉眼就遍布全身。

20世紀,各村的病理學早就步入統壹。癌癥研究越來越深入,其復雜性也越難以言表。醫學界從未見過如此狡猾的細胞。行蹤不定,會七十二變。政治能力突出,殺了它壹個,起來千千萬萬個。像極了恐怖分子。醫生們意識到,這不是壹場簡單的戰爭,開始有人動員政府促成大型的跨國聯合行動。

在白血病研究中,壹種葉酸類藥物“氨基喋呤”被發現能有效抑制骨髓中快速增殖的細胞。開啟了化學療法。隨著各種藥物面世,化療成為了當時繼切除療法後的壹種高效輔助手段。化療的唯壹原理是,用細胞毒劑給自己下毒。在毒不死人的前提下,毒死癌細胞。壹種毒藥效果不行,就喝毒藥“雞尾酒”。確實有人多活了幾年,但也被毒成了廢人。

倫琴發現X光之後,人們發現放射線能優先殺滅體內快速增殖的細胞,放射腫瘤學誕生。與化療類似,輻射殺敵壹千自傷八百。令人絕望的,輻射本身還能致癌。這幾種手段蹂躪了幾代人。僅能讓病患在無盡的痛苦中多活幾年。這就是我們如今常聽人嘮起的,很多人寧可放棄治療的原因。

隨著DNA分子被發現,很多疾病原理有如夜裏開燈般令人恍然大悟。癌癥亦是如此。它的病理已基本摸清,盡管仍沒有根除療法。但醫生們還在努力。咱來嘮嘮它是怎麽回事吧。

1、癌細胞不是外來的,而是正常體細胞病變。前壹秒有說有笑的親密戰友,轉眼間變成殺人狂魔。這個強大的敵人,其實是妳自己的壹部分;

2、癌細胞內的原癌基因被激活。起初人們發現有些病菌能致癌。比如肝炎病毒、幽門螺旋桿菌。它們攜帶了壹段能讓細胞變瘋的基因,通過感染侵入人體致癌。後來證實,世上絕大多數生物包括人類都有這些原癌基因,被某種原因激活後形成致癌基因。典型的致癌基因比如src。它轉錄後生成的蛋白質能不停的給其他蛋白質團增加磷酸基標簽,形成激酶。壹種激酶又能改變另壹種蛋白質形成新的激酶。壹系列連鎖反應下來,仿佛打開了無數個小工廠的開關。原本它們是收到命令才幹活,如今開始007不休息。細胞就這樣開始瘋狂自我增生。無限增殖,是癌的特征之壹。好比壹輛油門被卡住的貨車,橫沖直撞。基於生存需要,癌細胞對周邊組織具有強烈的侵入性。它要與正常細胞爭奪血液和營養。具有刺激血管生長和全身性轉移的能力;

3、癌細胞內的抑癌基因被關閉。人體內各種酶的開啟和關閉都由信使RNA負責。按時按需開啟和關閉才能正常運作。抑癌基因就是壹段傳達中止信號的基因,典型的例如Rb基因。當它失活時,細胞器不知道什麽時候該下班,導致細胞無限增殖。就像前面那輛卡車不僅油門踩到底,剎車也壞了。由於增殖無法被關閉,癌細胞具有了抗拒死亡的特性。實驗室中用於研究而純培養的癌細胞大多取自幾十年前的腫瘤組織。患者早已離世,他們的癌細胞至今仍青春不老。從細胞組織層面來說,他們已經永生;

4、癌癥的爆發需要多個基因位點突變,導致壹系列通路失調來獲得這種永生技能。仿佛壹把密碼鎖,只剩壹個密碼沒蒙對,都不會發病。壹個癌細胞的誕生,通常需要11-15個通路基因失調,平均為13,是個有魔性的數字。不怪歪果仁迷信哈。突變的累積需要壹點點“運氣”,而時間可以攤平運氣。隨著年齡增長,體細胞基因位點突變數量會逐漸累積,直到鎖被打開。有些誘因可以做到提速。比如化學汙染、吸煙、輻射……現代社會所能接觸到的致癌物清單越來越長,上面絕大多數常見物質,確實是古代所不常見的;

5、癌癥具有壹定的遺傳性。有些原癌基因是特有的。比如“藥神”裏提到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其細胞中第22號染色體前端都缺失了壹段。嵌合到了9號頂端,9號上的壹段倒置過來嵌合到了22號上。是壹種叫“易位”的現象。這種染色體大多是遺傳得來。當被激活成為致癌基因後,就會發作。類似的染色體還有很多。某些癌癥會呈現有規律的家族現象;

細說無趣,我們暫且歸納為上述5條。人們已知的其他疾病,病因和癥狀從未有過如此復雜的。傳染類疾病,無論是單壹病原還是多種。找到病原體,阻斷、激活免疫、靶向破壞增殖環節等等,治療手段簡單有效。器質性病變疾病,采取外科治療,或藥物幹預也都能比較精準。代謝、內分泌類疾病可以長期服藥實現平衡。

