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杯上喬科爾那個進球是落葉球麽?
落葉球之王--阿爾貝蒂尼
阿爾貝蒂尼是意大利20世紀90年代最傑出的中場球員之壹。雖然他曾經短暫效力過博洛尼亞、拉奇奧、馬德裏競技、帕多瓦、亞特蘭大和巴塞羅那等球隊,但是他職業生涯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AC米蘭度過的,堪稱米蘭王朝的奠基者之壹。隨米蘭隊奪得了壹切所能得到的冠軍,包括5個意甲聯賽冠軍、2個意大利超級杯冠軍和3次歐洲冠軍杯賽冠軍。他還曾作為意大利國家隊中場主力,參加了1994年世界杯賽。整個20世紀90年代,阿爾貝蒂尼是AC米蘭和意大利國家隊當仁不讓的核心,出場次數排AC米蘭歷史第8位。更讓球迷津津樂道的是,他還有壹腳“落葉球”的絕技:在1994-95賽季AC米蘭與桑普多利亞的比賽中,阿爾貝蒂尼踢出了壹記看似高高飛出,但到了球門附近突然急速下墜的任意球,皮球落葉般“飄”進了對方球門,大大戲耍了前意大利國門曾加壹番。從此,他的任意球就有了“落葉球”的美譽。而“落葉”也暗合了他飄逸靈秀的球風。
不過“落葉球”的發明者——巴西國腳迪迪
什麽是落葉球?此前國內媒體壹直似乎都如此定義:球射出時是高高向上的,快到門前的時候突然迅速下墜入網。為什麽會產生落葉球?國內媒體又這樣定義:射出的球有強烈的下旋,所以到門前時由於空氣阻力/壓力/摩擦力急速下墜,因此產生漂亮弧線的落葉球。下面是我基於還沒有忘記的高中學到的壹點物理知識對落葉球的理解。
首先要靠球的旋轉來使球下墜,那麽球必須是上旋的。怎麽能讓射出的球帶有上旋呢?答案顯然只有壹個,就是射門時用前腳背/腳趾觸球,觸球點在球的下方,而且出球的方向應該是從後下方向前上方,即使這樣,如果射門的力量比較大的話,球的旋轉速度也不會很快,因為觸球時間不夠長。再看看喬科爾和馬克西的進球,都是禁區外正腳背的抽射,這樣的射門方式是不可能讓球產生上旋的,相反,球倒是會帶有些許的下旋。
那麽為什麽他們射出的球在門前會下墜明顯呢,答案是由於有意或是無意的原因,他們正腳背抽射的觸球部位不是非常準確(這裏的準確是指腳背繃直,觸球部位在正腳背,讓球幾乎水平射出),導致出球的力量並不是很大,出球的方向也偏上,這樣,當球剛剛射出的壹段時間內,射門的力量和方向使球幾乎三十度角向上飛行,在此過程中,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使球的垂直速度迅速減慢,當球離球門距離不遠的時候,球已經開始下墜,由於之前球向上運行的距離比普通射門時更長,因此球下墜的弧線也明顯比普通射門要大。
光有明顯的下墜弧線是不可能進所謂落葉球的,還要有另外兩個因素才能導致進球:壹是射門距離要稍遠壹些,球在門前壹小段距離時的高度要略高於橫梁,這樣門將是不可能提前將球擊出的,而當球到門線處時,高度要在門將手指尖和橫梁之間,這樣門將撲救才有難度;二是射門角度要刁,這樣門將側撲這種幾乎死角的射門是撲不到的。當然,如果門將站位或者判斷失誤,那麽進球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