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人的困難寫作文
暑假裏的壹天,外面驕陽似火,我和爺爺、奶奶、弟弟坐在空調房裏談笑風生。
這時,爺爺忽然嘆了壹口氣,自言自語道:“現在的生活環境真舒服啊!那像我們以前沒吃沒穿,更別說坐在空調房裏享受生活了。”我壹聽到爺爺講的話,立刻走到他身邊,纏著爺爺講過去的故事給我聽。
爺爺悲傷地說,以前的生活非常艱苦,住得都是草房和土房子,只要外面下大雨,家裏就下小雨。平時連壹頓肉都吃不上,每頓能吃飽就不錯了。
只有過年的時候或來親戚了才去買點肉回來。小時候從來沒穿過新衣服,總是撿別人穿不上的破衣服穿,而且自己穿小穿破了還要縫縫補補給弟弟們穿。
到了上學的年齡,家裏沒錢只能供壹人去上學,上學還要從家裏帶板凳進去。 聽到爺爺講到這裏,我疑惑地問:“為什麽要自己帶板凳去,學校裏沒有嗎?” 奶奶插上嘴來說:“那時候學校環境很差,有學上就不錯了。”
爺爺說:“是啊!有學上就不錯了。”那時候又沒有電燈,晚上只能在家點蠟燭、煤油燈。
更別說什麽看電視啦,玩電腦了。最不方便的要數交通了,鄉間小路和進城都是土路,每當下雨的時候就特別泥濘,難走極了……比起過去,現在的條件多好啊! 是啊,與過去相比,現在我們生活的無憂無慮,也切身感受到了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人人都住進的高樓大廈,家家都有了電視、空調、冰箱等,交通更是四通八達,公路、高速公路從家門口通過,連我們也都坐進了寬敞而又明亮的大教室,用上了最先進的教學設備。
聽了爺爺的講述,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我的心情難以平靜,以前和現在人們的生活真是有著天壤之別! *** 領導人民,解放舊中國,搬走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三座大山,讓人民過上了穩定的日子;建設新中國,改革開放,讓老百姓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這都是我們的黨領導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 現在,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並在黨的90歲生日之際,唱想“沒有 *** ,就沒有新中國”,為建設美麗的新中國而努力奮鬥。
2. 老人講過去的生活艱苦作文500字暑假裏的壹天,外面驕陽似火,我和爺爺、奶奶、弟弟坐在空調房裏談笑風生。
這時,爺爺忽然嘆了壹口氣,自言自語道:“現在的生活環境真舒服啊!那像我們以前沒吃沒穿,更別說坐在空調房裏享受生活了。”我壹聽到爺爺講的話,立刻走到他身邊,纏著爺爺講過去的故事給我聽。
爺爺悲傷地說,以前的生活非常艱苦,住得都是草房和土房子,只要外面下大雨,家裏就下小雨。平時連壹頓肉都吃不上,每頓能吃飽就不錯了。只有過年的時候或來親戚了才去買點肉回來。小時候從來沒穿過新衣服,總是撿別人穿不上的破衣服穿,而且自己穿小穿破了還要縫縫補補給弟弟們穿。到了上學的年齡,家裏沒錢只能供壹人去上學,上學還要從家裏帶板凳進去。
聽到爺爺講到這裏,我疑惑地問:“為什麽要自己帶板凳去,學校裏沒有嗎?”
奶奶插上嘴來說:“那時候學校環境很差,有學上就不錯了。”
爺爺說:“是啊!有學上就不錯了。”那時候又沒有電燈,晚上只能在家點蠟燭、煤油燈。更別說什麽看電視啦,玩電腦了。最不方便的要數交通了,鄉間小路和進城都是土路,每當下雨的時候就特別泥濘,難走極了……比起過去,現在的條件多好啊!
是啊,與過去相比,現在我們生活的無憂無慮,也切身感受到了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人人都住進的高樓大廈,家家都有了電視、空調、冰箱等,交通更是四通八達,公路、高速公路從家門口通過,連我們也都坐進了寬敞而又明亮的大教室,用上了最先進的教學設備。
聽了爺爺的講述,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我的心情難以平靜,以前和現在人們的生活真是有著天壤之別! *** 領導人民,解放舊中國,搬走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三座大山,讓人民過上了穩定的日子;建設新中國,改革開放,讓老百姓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這都是我們的黨領導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
現在,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並在黨的90歲生日之際,唱想“沒有 *** ,就沒有新中國”,為建設美麗的新中國而努力奮鬥!
