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必備水泥知識大全
水泥的生產工藝,以石灰石和粘土為主要原料,經破碎、配料、磨細制成生料,餵入水泥窯中煆燒成熟料,加入適量石膏(有時還摻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劑)磨細而成。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為:
(1)通用水泥:壹般土木建築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規定的六大類水泥,即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礦渣矽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粉煤灰矽酸鹽水泥和復合矽酸鹽水泥。
(2)專用水泥:專門用途的水泥。如:G級油井水泥,道路矽酸鹽水泥。
(3)特性水泥:某種性能比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矽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矽酸鹽水泥、膨脹硫鋁酸鹽水泥。
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質名稱分為:
(1)矽酸鹽水泥,即國外通稱的波特蘭水泥;
(2)鋁酸鹽水泥;
(3)硫鋁酸鹽水泥;
(4)鐵鋁酸鹽水泥;
(5)氟鋁酸鹽水泥;
(6)以火山灰或潛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為主要組分的水泥。
主要技術特性分為:
(1)快硬性:分為快硬和特快硬兩類;
(2)水化熱:分為中熱和低熱兩類;
(3)抗硫酸鹽性:分中抗硫酸鹽腐蝕和高抗硫酸鹽腐蝕兩類;
(4)膨脹性:分為膨脹和自應力兩類;
(5)耐高溫性:鋁酸鹽水泥的耐高溫性以水泥中氧化鋁含量分級。
水泥命名的原則:
水泥的命名按不同類別分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混合材料、用途和主要特性進行,並力求簡明準確,名稱過長時,允許有簡稱。
通用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名稱冠以混合材料名稱或其他適當名稱命名。
專用水泥以其專門用途命名,並可冠以不同型號。
特性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名稱冠以水泥的主要特性命名,並可冠以不同型號或混合材料名稱。
以火山灰性或潛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他活性材料為主要組分的水泥是以主要組分的名稱冠以活性材料的名稱進行命名,也可再冠以特性名稱,如石膏礦渣水泥、石灰火山灰水泥等。
水泥類型的定義
(1)水泥:加水拌和成塑性漿體,能膠結砂、石等材料既能在空氣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粉末狀水硬性膠凝材料。
(2)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爐礦渣、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矽酸鹽水泥,分P.I和P.II,即國外通稱的波特蘭水泥。
(3)普通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普通矽酸鹽水泥(簡稱普通水泥),代號:P.O。
(4)礦渣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粒化高爐礦渣和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礦渣矽酸鹽水泥,代號:P.S。
(5)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火山灰質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代號:P.P。
(6)粉煤灰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粉煤灰和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粉煤灰矽酸鹽水泥,代號:P.F。
(7)復合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兩種或兩種以上規定的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復合矽酸鹽水泥(簡稱復合水泥),代號P.C。
(8)中熱矽酸鹽水泥:以適當成分的矽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具有中等水化熱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9)低熱礦渣矽酸鹽水泥:以適當成分的矽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具有低水化熱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10)快硬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制成早強度高的以3天抗壓強度表示標號的水泥。
