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為什麽被稱為萬園之園
圓明園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原因:
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築物145處,內收難以計數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
在這些建築中,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築群,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壹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
擴展資料:
盛時圓明園:
圓明園由緊相毗連的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是清朝五代皇帝歷時150余年,集中無數能工巧匠傾心經營的大型皇家宮苑。它始建於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
最初是康熙給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的賜園。
雍正即位後,在園南部增建正大光明殿、勤政親賢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
乾隆在位60年,他除了對圓明園繼續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東側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綺春園。
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慶時,又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擴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壹。
道光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山、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山莊與木蘭狩獵,卻仍不放棄對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是清代五位皇帝長年居住、生活並處理朝政的地方,即所謂“以恒蒞政”,或稱之為“凡蒞官治事,壹如內朝”的壹座大型宮苑,前後長達130余年之久(1723年到1860年)。
清王朝統治中國268年,全國的政治權力中心,實際上是由圓明園與紫禁城***同構成的。它與大內(紫禁城)的不同之點,在於宮苑結合、以苑為主,是封建帝王“避喧聽政”、“寧神受福”的理想場所。並形成了獨特的帝後園居、官員奏事、禁園管理和護軍拱衛制度。
清帝每年都有大半時間居住園中,並在此舉行朝會,處理政事,設置有內閣、六部、軍機處等中央政府各部院衙門的辦事機構,成為封建王朝統治的中心。
百度百科-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