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莊稼?
種地,實則是壹項技術活。什麽時候翻耕、什麽時候插秧、什麽時候施肥、什麽時候收割,小寒、大寒、春風、谷雨……什麽節氣幹什麽事,妳又了解多少農業生產中,翻耕是最基本的壹種耕地方式。俗話說,“深耕細作”是農民種地的指導書,以前農民種地不使用化肥,都是使用糞肥和精耕細作來提高糧食產量。不管是作為閑田還是農作田,翻耕是必不可少的。中國地形多樣,氣候不壹,不同地區農業生產方式略有不同。像是翻耕,有些地區冬季農田是閑著的不種莊稼,壹般在冬至之前把地進行翻耕,俗話講“深耕壹寸,等於上糞,冬季把地翻,害蟲不沾邊”,冬閑田翻耕對我們農業種植有很大好處,因為各種原因不適宜再種植其它農作物,需要閑置壹冬,這時候村民常把地深耕,叫“養地”。比如東北地區冬季由於天氣原因會把耕地閑置養地,有些地區因為幹旱等原因把地閑置,讓土地休養生息壹冬天。在我們這邊的土地壹般沒有休息的時候,壹年兩熟,今天已是小滿節氣,馬上就到麥子收割的時候,收割小麥之後接著就會種上玉米,等秋收時節玉米收割之後,接著就會種上冬小麥,土地沒有閑置時候(當然,是針對以前農田不撂荒的情況),現如今另當別論了,由於外出打工很多土地都被閑置、撂荒了紅薯需要插秧種植,小麥、玉米需要撒播種子,壹畝地播種多少斤種子最合適?種子出苗速度直接影響苗的壯或弱,如何選種、如何晾曬等等,都是很有講究的,有很多的知識點在裏面,正所謂:種地看似簡單,實則技術含量很高。以前,我們播種都是十分傳統的模式,刨個坑、埋點土,還是使用最原始的工具鐝頭和鋤頭刨坑,後來出現了那種用木頭制作的播種機器,再後來那就是全部機械化種植了,甚至還出現了無人機播種等高科技。但如今也有不少地區還在沿用最原始的播種方式,比如壹些偏僻的山區農村,坡高地少的地區。播種完接著就是施肥的環節,為了讓農作物苗長得更壯實,那就需要施加肥料,以前農村施肥采用的是糞肥,人糞、豬糞、牛糞等肥料,實話說那樣其實是很幹凈和原生態的,後來有了尿素、化肥等現代化的肥料,所說是方便了壹些,但成本很高,對人身體也沒什麽好處。噴藥也是不可缺少的壹重要環節,因為農作物的生長期會出現各種害蟲侵蝕,為了保護莊稼的生長就會噴藥殺蟲,比較常見的工具是村裏的噴霧器,跟書包壹樣的東西。說起收割,,壹開始無論是玉米、還是小麥,大都采用人工鐮刀收割的方式,割完綁成壹捆壹捆最後抗回家裏,再進行切割稭稈留下麥穗、玉米,稭稈餵牲口或燒火做飯,脫粒使用自制的風車或是石碾。後來慢慢有了脫粒的機器,稭稈也壹把火給焚燒,由於我們這邊是山區,交通很不方便,很多村莊至今仍是沿用著鐮刀手割的方式,地勢稍平坦的地方也開始采用機械化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