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中華”星為什麽會失蹤?

“中華”星為什麽會失蹤?

1928年11月,中國留美學生張鈺哲,在美國葉凱士天文臺發現了壹顆新的小行星,這是中國人發現的第壹顆小行星。因此成為中國現代天文學史上的壹大光榮記載。

當時,張鈺哲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他利用葉凱士天文臺的60厘米反射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當他檢查拍攝的壹張底片時,意外地發現壹顆條狀的星象,他連續壹個月對這顆星進行觀測,並對此進行了精確的計算,證實這是壹顆新發現的小行星。

根據國際慣例,星座的發現者有權為它命名。為了表明中國人在國際天文學上也占有壹席之地,做出過傑出的貢獻,張鈺哲就將這顆編號為1125號的小行星命名為“中華”。

50年代,張鈺哲從美國留學歸來,準備對“中華”再次進行觀測。1957年10月,他利用紫金山天文臺的壹架60厘米望遠鏡尋找這顆他已經20余年未再見面的小行星。這期間,他與同事已發現了好幾顆小行星,其中有壹顆與“中華”非常相似,但不能確定。他發表了壹篇文章介紹了自己的觀測結果。

1977年,張鈺哲仍未找到原“中華”的蹤影,但是對1957年觀測到的那顆酷似“中華”的小行星有了很準確、很精密的結果。後來,國際小行星中心決定用這顆小行星替代“中華”。

原來的“中華”到底是不是現在的這顆,它是否還在太空中遨遊,如果它已不存在,那它突然失蹤的原因又是什麽呢,這許許多多的疑問只是壹個謎,壹時之間還沒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