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北京地下車庫被貼封條仍暗中營業呢嗎?

北京地下車庫被貼封條仍暗中營業呢嗎?

11月22日傍晚5時許,中關村廣場公園地下停車場三層,被隔斷出來的壹排排倉庫已貼上封條,但門前仍擺滿了紙箱包裝的貨物,昏暗的燈光下是密集的人流和喧鬧交易聲,不斷有電動車馱著貨物往來於地下、地上。

2011年修訂的《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管理辦法》規定,禁止改變地下空間汽車庫的實際功能;地下空間從事商業活動或作為居住場所,需符合防火等安全條件。

大興西紅門鎮新建二村火災後,北京市針對地下空間進行了安全隱患排查。調查發現,包括中關村廣場公園地下停車場在內,北京多個地區的地下空間被違規改造,地下停車場被改建成商業倉庫對外出租,商場地下車庫占用通道建成倉庫,小區防空地下室改建成旅館等,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其中部分被整治後,仍在偷偷地營業

多名專家表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應轉向便民公益設施,進行“服務型治理”。而北京市也提出了“人防工程使用方向要轉向公益性質”,用於解決城市建設中停車難、居民活動場所少等問題。

▲11 月28 日,海澱區中關村廣場公園地下停車場3層。壹戶在停車場隔出來的倉庫,門上消防貼的封條被撕開,倉庫內堆滿貨物。

地下車庫變地下倉庫

“我租的倉庫是地下三層的車庫改造的,這樣的倉庫總***有300多個”,50歲的打印機批發商王誌勇在中關村奮鬥了10多年,因自身業務發展需要,2016年初,他在中關村廣場公園地下三層租下壹間倉庫。

11月28日下午,走進中關村廣場公園地下三層車庫,看到的不是停泊的車輛,而是被隔斷出來的壹排排倉庫。每個被隔斷的墻上寫著紅色的“拆”字,壹些商戶倉庫的門上貼有封條,有的大門緊閉,有的封條已經被撕開,探頭望去,裏面存放了大量的電子產品。

倉庫間通道內,依然有商戶推著手推車來往運送貨物,重案組37號探員跟隨壹些搬運貨物的商戶發現,他們搬運貨物時不走正門,而是通過連接地面側門的樓梯間直接到達地面,整個地下三層的四個側門只開了壹個,成為他們唯壹的出入口。

在整個地下三層車庫和倉庫的過道兩邊,重案組37號探員沒有發現消防器材,有的隔斷墻已經損壞,可以看到墻體的空心結構,地上停車位標識清晰可見。

大興西紅門鎮新建二村火災兩天後,相關部門再次對這處地下倉庫采取措施。

倉庫租戶張建華回憶,11月20日,海澱地區防火安全委員會在每個倉庫門口貼上了封條,當天下午,北京天佑萬榮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海澱分公司(簡稱天佑萬榮物業公司)也在每個倉庫門口貼上封條。

但租戶王誌勇和張建華稱,他們的倉庫是從壹家名為睿智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睿智銳公司)租來的。早在壹年前,地下三層車庫就被該公司改造成倉庫,並進行出租管理。

“押金是壹個月房租,合同每壹年壹簽”,王誌勇說,倉庫按每天每平方米3元的單價對外進行出租,他100平方米的倉庫,壹個月的租金是9000元。

了解到,中關村廣場公園地下***有三層,除了第壹層仍舊是車庫外,第二層成了“創業公社”的辦公區,第三層車庫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已經全被改造成倉庫,按照每平方米日租金3元計算,所有倉庫壹個月租金達27萬元。

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睿智銳公司成立於2010年8月3日,其經營範圍中並沒有“出租倉儲庫房”壹項。

11月28日下午,對於倉庫被封壹事,睿智銳公司劉姓經理壹直重復著“不再出租,具體情況等消息”,表示車庫是從別的物業公司租用下來再進行改造的。之後睿智銳公司工作人員證實,中關村廣場公園地下三層是從天佑萬榮物業公司租的。

12月2日,天佑萬榮物業公司壹名工作人員稱,關於封條壹事需要問詢總部。截至昨晚9時,未得到回應。

▲11 月28 日,海澱區中關村廣場公園地下停車場3層,在停車場隔出來的倉庫。

地下倉庫的“貓鼠遊戲”

截至11月28日,王誌勇租用的中關村廣場公園地下三層350號倉庫,已貼著四張封條,其中有三張屬於北京市海澱地區防火安全委員會,壹張為天佑萬榮物業公司所貼。

當天下午,王誌勇撕開這些封條,推著手推車把兩臺打印機放在庫房裏。他來倉庫時,是從壹個隱蔽的側門下了三層樓梯才到,“因為地下車庫改成倉庫是違規的,只能偷偷摸摸地往外進出貨物。”

詢問多名倉庫租戶得知,他們目前都不再從車庫正門進貨,選擇壹個隱蔽的側門進出貨。

“這樣能過壹天算壹天”,王誌勇說,眼下他每天只能偷偷摸摸地撕開封條取貨,還要避開防火安全委員會的上班時間。但對於倉庫的安全隱患,王誌勇不以為然,只是擔心會遇到消防檢查,“地下車庫改成倉庫,本來就是違規。”