3. 長輩鼓勵晚輩關於困難的作文放暑假了,我每天都是自己在家,爸爸媽媽晚上才能回來。我每天要寫暑假作業,玩兒,中午飯也是我自己做,自己吃。
有壹天,爸爸媽媽早已上班走了,我突發奇想:何不今日給爸爸媽媽做壹頓晚餐,給他們晚上歸來時壹個驚喜,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寶貝女兒多麽能幹!
對,說幹就幹!於是我沖到冰箱前,打開冰箱門,我驚訝地發現竟然什麽菜都沒有。看來只有自己出去買了。雖然菜市場離我們家很近,可我從小就害怕壹個人出去,這可怎麽辦呀?時間過得很快,容不得我再猶豫,我拿起我平日攢的零花錢和布袋,鎖好門就往樓下跑。
到了菜市場,琳瑯滿目的蔬菜讓我眼花繚亂,我先買了頂花帶刺綠綠的黃瓜兩條,然後買了又大又紅的西紅柿三斤,接著買紫嫩的茄子壹個、新鮮的芹菜壹根,還有山藥……又買了兩斤排骨,花了十九元五角,滿載而歸。
中午,我自己吃完飯馬上行動起來,準備給爸爸媽媽做晚飯。我先把菜分別擇了,再洗幹凈,然後控水,等水幹了我就把芹菜切好,放在盤子裏備用。燉排骨時間長,現在就用高壓鍋燉上,醬油、糖、蔥、姜、鹽、大料,再倒上壹點白酒,搞定!下面我要準備涼菜——糖拌西紅柿。先把西紅柿切成薄薄的圓片,再撒上雪白的綿糖,哇!紅白相間,看著就有食欲。擺上桌,準備炒熱菜。
打火,倒油,等油熱了,我把剛才切好的芹菜倒入鍋中,使勁翻炒,然後放鹽,最後把它盛入盤子裏。眼看爸爸媽媽就要回來了,我抓緊時間把最後壹道菜做好,這就是燉排骨。出鍋了,滿屋飄香,哇賽,本小姐廚藝真不錯!
我全部準備停當,就等爸媽回家了。突然想起忘記燜飯了,糟糕!只顧高興了。沒辦法,又要壹個人買烙餅去。我買完烙餅回到家,爸爸媽媽也回來了。我把菜壹壹端上來,爸爸媽媽都很吃驚,怎麽也沒想到我能給他們做飯,而且做得這樣好,他們都誇我長大了,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4. 以 老奶奶的不幸遭遇 寫壹篇作文老人跌倒到底我們該不該扶起來? 這個討論我覺得很有必要,作文 老人跌倒了到底該不該扶起來呢。
尊老愛幼、救死扶傷歷來是我國的優良傳統,誰家沒有老人,誰人不會變老? 由於媒體曝光出諸多諸如彭宇案之類的扶助跌倒老人做好事反被老人誣為肇事者、甚至被法院以常理判斷等邏輯推理的理由判決巨額賠款等案例,越來越多的人對攙扶跌倒老人心存忌憚。 舉手之勞,有可能惹來無盡的麻煩。
社會公德,傳統道德,在我們猶豫的目光中漸漸喪失。 當跌倒老人該不該扶作為問題,被全社會、被公眾、被媒體熱烈討論的時候,其實已經證明某種程度上這個社會的公德已經破產了。
顯然,似乎作為社會人,誰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無良的南京法官、天津法官,以及制裁那些誣賴彭宇們的老人,理應受到譴責,但見死不救的圍觀者,是否也會受到道德、公義和良心的譴責? 武漢市88歲的李老漢在離家不到百米的菜場口摔倒後,眾多圍觀者無人敢伸出援手,最終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的事件讓整個社會震驚。
公眾對老人跌倒出現的冷漠和麻木不仁,整個社會都應該檢討,甚至每壹個人都應該檢討,初中三年級作文《作文 老人跌倒了到底該不該扶起來呢》。以前壹直覺得類似老人跌倒該不該扶、應該怎麽扶這些事情不是個問題,但現在還真成了壹個大問題。
