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對異民族的稱呼變遷,對異族稱謂的變遷說明了什麽?
漢民族對異民族稱呼的變遷,說明了異民族的崛起與漢民族的衰落。目前為止異民族的稱呼還是可以讓人接受的。在剛開始秦朝的時候,漢族異常強大,所以根本不怕異族的人當做人看。稱謂也大多與動物相關,後來到了唐朝比較開明,所以對異族人的稱呼稍微好了壹點。到清朝的時候,漢民族逐漸衰落,所以只能有用壹些諂媚的詞來討好異族人。
在我看來,漢民族對異民族的稱呼變遷,越來越趨向於好壹點的詞語但這是因為尊重。但是在之前稱呼與民族的強盛程度有很大的關聯!在早期漢民族對異族的稱呼,有南蠻、狄人和羌人等。無壹例外這些稱呼都是用動物的字來做偏旁,或者有些壹民族的稱謂裏沒有牲口的字,就在他前面或後面生生的加壹個字,就比如說當時的犬戎本來只是叫戎,後來深深的加了壹個?犬?字。
漢朝比較強盛,對異民族的稱謂有了稍許的變化,將異民族的地位稍微擡高了壹些。其實說的難聽壹些,也就是將他們歸為?人?這壹類了。相信大家壹定知道?五胡亂華?的?胡?字怎麽寫。?胡?字是和身體器官的偏旁是壹樣的,都是月字旁,所以?胡?字可以解釋為牛下垂的肉類,由此可得結論?胡?字也不是形容人的。還有當時的鮮卑族?卑?字就可以體現出漢民族對異民族的態度!
唐朝之後對於異民族的稱謂又上了壹層樓,但並不是因為唐朝有多弱小,而是因為唐朝重視中原文化,將中原文明發展的軌道初步建成。他們想將中華禮儀之邦向外推廣,所以對異族人的稱謂也好很多。就比如說當時的契丹、蒙古、女真,這些字都是不褒不貶,非常中性的,這也體現了當時唐朝豁達的處世之風。
再到後來異民族越來越強大,將漢字裏寓意比較好的字搶了去。比如說美利堅、英吉利、法蘭西。而當時的大清朝也不敢與之抗衡,所以這些詞也體現了大清的弱小。所以漢民族對異民族稱呼越變越好,意味著漢民族越來越弱異民族越來越強大,除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