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磁學 主要學什麽
初三物理磁學主要學磁體、磁極、磁場、電流的磁場:奧斯特實驗表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1、磁體、磁極(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質叫磁體。磁體的磁極總是成對出現的。
2、磁場: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壹個對其它磁體發生作用的區域。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磁場方向: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磁體周圍磁場用磁感線來表示。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
3、電流的磁場:奧斯特實驗表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通電螺線管對外相當於壹個條形磁鐵。通電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與螺線管兩端極性的關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則來判定。(這種判定方式就是著名的安培定則)
擴展資料
磁學和電學有著直接的聯系。經典磁學認為如同電荷壹樣,自然界中存在著獨立的磁荷。相同的磁荷互相排斥,不同的磁荷互相吸引。而現代磁學則認為環形電流元是磁極產生的根本原因,相同的磁極互相排斥,不同的磁極互相吸引。
利用地磁場進行磁化的方法,包含有豐富的科學道理。近代科學表明,磁鐵的磁性是由磁疇的規則排列形成的,非磁鐵由於磁疇排列雜亂無章而不具磁性。魚形薄鐵片燒紅以後,內部磁疇活動加劇,沿南北方向放置,可以在強大的地磁場作用下,使磁疇順著地磁場的方向排列。
至於魚尾稍微向下傾斜,是由於地球磁場的磁傾角作用,可以增大磁化的程度,這也反映了當時中國已經發現了地球的磁傾角。歐洲人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人工磁化,比中國晚了四百多年,磁偏角的發現是哥倫布在航海探險中於1492年發現的,而磁傾角的發現則還要更晚壹些時候。
百度百科-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