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是怎麽由來的
比基尼來自壹顆原子彈,原由如下:
比基尼原本是位於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壹個無人珊瑚島。6月30日,壹枚原子彈在島上引爆,震驚世界。同年7月,法國人路易·雷阿爾設計了壹款由三塊布和四條帶子組成的女式泳衣。若穿上它,身體的絕大部分都會裸露出來。這種泳衣的發明是對傳統觀念的挑戰,對世界的震撼不亞於剛剛爆炸的原子彈,於是就用原子彈的爆炸地“比基尼”來命名這款泳衣。
在法國聖特洛佩的海濱舉行的泳衣發布會上,比基尼泳衣甫壹亮相便引起公眾嘩然。在它問世很長壹段時間內,意大利、西班牙等地中海國家都明令禁止穿著。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好萊塢才開始接納比基尼。瑪麗蓮·夢露身穿比基尼的藝術照片出現在各種時尚雜誌上,人們才開始對這種性感的泳裝另眼相看。
現代泳衣的發展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遊泳運動著迷,很多人把遊泳明星的泳衣款式作為時尚標準。本世紀以來,競賽型泳衣的發展帶動了大眾泳衣的多元化。特別是女性對美的追求,推動各泳衣公司開發出款式新穎、造型優美、顏色多樣的遊泳衣,來滿足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消費人群、不同收入階層的消費者需求。
壹款大眾化的休閑泳衣,既要方便在水下活動,又要具備上岸後快幹功能,好讓泳者不必急著換下泳裝,也能悠閑地繼續接下來的活動。因此,壹種裙擺式泳衣受到許多女性歡迎。它使泳衣從單壹功能、定點穿著,演變為多功能、多場地穿著。女士們只需經過簡單的穿著搭配,就可穿著泳衣到度假村泡溫泉或去沙灘散步。由此衍生出的裙褲式、網球裙式泳衣也十分流行。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比基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