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什麽是心理化,為什麽我們需要它?(韓巖)

什麽是心理化,為什麽我們需要它?(韓巖)

情商曾經是壹個很紅火的詞,但它在當代心理學研究上進展不是太大。近些年來,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的壹些治療師們壹直在研究另壹個很象情商的概念,叫心理化。心理學家們極為驚訝地發現,心理化這種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孩子是否在心理上能夠對抗不良生活情境而健康地成長;心理化的發展和壹個人的主體性的發展密切相關(就是壹個人自己作為自己生命的主人翁之感);另外,壹種較嚴重的心理障礙(邊緣人格障礙),正是和心理化能力的喪失有關。

因此以心理化為中心的各種心理治療,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西方大量產生。

這篇文章將用通俗的語言介紹,什麽是心理化,心理化的不同方面,影響心理化的因素,心理化技能和心理化的好處。其最終目的在於,影響妳對心理化的態度和能力!

什麽是心理化?

什麽是心理化?這是個又復雜又簡單的詞語。

簡單方面來說,當妳意識到自己或是別人心中在想什麽時,這就是心理化在進行過程中了;當妳疑惑“為什麽我會那樣做?”,或是想“我說的那些話會不會傷了她?”,妳正是在心理化了。復雜地說,如果沒有心理化,人類行為將不可理喻!

妳聽到猛地壹聲關車門的聲音,它吸引了妳的註意,隨後妳看到關車門的那個人把手伸到口袋裏,但手從裏面再伸出來時,卻空無壹物;他開始著急,試著開車門卻打不開,他又透過車窗朝啟動裝置望去,隨後罵罵咧咧。如果不是妳已經下意識地推斷出這個人之所以垂頭喪氣是因為把車鑰匙鎖到了車裏,那麽他的這些舉動將不可思議。想象壹個不會心理化的人,他見到的世界將會如何奇怪而混亂不堪呢?他能夠生活下去嗎?

心理化是妳自發地根據心理狀態 - 渴望,信念和感覺 –去解釋行為。比如:這個人想開他的車,妳覺得他遇到了麻煩,進不去了,他感到沮喪,興許還會有點絕望。有時,妳也要用心理化來理解自己的行為:“我明明知道他靠不住,怎麽還這麽容易就受騙,把錢借給他?”有時,妳用心理化理解妳的情感反應:“為什麽她沒有馬上回我電話,我會這麽不高興?我現在為什麽會這麽敏感?最近我總是覺得許多人都令我失望……”

簡單地說,心理化就是將心放在心裏:在理解世界的時候,記住從心的角度去看問題。這區別於從物的角度去看世界,

心理化要求人們去留心,去註意,去付諸心理上的壹定努力。心理化包含心理學上常講的***情,壹般人常用的說法:換位思考,但不它僅僅是***情。因為心理化還包括對自我心理狀態的理解—***情自己。妳準備向老板請假,但妳想到:“我感到不安。我現在感到不安是有道理的,因為老板可能會不高興,因為他可能覺得打亂了他的安排,哦,我能接受這。”這是在心理化。如果妳的老板不準妳假,那妳就會心理化:“我開始有點急了,所以我要小心自己的措辭。我要向他承認,我請假確實讓他日子有些不好過,但是,我要告訴他:這個假對我有多重要啊!”

遇到下列情形尤其需要心理化的努力:

?安慰悲傷的朋友

?使發脾氣的孩子冷靜下來

?說服雇主升妳的職

?求婚

?消除和朋友的誤會

?設法不要吃的太飽

?向心理病醫生講述妳的癥狀和問題

上述的例子都表明心理化是壹種常識;在試著理解人們的行為,弄清他們為什麽會這樣做這樣想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心理學家。心理化就如同語言壹般,是與生俱來的:除了如遺傳因素造成的自閉癥之外,我們每個人都會隨著我們的成長過程漸漸發展出進行心理化的能力。但就如同語言,心理化同樣也只有在有利於它的學習環境中才能得以最好的發展。

人們使用語言是自然而然的,心理化也是如此。就算不是語言學家,妳也可以使用語言,同樣就算不是專業的心理學家妳也可以心理化。但心理化是壹種技能,有的人發展的好些有些人發展的差些。未能心理化,會造成人際關系嚴重的問題:如果妳總是不敏感妳朋友和家人的需求和感受,或者是總是誤解他們的意思,他們會高興嗎?精神問題 - 如憂郁癥,濫用藥物將極大幹擾心理化的正常進行。當出現這樣的問題時,學習心理化, 花大力去操練它,讓自己變成心理化的好手,將極大程度幫助妳解決這些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治療的本質,就是提供了壹個機會和壹個教練,讓妳學習改善自己心理化的能力。

心理化的不同方面

心理化包括關於自我和別人的意識。壹種形象的說法是:心理化就是:“看別人的時候,要從裏面去看;看自己的時候,要從外面來看。”

對別人進行心理化是要花番力氣的:妳不能認定別人所想所感完全和妳壹樣。盡管有時候是這樣的,但是大多時候事情沒那麽簡單。妳必須懂得轉變看問題的視角,試著從他人的角度出發去看問題。所以妳對壹個人越是了解,對他(她)的心理化就越準確。

