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為什麽拒絕接受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當初並不反對量子力學,而是反對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中,那種模棱兩可的詮釋。
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壹,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壹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
比如不確定性原理、波函數坍縮原理就是根本哈根詮釋的基本原理,現在根本哈根詮釋已經成為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我們壹般談量子力學,都默認指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
愛因斯坦和波爾之間對量子力學的爭論,是上世紀最著名的學術爭論,愛因斯坦非常反對根本哈根詮釋中,那些模棱兩可的解釋,比如不確定性原理是量子的內秉屬性,波函數坍縮只告訴妳塌縮結果,不能描述坍縮過程和坍縮原因。
就好比扔壹個骰子,量子力學告訴有6種結果,每種結果出現的概率是1/6,但是卻不能了解扔出骰子到骰子選擇壹個結果的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用高速攝像機記錄,就能知道骰子在空中翻了多少圈,移動了多少距離,整個過程遵循牛頓力學,本質上知道骰子扔出時的壹切數據,就能預言骰子最終的點數。
但是在量子力學根本哈根詮釋中,是完全禁止知道過程的,愛因斯坦正是無法接受這點,所以他非常反對哥本哈根解釋,並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擲骰子!
愛因斯坦認為,根本哈根詮釋是不完備的,之所以量子看起來是隨機的,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其中的未知變量,就好比擲骰子中不知道骰子拋出去時的參數,壹旦我們掌握了這些變量,那麽量子就不再是隨機的了。
基於這個思想,愛因斯坦試圖壹個新的量子力學理論,現在叫做“隱變量詮釋”,其實就是量子力學的另外壹種解釋,後來無漏洞貝爾實驗證明貝爾不等式不成立,實驗徹底否定了隱變量詮釋。
也就是說,目前的量子力學奉根本哈根詮釋為正統,愛因斯坦的隱變量詮釋已經被證實是錯誤的,愛因斯坦在量子力學的觀點上站錯了隊,但並不妨礙他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
擴展資料:
量子力學的產生: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壹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
量子力學是描寫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該理論形成於20世紀初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組成成分的認識。微觀世界裏,粒子不是臺球,而是嗡嗡跳躍的概率雲,它們不只存在壹個位置,也不會從點A通過壹條單壹路徑到達點B。
根據量子理論,粒子的行為常常像波,用於描述粒子行為的“波函數”預測壹個粒子可能的特性,諸如它的位置和速度,而非確定的特性。物理學中有些怪異的概念,諸如糾纏和不確定性原理,就源於量子力學。
百度百科-量子力學
百度百科-上帝不會擲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