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概念股龍頭股有哪些
航天概念股龍頭股有哪些6月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壹號海射運載火箭“CZ-11WEY號”成功發射技術試驗衛星捕風壹號A、B星及5顆商業衛星,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此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不同傾角衛星發射需求,促進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公司方面,振華科技旗下振華雲科先後為長征火箭、神州飛船等配套生產。聯創光電子公司聯創特種微電子陸續承擔了神舟飛船、長征火箭工程、嫦娥奔月等重大宇航級項目配套任務。
中航沈飛:日本增購f-35戰鬥機,我國中型隱身機需求迫切
中航沈飛600760
研究機構:國信證券分析師:駱誌偉撰寫日期:2022-05-29
事項:
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25日抵達日本開始進行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27日,特朗普宣布稱,日本有意購買105架美國制造的F-35隱形戰機,這將使日本壹躍成為美國所有盟友中采購F-35戰機數量最大的國家。28日上午,特朗普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陪同下登上日本海上自衛隊“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加賀”號進行參觀。這是特朗普此次訪日的最重要行程安排之壹,也是他首次登上日本自衛隊的艦船。
國信軍工觀點:日本增加采購105架F-35系列戰鬥機,算上之前訂購的42架F-35A,***147架,將會保有我國周邊最大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機隊,對於我國東海方向的安全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威脅。F-35A主要是用於替代陸基的F-15J型戰鬥機,而增購的105架中,包含了可以部署在日本的直升機航母上的42架F-35B型,因此我國需要加緊研制第四代艦載中型隱身戰鬥機來應對該安全威脅。中航沈飛的殲-31隱身戰鬥機可以滿足相關的上艦和作戰需求,是國內公開型號中唯壹有前景部署在航空母艦上的隱身戰鬥機。公司科研生產能力可以滿足高科技技術裝備研制需要、來自軍方的訂單及預收款項持續增長、現金流狀況良好,繼續維持此前盈利預測,預計19-21年歸母凈利潤8.75/10.48/12.78億,對應EPS為0.63/0.75/0.91元,對應當前股價PE為47.2/39.4/32.3x,維持“買入”評級。
評論:
特朗普訪日時稱日本將增購105架F-35戰機,我國周邊隱身戰鬥機威脅增大日本加速采購F-35戰鬥機,直接威脅我國國家安全。近年來,日本海上自衛隊不僅發展十分迅速,而且技術水平十分先進。雖然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其海上力量發展受到了壹些限制,但是由於美軍在全球範圍內開始戰略收縮,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裝備已經突破了大部分限制,尤其是其“出雲”、“日向”兩級直升機航母已經開始服役,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出雲”級的兩艘航母(出雲號、加賀號)具備了起降及搭載F-35B型戰鬥機的能力,這無疑會危害我國的國家安全,加上駐日美軍及關島美軍帶來的直接軍事威脅,我國需要足夠數量的航空母艦和艦載戰機才能有效保衛自身安全及周邊利益。
日本增購F-35戰鬥機使得殲-31需求更為迫切
殲-31中型隱身戰鬥機需求迫切。日本政府於2011年12月與美國簽署合同,首次訂購了42架F-35A。近日,日本還將在其訂單中增購63架F-35A和42架F-35B型號,合計105架F-35戰機。等待這些飛機交付完畢,日本將成為中國周邊最大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保有國,目前我國在役的殲-11B、殲-10等第三代戰鬥機各項性能指標均比F-35落後壹代。只有陸基的殲-20和還在研制中的殲-31戰鬥機與F-35屬於同等技術水平的裝備,殲-20由於其自身的基礎設計特點,不適合在空間狹小的航母上進行操作,殲-31作為中型隱身平臺艦上應用前景更為廣闊,日本購買F-35也將刺激我國軍方和相關企業加快研制進度。
投資建議:
中航沈飛作為我國主要的戰鬥機研制單位,在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研制方面有著自身的技術優勢,對於航母艦載機的研制,沈飛通過殲-15艦載戰鬥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更加適合研制第四代艦載隱身戰鬥機。第四代艦載隱身戰鬥機如果研制成功,將為公司提供較為長期的業績持續增長,考慮到目前中國海空軍全軍處於第三代多用途戰鬥機和第四代隱身戰鬥機同時換裝的時期,公司經營前景明朗。繼續維持此前盈利預測,預計19-21年歸母凈利潤8.75/10.48/12.78億,對應EPS為0.63/0.75/0.91元,對應當前股價PE為47.2/39.4/32.3x,維持“買入”評級。
中航飛機:交付上升驅動收入增長,多因素影響利潤大增
中航飛機000768
研究機構:國海證券分析師:譚倩撰寫日期:2022-04-30
交付上升驅動收入增長,多因素綜合影響利潤大幅增長。收入方面,公司產品交付增加,驅動營收增長21.42%,彰顯公司產品需求的旺盛;成本方面,公司毛利率略有下降,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2.56%;三費方面,受益於管理提升和沈飛民機出表,三費均有所減少;此外,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資產處置收益大幅增加,綜合影響下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6.13%。