類似南京法官、武漢老人這樣的案例,雖然不能說是普遍的現象,但其折射出來的社會現實卻是很嚴峻的。 我們對跌倒老人該不該扶的討論,這絕非故意誇大問題的嚴重性,而是針對目前整個社會道德、價值觀滑坡出現的現象提出質疑,因為類似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現象不僅僅發生在跌倒老人身上,還有更多其它的案例,比如見義勇為的英雄流血又流淚的故事,比如圍觀跳樓自殺時出現壹片幸災樂禍的快跳的喊聲,比如公車上乘客對小偷熟視無睹的常態等等,不壹而足,這都早已成了全社會反思的問題,完全是壹個社會問題。
自從南京徐老太事件開始,中國就開始進入國民道德淪喪期,開始瓦解中國人民的道德,想徐老太這種人開始肆意妄為,有法律支持,又可以獲取巨額的回報,而且沒有任何成本。而彭宇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高,從而開始冷漠國人的同情心,淡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爾後如釣魚執法等壹系列事件,徹底麻木人們的憐憫之心,造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導致八旬老人倒地1個多小時而無人敢伸出援助之手。我可以肯定,大多數圍觀昔都是善良的人,可是誰也承擔不起那巨大的代價。
妳能說人們冷漠? 蒼蠅多的地方,是垃圾的原因還是蒼蠅的原因?。
5. 作文:我身邊的壹位老人(不過,題目自擬,寫的話要寫關於老人的奶奶好
我們弄堂裏管自行車的老奶奶,年紀總有六七十歲了。她滿頭銀發,天天橫挎著個包,身穿褪了色的藍色工作服,壹次又壹次地向停車人收費。每當看到她這麽做時,我總是想:哼,這麽老,還來“扒分”,真是愛錢如命!可是,有壹件事使我改變了對她的看法。
那是今年暑假的壹天,我到公園去玩,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出弄堂,烏雲密布,雷電交加,傾盆大雨鋪天蓋地而來。我沒有帶雨傘,只好到弄堂口的過街樓下去躲雨。剛沖到樓下,看見壹個身影手裏拿著塑料雨布,可是,奇怪的是這雨布不是往自己身上遮,而是遮到自行車上。我定睛壹看,啊,那不是管自行車的老奶奶嗎?只見她迎著風,冒著雨,什麽都不顧,竭盡全力拿著遮雨布往車上蓋。雨布蓋了壹塊又壹塊。此時,目睹這壹切的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同時,焦急地想:老奶奶年紀這麽大了,冒雨遮車子,會不會感冒?正想著,刮來壹陣狂風,好冷啊!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呀,不好,老奶奶剛遮好的雨布壹下子都被風刮走了。老奶奶忙不叠再去蓋,誰知,風好像故意和她作對似的,呼呼地吹著,剛這好的雨布又被刮走了!老奶奶想了個好辦法,她蹣跚著來到壹個堆垃圾的角落,吃力地搬起幾塊大磚頭,壹壹地把塑料布的四角壓好。這下風再顯神通也無法掀走雨布啦! 風怒吼,雨滂沱,這時,老奶奶全身上下都濕透了,活像壹只從水裏撈出來的“落湯雞”,而她卻不當壹回事似的,只是用手捋了壹把淋濕了的頭發,甩了壹把雨水,微微地壹笑。 不壹會兒,人們紛紛來取車了。當他們看到幹幹的座墊時,都吃驚地張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滾圓的,而當他們看到老奶奶那被淋濕了的身子時,壹切都明白了…… 看著,看著,頓時壹股尊敬之情在我胸中油然升起,我終於明白了:老奶奶不是為了“扒分”,而是為了發揮余熱,為大家服務,多為群眾做貢獻呢! 現在,每當我碰到這個老奶奶,總是充滿尊敬地叫壹聲:“奶奶好”!
賣爆米花的老人
小時候最盼望的事,就是胡同裏出現那爆米花的老人了.