而癌癥,源於基因累積了足夠的病變。看起來與內分泌疾病相似,是自己的身體有些失控。但它並非表現為臟器功能上的失調。而是在體內造出了壹個“扭曲的自我”,它不生不死,沒有意識,抗拒壹切命令。只有壹個目的,就是無限復制。像極了恐怖片裏的喪屍。造成這壹切的,卻是妳自己。無論天生倒黴攜帶了易激活的原癌基因,還是工作原因暴露在致癌風險中,抑或是不良生活習慣導致基因突變概率增加。妳的身體已經成為了滋生癌細胞的沃土。它們會從最先湊齊了13個密碼的地方鉆出來。

過往的治療手段都寄希望於徹底清除癌細胞。當明白了癌癥原理後,近代醫生思路大為轉變。首先還是要切除良性腫瘤。其次,我們不再妄想徹底清除。因為只有把患者殺死才能實現。替代的療法是與癌細胞***存。溫柔的殺滅、減緩它們的增殖速度,以達到對患者傷害最小,又能控制病情。不惡化,就是理想的結果。

任何疾病,防勝於治。各國政府開始在防癌工作上加大投入,以期降低高昂的治療支出。主要手段有:

1、定期篩查。盡早建立有規律的體檢篩查,提前獲知未來發病的幾率,有利於早做防控,延後發病年齡;

2、規避致癌清單。癌癥是壹個累積的過程。少量接觸幾次確實不會立竿見影。倘若長期、多種、頻繁接觸。壹定會成為易感體質。最好的做法是統統遠離,不存僥幸。請務必戒煙;

3、重視身體的不適信號。人有很多理由忽視預警信號。盲目自大、沒時間、自以為還能抗。導致錯過了最佳幹預時機。我們的身體確實很頑強,但當她開始出現不適時,就表明妳已經不大能抗得住了,否則應該壹覺醒來神清氣爽才對。很多人還認為去醫院檢查,會查出壹堆問題,不查反而沒事。這真是令人拍案叫絕的邏輯。我們不跟這些人辯論,他們說什麽都對。任何病,在它還小的時候都是容易治的。養大了再治不會增加成就感,只會增加痛苦和成本。另外,請務必到正規醫院。

展望未來,在基因醫學充分發展之後。可能出現壹些徹底治愈的療法。比如通過基因測序,找到患者特有的通路缺陷,設計靶向藥物重啟通路。同時通過逆轉錄酶療法修復受損的基因。此舉不僅價格昂貴,勢必也會飽受爭議。對DNA藍圖做修剪,是拿起了上帝的手術刀。所帶來的隱患難以預料。

有些題外話錦書覺得很有意思。人自古追求永生,癌細胞作為我們身體的壹部分已經做到了。但它好像要先弄死我們。也許,對癌癥的研究,可以另辟蹊徑找到永生之路,讓腫瘤受控然後把人吞噬,讓人整個變成壹個大腫瘤,貌似是壹種有趣的思路。

醫學是經驗學科,只能根據已知病癥開展研究。且需要大量病例搜集數據,反復試驗,才能找到壹系列可行性、適應證不同的治療方案。回顧古代醫學,眾多療法清奇,我們可以稱之為巫醫。即便在醫學已高度發達的20世紀,很多治療方案在今天來看也極不可取。幾十年後,人們再回顧今天最先進的醫療手段,是否也會有同感?答案是必然的。我們的子孫也會將我們這壹代人的醫學觀視為“巫術”。這是時代局限性,人別無選擇。科學在叠代,當下的正確,絕大部分在未來會成為謬誤。但我們只能選擇相信當下最先進的科學。因為人只活在今天。

達爾文先生早年提出的進化論,至今仍有很多粉絲。事實上在DNA被發現後,很多支持者變得理性轉而閉口不言了。因為人們知道,生物的藍圖密碼有多復雜,積累有益變異的概率如此之低以至於宇宙誕生以來的時間完全不夠用。癌癥就是典型的突變後果,幾乎所有的突變結果都會帶來死亡。為數不多沒有立即致死的,幾乎都會造成畸形。極個別平和些的突變,不過是暫時累積著等待上述兩種結果的爆發。突變並沒有帶來物種上的改進,反而是極大的退化。

如果妳堅信進化論。那就不要抗拒癌癥。說不定誰會成為那個萬中無壹。但接受過統計學教育的人都能理解。100個氨基酸自發完全按照相同順序排列形成蛋白質分子,概率是1/10^65。壹個簡單的阿米巴蟲包含多達2000多個蛋白質,自發形成的概率是1/10^40000。人類含有31.6億個堿基對。想通過自然選擇進化實現,宇宙誕生以來的時間不過是個零頭。醫學是經驗學科,醫生也許會“騙”妳,數學永遠不會。

人類的身體好比壹架精巧的機器。她的藍圖正不斷模糊、錯亂、被蛀。依圖拼裝出來的新生兒天然帶著越來越多的隱患,或早晚將要出現自己特有的病癥。醫學研究出不斷完善的工藝替換零件、上油、拋光。卻至今沒有涉及藍圖的修復。將來開啟這壹動作時又會創造出什麽樣的怪物來尚未可知。不過有壹樣是確定的,人類早已不是最初的美好,她正變得千奇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