同樣,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我們可以輕易地心理化自己:盡管大腦是我們自己的,但我們並不壹定就知道自己的頭腦是如何工作的。如果妳不知道這點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自欺欺人”,那麽妳的心理化能力可能就缺壹些環節。常常別人能夠看到我們身上壹些自己看不到的東西。我們常會在通過和別人的談話更了解了自己:談話起初妳也許只是覺得有點沮喪,但漸漸地,愈談妳愈發現原來妳的情緒中還有受傷,羞愧,和怨恨。所以旁人因為是從“外”透析我們,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這比我們從“內”看自己要來得更透徹。

妳可以用不同的時間範疇來進行心理化。可以對現在具體的心理狀態進行心理化:“我所做的都是徒勞的。” “她開始對我不耐煩了。”同樣,妳還可以對過去的心理狀態進行思考:“我已經冷靜下來了,我能明白她批評我是為了幫助我,而不是小看我。”此外,妳還可以預測以後的心理狀態來進行心理化: “如果我不告訴她我會遲到,她會擔心,我會為此良心不安的。” 最重要的是,妳能將“後知”轉為“前瞻”:對過去問題進行心理化,可以提高對未來進行心理化的能力:“通過對過去的反思,我知道自己對於批評是極其敏感的,我的自我防衛意識太強了,從而上壹次我對她的意見沒能聽進去。下次遇到相似情況,我會試圖考慮她的出發點是什麽,認真聽她說,以免再把事情搞砸了。”

正如妳可以對現在,過去或是將來心理化,妳也可以從或窄或寬的角度來心理化。妳可以僅僅限於考慮壹個人在壹段時間內的感受: “她看起來很生氣。” 或者,妳也可以從更寬更廣的角度來考慮她的這種心理狀態:“她覺得我對她說了謊。”妳甚至可以從個人經歷這壹更寬的層面考慮:“她對任何背叛的信號都極為敏感,這是因為她父親經常騙人,不可信。”所以擴展心理化的範圍不僅是可以考慮更廣的時間範疇,也可以考慮影響壹個人心理狀態的更廣泛的人際關系交往網絡。

這同樣適用於妳自己的心理狀態:理解自我常常要求除了考慮此時此刻之外,還要考慮的更廣。妳也許會想“為什麽我會因為他不知道我在這個項目上花了多大工夫而這麽心煩意亂呢?”進行心理化之後,可能妳會發現,原來很長壹段時間妳都覺得自己不被賞識,而這個特殊項目的沒被認可最終使妳承受不了了。沿著這條思路想下去,可追溯到妳的童年,例如,把妳現在的感受同以前的經歷聯在壹起,比如妳因父母經常不能出席妳在學校的戲劇表演壹次次感到失望。現在的感受總是受到以前經歷的影響,而心理化包括了考慮這壹影響—過去的“包袱”,從而妳才能夠知道為什麽妳會變成現在的這樣。

心理化可以是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在有意識的心理化過程中,妳主動地思考為行為的原因:“為什麽她要說這些話?”“我明明知道這對他很重要,怎麽還會忘記去做?” 妳將感受訴諸語言:無論是為了向自己解釋自己的言行舉止,還是要告訴別人妳的感受。

但通常,當妳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妳沒有時間進行有意識的心理化;妳所進行的是下意識的心理化,就是說,自發地,憑直覺地去做。妳內心的直覺指引著妳。當朋友向妳訴說壹件非常令他失望的事時,妳下意識地表現出壹種混合著悲傷難過的神態,妳的身體前傾,去撫慰妳的朋友。所以說,對他人天然的***情,來自於下意識的心理化。當妳與別人交談時,妳也下意識地心理化著:妳將別人的視角放在心上,和別人輪流說著話。如果對方沒能心理化,比如不停的提些妳不認識的人名,而竟沒想到妳象是蒙在鼓裏,那麽這種談話就會令妳厭煩。

當壹切進行的都很順利時,妳可以放心依靠下意識的心理化。我們自然地使用語言:除非別人誤解妳的意思,妳不用考慮該用那些詞來組織語言。同樣,只有當和別人關系遇到麻煩時,我們才需要有意識的心理化。有意識的心理化大多采取敘述形式,通過敘述,妳讓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變的可以理喻。妳不停地創造出包含各種想法和感受的故事。想壹想,那些妳需要向別人證明妳的行為是正當的時候,比如向老板請假。想壹想妳如何解釋為什麽妳會很情緒化地回應別人的某個行為。想壹想家長質問正在爭吵的孩子的時候他們會怎麽做。每個孩子提出不同的辯詞,於是家長需要進行心理化,確認誰說的對,以恰當地進行幹涉。

從小開始,妳通過創造故事來解釋自己行為,妳就是從此開始學習心理化的。妳在自己的頭腦中進行這種心理化。無論好壞,妳不斷對自己講述關於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影響著妳成為怎麽樣的人。例如,批評自己的故事會削減妳的自信心:“無論我多努力,可到最後我做的都是錯的。我真沒用。事情做錯了,總是因為我。我的生活的故事……”

就像講故事壹樣,理想的心理化是富有創造性的

:進行心理化之後,妳會從全新的,不同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和他人。比如妳先是想:“我真得很討厭他!”但接著妳又想:“我還可能有什麽其它感受?我猜他是傷了我的感情。” 再比如:妳先是想“我真是個傻瓜”,之後又重新考慮:“我犯了個錯誤,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壹次想做的事太多了。”

因而,心理治療可以這樣被理解:“解構故事”和“重創故事”的過程。心理化中,妳從習慣的思維定式中走了出來,以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