他總是極有規律地在每個月的月末出現.那是個60多歲的老人,身材瘦小,白發稀疏,滿臉皺紋.他熟悉的身影壹出現,我和小夥伴們便挎上早已備好的盛著米的小籃子,帶上向大人討來的幾角錢,飛似的圍攏到他身邊.他推著壹輛破舊的平板車,走起路來壹瘸壹拐的.我們瞧著挺好笑,便學他的樣子走路.他看了也不惱,臉上還笑嘻嘻的,弄的我們不好意思了.為了彌補過錯,我們就七手八腳地幫他推車.他很少說話,臉上卻總是慈祥的笑容.
他爆米花時很投入,身子微微前傾,左手壹前壹後拉著風箱,右手搖著熏得烏黑的爆米圓鍋.風箱呼哧呼哧的,圓鍋嘎吱嘎吱的.
我最愛吃甜食,就央求他多放些糖精,他每次都答應.他的手像老樹皮,筋脈突起,手心滿是老繭.正是黃昏,晚風習習,空氣中彌漫著爆米花的氣味.風吹得火苗直往上躥,火光映著我們紅彤彤的雙頰和他黑裏泛紅的慈祥的面容.這實在是童年最美好的壹段記憶.
壹晃幾年過去了,幼時的夥伴走的走,散的散.當我逐漸意識到自己長大了,不能再像兒時那樣毫無顧忌地和夥伴們搶著吃爆米花的時候,便很少再去爆米花了.今天的孩子們口袋了裝滿了各種各樣精美的糖果了,很少有人去吃那古老的爆米花了.老人的生意日見清淡,身子不如從前,腳步也日見蹣跚了.慢慢的隔幾個月他才來壹次,後來半年才來壹次,不知從什麽時候起他就再沒來過.以後也來過幾個爆米花的,而他,我想我們是再也見不著了.
有壹天看到作家張潔的小說,小說中寫到了賣竈糖的老漢,這使我想起了那位爆米花的老人,淚水不自覺地湧了出來.
6. 作文老年人曾經的生活經歷我曾經看到這樣壹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有壹對老夫婦,家裏很窮,膝下無兒無女。兩個人都在壹家飯店打工,每天從7點幹到20點,工錢加到壹起不過25元錢,日子雖然清苦,卻也怡然自得,還樂於助人。然而,壹個偶然的事情改變了他們的壹切。壹天,夫婦二人在上班的路上,在小溪裏看到了壹個竹籃,竹籃裏竟然是壹個可愛的小嬰兒。夫婦二人知道這個孩子壹定是被狠心的爹娘拋棄的,看著這個孩子夫婦二人不知所措。如果撫養這個孩子將面臨壹個最大的問題——貧窮,而他們卻不忍看到這個無辜的孩子凍死或餓死在這裏,他們的心裏矛盾極了,最終慈悲心戰勝了自己。他們抱起了孩子決定撫養她。在夫婦二人的精心照料下,孩子壹天天的長大了,夫婦二人為了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獻過血,延長了工作時間,省吃儉用……為孩子奉獻出了自己的壹切。許多年後,丈夫瘦弱多了,白發蒼蒼。妻子因為過渡的勞累營養不良身患重病。臨死之前妻子問丈夫:“妳後悔我們做得這件事嗎?”“不後悔!因為我們過得幸福!”丈夫堅定的回答,聽完丈夫的話妻子的臉上露出壹片燦爛的笑容便與世長辭了,多麽好的老人呀!她的壹生艱辛、平凡,卻是偉大的。 孩子沒有辜負他們的希望,考上了重點大學,成為了壹個有用的人才。神州大地有多少這樣可敬可愛的老人,他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正是有了這些平凡的老人,世界才變得生機盎然。
啊,老人!妳們年輕時奮不顧身、英勇作戰、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妳們老了卻還在盡妳們的最大努力來支持、幫助、呵護我們。啊,老人!妳們好像春天的和風壹樣溫暖,夏天的陽光壹樣燦爛,秋天的楓葉壹樣火紅,冬天的雪花壹樣純潔。老人!永不熄滅的火焰!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壹個不尊敬老人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壹個不尊敬老人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國家。老人不是累贅,而是壹個聚寶盆,讓全社會都來關心、尊重老.
