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砍頭時,劊子手為何寧可鈍刀砍人,也不磨磨刀呢?
其實說古代砍頭時,劊子手寧可鈍刀砍人,也不磨磨刀。這本身並沒有根據。
壹、說法不可信的原因
古代砍頭,其實也是重典刑法,除非亂世,砍頭其實也不是說砍就砍那麽隨便的。也必須是壹步步往上報請審核的,由皇帝親自勾決,然後以待秋後問斬。
古人迷信,砍頭不但要看節氣,還要順應天意,最怕的就是所謂冤死的鬼魂糾纏自己。所以為什麽演選擇秋後問斬,又為何選擇午時三刻,其實都是有講究的。但最終的目的只有壹個,那就是殺人只是壹個差事,要殺頭犯之命的不是劊子手本人,也不是監斬官,更不是判決的人。所以如果這個死刑犯死得冤,那也沒理由來找他們。那試想壹下,該壹刀斃命的事,劊子手拖拖拉拉耽誤時辰,這可能嗎,上面還坐著監斬官呢。他就不怕冤魂來找他。
另外,人的脊椎具有壹定硬度,如果真像題主所說的,砍頭前不磨刀,而是使用鈍刀,那麽劊子手壹刀下去肯定很難砍死犯人。而如果壹刀砍不死,那麽,犯人就會因痛苦而扭動、哭喊和掙紮,到時候,劊子手就需要將犯人牢牢按住才能繼續行刑。也就是說,如果劊子手不磨刀,而是用鈍刀砍頭,純粹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二、真實的砍頭行刑資料
劊子手砍頭,壹般都是用鋒利的大刀。清末,有壹部分歐洲人來中國旅行,他們對於行死刑並不像中國人那樣忌諱,於是他們就利用手裏的相機,記錄了中國斬刑中那些劊子手的形象。
從老照片中,不難看出,清末的劊子手行刑時並非像影視劇裏那樣身著紅衣,他們使用的刑刀,也不是影視劇裏帶著圓環的鬼頭刀,而是壹種很簡陋,但實際上很鋒利的闊劍或者大刀片。砍頭用的刑刀,壹般都是劊子手自備的。
另外,如果用鈍刀砍頭,犯人也會因此受不必要的折磨。所以在壹般情況下,劊子手砍頭都是使用鋒利的大刀,這樣,不僅劊子手自己省事,還能減少犯人所受的痛苦。
三、用鈍刀的特例
當然,歷史上也有用鈍刀砍頭的情況。例如,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問斬於菜市口時,行刑之前,慈禧就特別交代,說要讓劊子手用鈍刀砍頭。慈禧對譚嗣同等人,恨不得千刀萬剮,但因為淩遲之酷刑早在光緒十壹年(1885年)就被廢除了,慈禧不可能再開淩遲之刑,於是就特別交代劊子手要用鈍刀砍頭。
據記載,在砍譚嗣同的時候,劊子手連砍帶鋸,整整用了三十多刀才將其頭顱砍下。總之,在上面沒有特別交代的情況下,劊子手壹般是不會用鈍刀砍頭的。
執行時砍頭用的刀子其實也不是在劊子手床頭放著的,而是供在專門供刀的廟裏的,要劊子手燒香去請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