民機子公司管理變化,負擔減輕發展加速。沈飛民機主要從事機體結構部件制造業務,2018年收入為10.77億元,凈利潤為-0.77億元。公司不再對沈飛民機行使管理權,壹方面有助於縮短管理鏈條節約管理成本,另壹方面,也有利於沈飛民機實現區域協同,加速業務發展。此前,公司已對西飛民機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增資,西飛民機資本實力明顯增資。當前我國民機產業仍處於成長階段,整體盈利能力較弱,公司通過對兩家民機子公司的運作,在減輕公司負擔的同時,進壹步加速民機業務的發展。
軍隊轉型支撐裝備,軍機需求持續增長。軍品方面,公司是我國運輸機和轟炸機的唯壹生產商。運輸機作為戰略空軍的象征,壹方面,承擔遠程軍力的投送;另壹方面,也是加油機、預警機等特種機型的發展平臺。在我國軍隊加快轉型,作戰模式向體系化、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運輸機和特種飛機等裝備數量明顯不足。在我國高度重視國防建設以及軍方需求迫切的背景下,公司產品需求有望持續增長。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維持增持評級。公司產品交付增長,彰顯需求旺盛;同時,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和不再行使管理權,減少自身負擔的同時加速民機業務發展。預計2022-2021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2億元、7.60億元及9.05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24元、0.27元及0.33元,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69倍、59倍以及49倍。
風險提示:1)軍品采購不及預期;2)民機發展不及預期;3)公司盈利不及預期;4)系統性風險。
背靠中國航發集團,依托大平臺進行資源整合提效:通過股權劃轉,公司目前為新組建的中國航發集團子公司。在企業層面實現飛發分家後,航發集團可以根據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長遠發展戰略,重點研究突破發動機的關鍵技術,提前部署、組織實施發動機研制和系列化發展,在技術上實現動力先行。公司有望依托大平臺,按照“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式”的方式,借助集團資源,提升產品研發效率,完善產業鏈的銜接過程,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盈利預測及投資建議:我們預測公司2022-2021年實現收入分別為30.27/33.65/37.76億元,同比增長10.20%/11.19%/12.21%;實現歸母凈利潤2.91/3.30/3.76億元,同比增12.33%/13.16%/14.18%對應19-21年EPS分別為0.25/0.29/0.33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公司產品研發不及預期;軍用航空發動機需求不及預期。
中航電子:業績低於預期,毛利率下降和資產減值損失增長是主因
中航電子600372
研究機構:東莞證券分析師:李隆海撰寫日期:2022-03-22
業績低於預期。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76.43億元,同比增長8.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79億元,同比下降11.6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1.74億元,同比下降53.41%;每股收益0.27元。
毛利率下降和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長是公司盈利下降的主要原因。2018年公司綜合毛利率29.68%,同比下降2.58個百分點,其中航空產品毛利率29.57%,同比下降了4.61個百分點。另外,公司資產減值損失1.63億元,同比增長82.5%,主要是子公司寶成儀表往來款項計提的壞賬損失。
我國軍機加快升級換代,航電市場快速發展。航電系統相當於飛機“大腦”,是實現航空防務作戰能力和作戰效能提升的關鍵。航空電子系統對飛機整體性能影響日益增大的同時,航空電子系統的成本占飛機出廠總成本的比例也直線上升:從20世紀60年代F-4的10%,70年代F-15C的21%,80年代中期F-16C的30%,到90年代EF-2000和F-22的40-50%。根據《航空知識》統計,F-35航電成本已經占到60%。我國仍有三成比例作戰飛機是三代作戰飛機。根據《飛行國際》發布的《WorldAirForce2022》,我國作戰飛機中,有J-7、J-8二代作戰飛機561架,占我國作戰飛機比例高達34.5%;三代作戰飛機J-10有260架、J-11/15su-27/30/35有391架,合計651架,占我國作戰飛機比例為40.1%。美國作戰飛機基本上是三代以上作戰飛機,並擁有四代作戰飛機F-22178架,F-35214架。隨著我國第三代作戰飛機日趨成熟,新型戰機殲-16,殲-10c以及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的相繼服役,未來二代作戰飛機將逐漸退役。第三代作戰飛機的不斷服役,明顯提升對航電系統的需求。
資產註入值得期待。公司托管機載公司14家企業事業單位,其中包括5家重點科研院所,托管公司收入規模相當於中航電子的三倍。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啟動,掃清科研所註入障礙,軍工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改革目標:2018年首批生產經營類軍工科研院所完成轉制,2020年其他生產經營類軍工科研院所基本完成轉制。另外,航電資產盈利能力好於其他類軍工資產,註入將明顯增厚上市公司業績。
