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足球風格比較適合中國,為什麽中國國足始終不願意請德國主教練?
我不由得立刻想到了中國男足第壹任外籍主帥——施拉普納先生,而她就是德國人,足球理論和戰術理念都是很有壹套的,但是並沒有在中國呆很久,而是以失敗告終返回德國。
現在回想施拉普納時期其實也給中國足球帶來很大希望的。施大爺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理念先進,而且能說會道,當時整得許多國人不由自主的產生了足球崇拜。但是,施大爺的理論,卻是不能和中國足球的實際相結合,沒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足球實踐,所以也就不能取得成功。
任何先進的理論,必須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才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中國***產黨在長征時期就在偉人的領導下,走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從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我們的黨更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走出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改革成就。所以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真理,是真諦。
關鍵是自己不給力,對不起廣大熱愛國足的球迷罷了。國家請外教,每次都是大手筆,每次都讓球迷充滿了期待。但是結果卻總是讓球迷大失所望,冷了球迷的心。唉!泱泱大中華,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大國,足球競然沖不出亞洲,何談走向世界?
因為克勞琛聽不懂中國話 ,對足協提的意見置之不理 ,他在挑選隊員方面訓練方面 甚至打熱身賽方面 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雖然出了很大的成績 因為不聽足協某些人的話 。被罷免了。
第壹個外籍教練就是德國人施拉普納,那可是開創中國足球先河的外籍主教練我記得當年春晚牛群馮鞏的相聲中還有拍賣施拉普納頭發的段子,可見那時的外籍主教練對於中國體育、中國足球的影響!
後來有人說施拉普納是個騙子,不懂技戰術打法,只會說,如果不知道把球往哪裏踢,那就往球門裏踢!
其實施拉普納作為德國足協派過來的主教練,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1992年,帶領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打入亞洲杯足球賽半決賽,但是次年未能幫助球隊取得1994年世界杯足球賽參賽資格,其後被架空為技術顧問,1994年廣島亞運會後正式離職,由助理教練戚務生接任。
施拉普納有德國甲級教練證書,還是科隆體育學院足球教師證書,曾經被評為德國年度十佳教練,執教中國隊還是綽綽有余的!
其次再來分析壹下德國教練是不是適合執教中國隊?
我覺得只要高水平教練都適合執教中國隊,不管他是哪國教練!
施拉普納執教成績壹無是處嗎?不是吧!曾經的亞洲杯第三,也是不錯的成績!
德國人不適合中國足球嗎?並不是,後來中超引進的馬加特,在魯能還是發揮了很大作用!沒有馬加特,魯能說不定就降級了!
還有國安的施密特,難道也不是好教練嗎?他帶領的國安隊打出了最佳半程冠軍,只是後來比埃拉的受傷才導致下課!
所以說,不要看是哪個國家教練,只有合適不合適,沒有絕對行不行!
我倒是覺得德國教練還是適合中國隊的,中國球員技術差,只能依靠整體力量,德國那種按部就班註重整體打法,還是蠻適合中國隊的!
所以,如果下壹步有可能聘請德國教練,中國隊也有可能取得好成績,本來中國足球的水平與教練並沒有太大關系,關鍵是球員的水平太差!
關鍵是球員的水平太差裏皮冠軍教頭不是也中途下課了嗎,李鐵本土主帥不是也帶領球隊打入十二強了嗎!
中國足球的延續性不強,喜歡各幹各的,只彰顯自己將要去幹什麽,從來不去考慮以前應該留下什麽,所以克勞琛們很快就被遺忘了。
尤其克勞琛,世青賽戰績如此出色並非這些當時的年輕人能力有多麽出眾,是人家技戰術打造的好。世青賽結束之後,很令人詫異的沒有續約。傳聞克勞琛鐵腕治軍的性格讓某些人不爽了!誰知道呢?反正從此以後,德國教練在各級國家隊絕跡。
德國足球對於青訓有獨到之處,註重團隊配合,強調體能以及賽後恢復的手段都很先進。中國足球從來都是強調快速,按理德國足球的特點很符合。為啥不能壹直學習借鑒呢?如果,從克勞琛開始這十幾年都大面積的從青訓都聘請德國教練,中國足球的青少年球員不會這麽枯竭。
前泰達教練德國人施蒂利克,前國安教練德國人施密特,前魯能教練德國人馬加特這幾個德國教練都具有很強的能力,完全可以帶隊國足,先決條件給人家長期帶隊的時間。中國足球圈做不到,任期關聯,誰願意給別人做鋪墊!
許許多多的外國教練在離任後都提到了:中國足球缺乏延續性這句話!!這句話很關鍵,但是無壹例外會被忽視!
還在中國任教的都不願意明說,聽得人也懂啥意思,當然更不能說明嘍!
國事如此,足球也是如此。德國足球理念也好,歐洲足球理念也好,巴西足球理念也好,必須與中國足球實際相結合,這才是中國足球能夠進步、並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關鍵。
願中國足球人浴火重生,立足實際,融入世界,將中國足球帶入新天地。
首先得清楚壹點,中國足球的問題不是教練的問題再就是世界上最懂足球的教練不壹定懂中國足球。世界名帥裏皮已經證明上述觀點。
其次,中國足球還沒有強大到今天學西班牙,明天學意大利,後天學巴西的地步,中國足球首先要學習的不是外國先進足球紀念,而是首先立足國內,立足自己。
再次,中國足球的發展不可能立竿見影,中國足球需要壹段時間的沈澱,需要足球理念的沈積,需要足球技術的積累,需要基層足球的協同發展。不是說壹個教練能解決的問題。
然後,中國足球不是多規劃幾個外國球員就能解決了的。內因是主要原因,外因不會從根本上影響事物的發展。即便國足首發隊員全部是規劃的巴西球員,就能保證中國足球會超過巴西足球麽?
再次,某些球員在踢球之前先學會做人,做壹個高尚的人,壹個純粹的人,壹個有道德的人,壹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壹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最後,中國足球首先是足球,其次才是中國的,不能將中國強加於足球之上,因為這是足球的發展規律,足球不是壹個人的運動,足球看的是整體,小則說場上十壹名球員,中則說全體球員和教練組,大則說需要我們每壹個中國人努力。所以足球不會出現個人英雄主義,個人英雄主義在足球場上也不能每次都力挽狂瀾。所以在某些體育項目上中國的舉國體制不適用於中國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