(11)抗硫酸鹽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抗硫酸鹽腐蝕性能良好的水泥。
(12)白色矽酸鹽水泥:由氧化鐵含量少的矽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白色水泥。
(13)道路矽酸鹽水泥:由道路矽酸鹽水泥熟練,0%~10%活性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制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道路矽酸鹽水泥,(簡稱道路水泥)。
(14)砌築水泥:由活性混合材料,加入適量矽酸鹽水泥熟料和石膏,磨細制成主要用於砌築砂漿的低標號水泥。
(15)油井水泥:由適當礦物組成的矽酸鹽水泥熟料、適量石膏和混合材料等磨細制成的適用於壹定井溫條件下油、氣井固井工程用的水泥。
(16)石膏礦渣水泥:以粒化高爐礦渣為主要組分材料,加入適量石膏、矽酸鹽水泥熟料或石灰磨細制成的水泥。
生產方法
矽酸鹽類水泥的生產工藝在水泥生產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為主要原料,經破碎、配料、磨細制成生料,然後餵入水泥窯中煆燒成熟料,再將熟料加適量石膏(有時還摻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劑)磨細而成。
水泥生產隨生料制備方法不同,可分為幹法(包括半幹法)與濕法(包括半濕法)兩種。
①幹法生產。將原料同時烘幹並粉磨,或先烘幹經粉磨成生料粉後餵入幹法窯內煆燒成熟料的方法。但也有將生料粉加入適量水制成生料球,送入立波爾窯內煆燒成熟料的方法,稱之為半幹法,仍屬幹法生產之壹種。
②濕法生產。將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漿後,餵入濕法窯煆燒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將濕法制備的生料漿脫水後,制成生料塊入窯煆燒成熟料的方法,稱為半濕法,仍屬濕法生產之壹種。
幹法生產的主要優點是熱耗低(如帶有預熱器的幹法窯熟料熱耗為3140~3768焦/千克),缺點是生料成分不易均勻,車間揚塵大,電耗較高。濕法生產具有操作簡單,生料成分容易控制,產品質量好,料漿輸送方便,車間揚塵少等優點,缺點是熱耗高(熟料熱耗通常為5234~6490焦/千克)。
生產工序
水泥的生產,壹般可分生料制備、熟料煆燒和水泥制成等三個工序。
(1)生料磨制
分幹法和濕法兩種。幹法壹般采用閉路操作系統,即原料經磨機磨細後,進入選粉機分選,粗粉回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並且多數采用物料在磨機內同時烘幹並粉磨的工藝,所用設備有管磨、中卸磨及輥式磨等。濕法通常采用管磨、棒球磨等壹次通過磨機不再回流的開路系統,但也有采用帶分級機或弧形篩的閉路系統的。
(2)煆燒
煆燒熟料的設備主要有立窯和回轉窯兩類,立窯適用於生產規模較小的工廠,大、中型廠宜采用回轉窯。
①立窯:
窯筒體立置不轉動的稱為立窯。分普通立窯和機械化立窯。普通立窯是人工加料和人工卸料或機械加料,人工卸料;機械立窯是機械加料和機械卸料。機械立窯是連續操作的,它的產、質量及勞動生產率都比普通立窯高。近年來,國外大多數立窯已被回轉窯所取代,但在當前中國水泥工業中,立窯仍占有重要地位。根據建材技術政策要求,小型水泥廠應用機械化立窯,逐步取代普通立窯。
②回轉窯:
窯筒體臥置(略帶斜度,約為3%),並能作回轉運動的稱為回轉窯。分煆燒生料粉的幹法窯和煆燒料漿(含水量通常為35%左右)的濕法窯。
a.幹法窯
幹法窯又可分為中空式窯、余熱鍋爐窯、懸浮預熱器窯和懸浮分解爐窯。70年代前後,發展了壹種可大幅度提高回轉窯產量的煆燒工藝──窯外分解技術。其特點是采用了預分解窯,它以懸浮預熱器窯為基礎,在預熱器與窯之間增設了分解爐。在分解爐中加入占總燃料用量50~60%的燃料,使燃料燃燒過程與生料的預熱和碳酸鹽分解過程,從窯內傳熱效率較低的地帶移到分解爐中進行,生料在懸浮狀態或沸騰狀態下與熱氣流進行熱交換,從而提高傳熱效率,使生料在入窯前的碳酸鈣分解率達80%以上,達到減輕窯的熱負荷,延長窯襯使用壽命和窯的運轉周期,在保持窯的發熱能力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產量的目的。
b.濕法窯
用於濕法生產中的水泥窯稱濕法窯,濕法生產是將生料制成含水為32%~40%的料漿。由於制備成具有流動性的泥漿,所以各原料之間混合好,生料成分均勻,使燒成的熟料質量高,這是濕法生產的主要優點。
濕法窯可分為濕法長窯和帶料漿蒸發機的濕法短窯,長窯使用廣泛,短窯目前已很少采用。為了降低濕法長窯熱耗,窯內裝設有各種型式的熱交換器,如鏈條、料漿過濾預熱器、金屬或陶瓷熱交換器。
(3)粉磨
水泥熟料的細磨通常采用圈流粉磨工藝(即閉路操作系統)。為了防止生產中的粉塵飛揚,水泥廠均裝有收塵設備。電收塵器、袋式收塵器和旋風收塵器等是水泥廠常用的收塵設備。