7. 寫壹位關於老人的作文賣爆米花的老人
小時候最盼望的事,就是胡同裏出現那爆米花的老人了.
他總是極有規律地在每個月的月末出現.那是個60多歲的老人,身材瘦小,白發稀疏,滿臉皺紋.他熟悉的身影壹出現,我和小夥伴們便挎上早已備好的盛著米的小籃子,帶上向大人討來的幾角錢,飛似的圍攏到他身邊.他推著壹輛破舊的平板車,走起路來壹瘸壹拐的.我們瞧著挺好笑,便學他的樣子走路.他看了也不惱,臉上還笑嘻嘻的,弄的我們不好意思了.為了彌補過錯,我們就七手八腳地幫他推車.他很少說話,臉上卻總是慈祥的笑容.
8. 寫壹位老人的作文比起滄桑歲月誰也沒有老人們經歷的多,比起笑容誰也沒有老人們笑的慈祥,雖然他們的歲月不在了,但那壹顆善良的心卻依然存在…… 在我老家附近住著壹對老人,我和他們也是鄰居,其中爺爺很有愛心、人也很好所以我們大家都親切叫他“劉爺爺”,那天我在家裏門口和朋友們玩耍,壹位老人經過,他彎下腰,伸出壹只枯瘦的手撿起兩、三瓶鐵罐子放入袋子,我在他後面看著他,他背後壹身簡樸的衣服,但卻穿得很多,壹個老式的帽子,看樣子穿了很久。那老人轉頭看了壹下我,“這不是劉爺爺嗎”我叫著劉爺爺和李奶奶已經是老夫老妻了,兩人壹只很節省,貴壹點的東西也不舍的買。劉爺爺對我壹笑:“小政,妳好久沒有回老家了”我和劉爺爺很快聊了起來,聊著最近發生的新鮮事,說起老家這幾年發生了不少的變化,不知不覺我們差不多在門口聊了10多分鐘,我拍了壹下腦袋說:“呵呵,劉爺爺聊了那麽久都忘請妳進來坐了,我連忙做出個請的手示,說:“劉爺爺來進來坐。”誰知劉爺爺搖了搖頭說:“我還有事先走了。”說完劉爺爺拿起袋子,走去不遠前有撿起了另外壹些鐵罐子。向別的地方走去了……奇怪了?劉爺爺家又不卻錢,幹嗎撿鐵罐呢?我疑問壹直憋在心裏,很不舒服。
夜幕降臨時,我在家門口下面散步,看見劉爺爺左壹袋,右壹袋的鐵罐裝得滿滿的,把東西帶回了家,就這樣劉爺爺每天早起貪黑去撿鐵罐,我每次問劉爺爺撿鐵罐幹嗎?劉爺爺只說:“在家沒事,閑著無聊。”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李奶奶那裏問出來了,李奶奶笑呵呵的說說:“老頭子他就是在家沒事做,閑著無聊,出去每天撿鐵罐賣掉得來的錢全部壹分不留捐給慈善機構。”我終於明白了。此時此刻我覺得劉爺爺的形象如此的偉大,對劉爺爺更加敬佩!
壹個老人雖然捐的錢不算多,但有多少個人能像劉爺爺這樣天天把辛苦賺來的錢捐出去?劉爺爺歲月不在,但那顆善良的心卻依然的存在,不用猜都知道劉爺爺從小是個很有愛心的人,希望他好人壹生平安……
我經常聽叔叔、阿姨們議論,個體商販愛騙人,他們把土豆包上土當松花蛋,給雞肚子充水賣給人,賣壹斤香蕉只給七兩。我對個體戶沒有好感,我也從來不去買他們的東西。但是,有壹件事卻改變了我對他們的印象,讓我至今難忘。
那是壹個寒冬的下午,我上體育課時,忽然覺得腳下漏風,低頭壹看,原來棉鞋開了口,回到家裏,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冬天就要過去了,買新鞋又不上算,還是補壹補吧!”可我家附近沒有補鞋店,我只好穿上球鞋,和爸爸壹起去找我們學校附近壹位補鞋的老人。
這時,太陽快要從西邊落下去了,寒冷的西北風刮起了地上的沙土,人們頂著寒風,忙忙地走著。那補鞋的老人已經收拾好了補鞋箱,準備回家。爸爸見此情景,急忙走上去說:“老大爺,妳能給這孩子補補鞋嗎?他上體育課時鞋線開了。”老人望著怒吼的狂風,猶豫了壹下,但又看我穿著破球鞋,就說:“好吧!”