投資建議。公司是我國航電龍頭,隨著我國軍機加快升級換代,公司明顯受益。另外,公司資產註入預期較為確定,將明顯增厚公司業績。我們預計公司2022年、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35元、0.44元,目前股價對應PE為49倍、38倍,維持公司“推薦”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軍工產品需求低迷,資產註入低於預期。
中直股份:關註主機廠5月的機會
中直股份600038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分析師:馮福章,余平撰寫日期:2022-05-08
聚焦航發控制穩增長,開拓國際業務新動能。公司為國內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主要供應商,在軍用航發控制系統領域壹直保持領先。2018年公司業績符合預期,實現營業收入27.46億元,同比增長7.56%,主要原因是公司全面實施聚焦主業戰略,主要業務發動機控制系統及衍生產品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1.74億元,同比增長6.31%。國際合作業務方面,公司立足於從事高附加值的相關業務,進壹步拓展國際市場,全年實現收入3.15億元,同比增長24.75%,實現高速增長。2018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2.59億元,同比增長19.15%,高於營收增速11.59個百分點,直接原因是公司費用控制效果顯著,公司2018年管理費用2.96億,同比增長僅有0.38%;而財務費用為192.16萬元,同比減少92.56%。財務費用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帶息負債減少使得利息支出減少266萬元,辦理結構性存款等增加利息收入529萬元,匯率變動使得匯兌收益增加1,543萬元。
研發產品投產可期,盈利空間值得想象。2018公司持續增強創新能力,加大了對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投入,2018年研發費用為1.08億元,同比增長7.81%,其中設計費用688.80萬元,同比下降58.54%,試驗費用1253.54萬元,同比增加92.63%,燃料動力費用17.89萬元,同比增長58.74%。我們認為設計費用的大幅減少表明公司研制的主要新產品設計階段已接近尾聲,試驗費用以及燃料動力費用的大幅增長表明新產品正在進行密集的測試,未來新產品的投產極有可能為公司的帶來新的盈利空間。
壹、投資觀點:我們在2022年年度策略報告《陽和啟蟄》明確提出主機廠更多是跟隨行業指數上漲而上漲,主機廠重點關註海軍裝備;預計19年軍工板塊估值水平可能保持基本穩定,強烈看好壹季度軍工行情。2022Q1,船舶、信息化、民參軍表現突出,航空裝備跑輸軍工指數。
但主機廠自2022年4月以來進入調整期。我們認為中直股份在基本面向好背景下,目前估值水平處於歷史中樞以下,可以重點關註5月估值修復的機會。
二、基本面向好:10噸級通用直升機或已實現小批量交付列裝,並有望於2022年提高交付量;陸航部隊擴編催生軍用直升機巨大需求空間,預計未來3年需求缺口至少500架,直升機行業高景氣度有望持續。
新型10噸級通用型直升機有望於2022年提高交付數量,將是重要業績增長點。10噸級通用直升機有望比照“黑鷹”擁有強大拓展能力,三軍通用擁有很大列裝空間。對標美國黑鷹占其軍用直升機總量的53%,我們認為,即使保守估算未來我國10噸級通用型直升機總量有望達到600架以上。根據2018年年報,中直股份哈爾濱分部(產品系列包括:直9、直19、Y12、EC120、H425等)的營收與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30.58%、66.63%,利潤總額增速超過營收增速或表明新型直升機產品已有小批量交付且毛利率水平相對較高。我們認為10噸級通用直升機在2018年小批量交付基礎上,有望於2022年提高交付數量,將成為公司未來重要業績增長點。
多項財務數據驗證2022年軍用直升機交付量將得到提升,19年業績增長有望提速。首先,公司預計2022年與航空工業集團出售商品及提供勞務的關聯交易額為190.75億元,同比2018年預計上限額增長25.69%,我們認為此類關聯交易大幅增長是考慮到2022年軍用直升機交付量會有所提升;其次,2018年景德鎮分部(產品系列包括:直8、直10、直11、AC系列等)的營收與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0.60%、7.43%,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直10型號穩定交付,直8改進型這壹新型號尚未大批量交付。而直8改進型亦有望於2022年提高交付量並帶來業績增量;最後,2022Q1合同負債同比上期預收款增加(16.72億元,+44.28%),表明訂單量提升;2022Q1預付款項同比增長38.92%,主要原因是備產采購有所增加。綜和以上3方面,我們認為軍用直升機交付量有望在今年得到提升,業績增長有望提速。
陸航部隊擴編催生我國軍用直升機巨大需求空間,預計未來3年需求缺口至少500架。陸航部隊是我軍建設“立體防攻”的重要兵種。我軍陸航部隊在2015年底啟動的軍改中得到大幅擴編,目前我軍13個陸航旅+2個空突旅已全部改革完成(此輪軍改新組建3個陸航旅)。據央視新聞和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推測數據等,未來我國陸軍將配置發展15個陸航旅(13個集團軍+西藏/新疆2大軍區)和5個空突旅(5大戰區),單個陸航旅、空突旅所需直升機數量分別為100架、72架,則未來我國陸軍壹***需要約1860架軍用直升機。未來3年,僅考慮新組建的3個陸航旅每個旅配置70架直升機(考慮組建過程中,不達滿編狀態),現有的13個陸航旅和2個空突旅每個旅更新換代20架直升機計算,我國僅陸軍用直升機需求缺口至少500架。此外,我國075型直升機航母、055型、052D型驅逐艦等均將帶動海軍直升機需求。作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直升機板塊唯壹的上市平臺,中直股份將充分受益我國軍用直升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