近年來,由於在原料預均化、生料粉的均化輸送和收塵等方面采用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尤其是窯外分解技術的出現,壹種幹法生產新工藝隨之產生。采用這種新工藝使幹法生產的熟料質量不亞於濕法生產,電耗也有所降低,已成為各國水泥工業發展的趨勢。
生產工藝流程舉例
原料和燃料進廠後,由化驗室采樣分析檢驗,同時按質量進行搭配均化,存放於原料堆棚。粘土、煤、硫鐵礦粉由烘幹機烘幹水分至工藝指標值,通過提升機提升到相應原料貯庫中。石灰石、螢石、石膏經過兩級破碎後,由提升機送入各自貯庫。化驗室根據石灰石、粘土、無煙煤、螢石、硫鐵礦粉的質量情況,計算工藝配方,通過生料微機配料系統進行全黑生料的配料,由生料磨機進行粉磨,每小時采樣化驗壹次生料的氧化鈣、三氧化二鐵和細度的百分含量,及時進行調整,使各項數據符合工藝配方要求。磨出的黑生料經過鬥式提升機提入生料庫,化驗室依據出磨生料質量情況,通過多庫搭配和機械倒庫方法進行生料的均化,經提升機提入兩個生料均化庫,生料經兩個均化庫進行搭配,將料提至成球盤料倉,由設在立窯面上的預加水成球控制裝置進行料、水的配比,通過成球盤進行生料的成球。所成之球由立窯布料器將生料球布於窯內不同位置進行煆燒,燒出的熟料經卸料管、鱗板機送至熟料破碎機進行破碎,由化驗室每小時采樣壹次進行熟料的化學、物理分析。根據熟料質量情況由提升機放入相應的熟料庫,同時根據生產經營要求及建材市場情況,化驗室將熟料、石膏、礦渣通過熟料微機配料系統進行水泥配比,由水泥磨機分別進行425號、525號普通矽酸鹽水泥的粉磨,每小時采樣壹次進行分析檢驗。磨出的水泥經鬥式提升機提入3個水泥庫,化驗室依據出磨水泥質量情況,通過多庫搭配和機械倒庫方法進行水泥的均化。經提升機送入2個水泥均化庫,再經兩個水泥均化庫搭配,由微機控制包裝機進行水泥的包裝,包裝出來的袋裝水泥存放於成品倉庫,再經化驗采樣檢驗合格後簽發水泥出廠通知單。
性能指標
水泥主要技術指標
(1)比重與容重:普通水泥比重為3:1,容重通常采用1300公斤/立方米。
(2)細度: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顆粒越細,硬化得越快,早期強度也越高。
(3)凝結時間:水泥加水攪拌到開始凝結所需的時間稱初凝時間。從加水攪拌到凝結完成所需的時間稱終凝時間。矽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早於45分鐘,終凝時間不遲於12小時。
(4)強度:水泥強度應符合國家標準。
(5)體積安定性:指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的均勻性能。水泥中含雜質較多,會產生不均勻變形。
(6)水化熱:水泥與水作用會產生放熱反應,在水泥硬化過程中,不斷放出的熱量稱為水化熱。
(7)標準稠度:指水泥凈漿對標準試桿的沈入具有壹定阻力時的稠度。
水泥標準的修訂
我國水泥新標準與老標準相比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變化:壹是采用GB/T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代替現行GB177—85《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二是以ISO強度為基礎修訂了我國六大通用水泥標準。
(1)GB/T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標準制訂
GB/T17671—1999是我國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679—1989制定的,於1999年2月8日發布,1999年5月1日起生效。
GB/T17671—1999與GB177—85同屬檢驗水泥膠砂強度的“軟練法”,即采用塑膠砂,4X4X160cm棱柱試體,將試體先進行抗折強度試驗,折斷後的兩個半截試體再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兩者的核心差別在於膠砂組成不同,ISO方法采用的水灰比適中,灰砂比適中,特別是采用了級配標準砂,因而ISO方法檢驗得到的強度數值比GB-177方法更接近於水泥在砼中的使用效果。
(2)六大水泥標準修訂的主要內容
a.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改為GB/T17671—1999方法
六大水泥產品標準均引用GB/T17671—1999方法作為水泥膠砂的強度檢驗方法,不再采用GB177—85方法。因此GB/T17671—1999方法上升為強制性方法,而GB177—85方法下降為推薦性方法。
b.水泥標號改為強度等級
六大水泥老標準實行以Kgf/cm2表示的水泥標號,如32.5、42.5、42.5R、52.5、52.5R等。
六大水泥新標準實行以Mpa表示的強度等級,如32.5、32.5R、42.5、42.5R、52.5、52.5R等,使強度等級的數值與水泥28天抗壓強度指標的最低值相同。
新標準還統壹規劃了我國水泥的強度等級,矽酸鹽水泥分為三個等級6個類型,42.5、42.5R、52.5、52.5R、62.5、62.5R,其他五大水泥也分3個等級6個類型即32.5、32.5R、42.5、42.5R、52.5、52.5R
c.強度齡期與各齡期強度指標設置
六大水泥新標準規定的水泥強度齡期均為3天、28天兩個齡期,每個齡期均有抗折與抗壓強度指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