老人重新打開補鞋箱,坐在凳子上,拿起我的鞋,看了看,就補了起來。我仔細地端詳這位老人,他花白的頭發,古銅的臉色,壹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額頭上布滿了皺紋。由於長年補鞋,他那雙手上結滿了厚厚的繭子,他壹手拿著鞋錐,壹手拿著線,壹針壹針地縫著。天氣太冷了,他不時停下來,用嘴對著手哈哈氣。不壹會兒,裂口縫住了,可他並沒有停手,又壹個個地把那快要開線的地方拉開,重新縫上,並自言自語地說:“孩子穿的鞋不結實不行。”說著又仔仔細細縫補起來。可我心裏卻在想:“哼,妳還不是為了多收我的錢嗎?”
鞋補好了,老人的手也凍僵了。爸爸輕聲問他:“要多少錢哪?”他伸出右手那兩個貼膠布的手指,頭也不擡地說:“兩毛。”我愕然了。爸爸壹邊掏錢,壹邊問他壹天能賺多少啊,他說:“哎,什麽錢不錢的,還不是為大家圖個方便!”老人的話像是壹把小錘壹下壹下敲在我的心上……
9. 描寫老人的作文《壹個最樸實的老人》老王是村裏最窮的人,沒有房子,住在村頭曬場上的看棚裏。
他精瘦精瘦,身上的衣服洗得灰白落滿補丁。壹雙眼睛倒還有神,獨自壹人風裏進雨裏出地生活著。
他平時無話,卻逢人總說:我是王三,今年62歲了。我是王三,今年63歲了!我是王三,今年64歲了!我是王三,今年65歲了!……日復壹日年過壹年,不變的還是他說時那幅笑嘻嘻的摸樣。
五裏三鄉的人都因此知道了王三這個人,都知道他靠撿破爛謀生。有壹次他在翻檢垃圾時突然大叫起來,他發現了壹張存折。
他高興得咧開了嘴,逢人就講。聽的人也都說:真運氣啊,5萬塊!他挨家挨戶地敲門,最終在從壹家出來後變得兩手空空。
這家人逢人便講老王的好人好事,逢年過節總會送些吃的給老王。冬天河裏結了冰,頑皮的孩童們天天去溜冰、砸洞,不亦樂乎。
不料樂極生悲,壹個孩子掉進了冰洞裏,其他小孩子又哭又喊,慌做壹團。老王正在河邊拾幹草,聽到呼救急忙跑過去。
救孩子時他不慎滑倒,也掉下了水。水有半人多深,他趕緊吩咐孩子們去喊大人。
最後孩子被救了上來,老王卻落下了病根,身體每況愈下。經常有人去看望他,他總笑嘻嘻地,忘不了說壹句:我是王三,今年68歲了!村民們每次趕集都要經過這條河,夏季趟水,冬季踩泥。
有人提議建座小橋,但因為費用需要與鄰村協商,意見難統壹,所以很多年來,小橋只在人們的夢想裏。有壹天,人們發現老王開始往河邊搬運石塊。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又發現,老王居然獨自壹人在建橋。村民們議論紛紛,卻沒有誰真正去幫他壹把。
橋終於建成了。老王逢人就說:我是王三,今年73歲了!說話時,他仍然笑嘻嘻的。
可是他最終沒能說出:我是王三,今年75歲了!他死了。下葬那天去了很多人,算得上我村較大規模的喪事了。
我再沒聽到過哪家借老王來訓斥子孫。很多年了,五裏三鄉的都還能記起這個人。
每次走在橋上,看著村子裏成排的新房,我那顆被世俗深埋的心都快要碎了。唉, 我村最窮的那個人去了……壹個最樸實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