從租戶處了解到,早在11月9日,北京市海澱地區防火安全委員就曾對倉庫進行過查封。王誌勇和租戶張建華均稱,是得到向他們出租倉庫的睿智銳公司的通知,從而躲避檢查。

根據張建華回憶,在11月9日後,睿智銳公司工作人員通過微信曾告訴大家要避開消防部門巡查的時間段來進出貨。睿智銳公司還曾在每個倉庫的門上貼上通告:“如有卸貨送貨時,請盡量停放在倉庫卸貨區和臺階以下區域裝卸貨物,凡有廂貨車輛卸貨時,請盡量安排在下午17點以後或者周六、日”的信息。張建華稱,這是為躲避檢查所采取的措施。

“今天幾點開門?”、“能不能開個小門,讓我們取個貨啊?”倉庫租戶與睿智銳公司工作人員組建的255人微信群裏,每天都有租戶在群裏詢問。

“今天晚上不開門了,晚上還來檢查。”12月2日下午4點55分許,睿智銳公司潘姓工作人員在群內發出提示。眾多租戶稱,如果有相關部門前來檢查,睿智銳公司的這名工作人員都會提前通知他們不要出貨,等到檢查完事再開門取貨。

張建華和王誌勇稱,他們也曾向睿智銳公司提出退還押金,重案組37號探員但未得到回復。

▲睿智銳公司工作人員通過微信群提醒商戶在指定時間進出貨。

商場地庫被“多頭出租”

被改變了實際功能的地下車庫,不只中關村廣場公園壹處。

11月22日晚8時許,東城區崇文門新世界商場1期地下停車場三層北面,壹排臨時搭建的白色彩鋼板房,門上貼著寫有“品牌名稱、聯系人(店長)、電話”的白紙,***有十多間。每間四五平米,透過地面上的車位線,可以看出這些倉庫原來都是車位。

同樣在車庫地下二層,指示牌指示的“貨車專用通道”,已被壹排排的倉庫占據。原本3米多寬的通道,靠南壹側已被占去了三分之二建成了商場倉庫,只留下1米左右的通道供人行走。

每間倉庫門上都貼有白紙,寫有商家品牌及聯系方式,透過門縫,可以看到倉庫內擺滿了鞋子。倉庫沿著通道壹直延伸到了地下壹層,***有20多間,不斷有商場商戶前來倉庫取貨。

據多名租戶介紹,倉庫是商場樓上的商戶從商場所租,每個月三四千元,已有多年時間,

但新世界商場辦公室壹名工作人員11月30日上午加應稱,地下車庫內的倉庫是商場從物業公司所租,具體情況需要問物業。新世界商場物業北京祥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壹名工作人員稱,車庫內的倉庫分屬不同的管理方,目前已不對外出租。

地下車庫所屬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建在車位上的倉庫為其所有,目前已經讓租戶搬離,打算將其拆除。

除了車庫改建倉庫,距離2公裏左右的建國門南大街1號樓的防空地下室,則被改建成了東方第二旅館。據附近居民介紹,此處距離北京站很近,客流量大,此處的旅館已經開有四五年,生意很好。

11月28日下午,東方第二旅館門上貼有北京市東城區公安消防支隊的封條,日期為11月21日。門前墻上寫有綠色的字“防空地下室”。進門左手邊的小賣部也已經被貼上封條,但旅館與小賣部均在對外營業。

順著樓道進入地下,地下空間被改造成了30多個大大小小的房間。大的房間六七平米,小的三四平米。深入到旅館內部,通道狹窄,寬只有0.4米左右,兩側均是房間。整個旅館類似迷宮,多條錯綜復雜的通道相連,只有壹條通道出口。

旅館老板介紹,雙人間每晚100元,單人間70元每晚。如果按月租,最低價每月1600元。

▲11月30日,東城區崇文門新世界1期地下2層,通道壹側被隔成壹個個小庫房。

“多功能”地下室隱患重重

了解到,上世紀末開始,大量外來人口進入北京,其中很多人租住在地下空間裏,同時很多地下空間被層層轉租,權屬關系復雜,加上群租人員擁擠、管理薄弱,安全隱患日益凸顯。

11月28日中午,在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旁的海戶屯小區北區11號樓地下室,壹間煙霧彌漫的房間內,批發商陳小東、趙淑芳夫婦剛吃過午飯,陳小東打開飯桌旁的房門,拿著扳手開始卸下釘在墻上的鐵制貨架。妻子趙淑芳轉身回到狹窄的廚房,清洗午飯後的餐具。

5年前為囤貨方便,他們租下了這處面積近100平方米的地下室,作為居所兼倉庫。壹間客廳,兩間臥室,外加壹廚壹衛,經夫妻二人的改造、陳設後,既能住人、又能存貨。

通風性極差的地下室裏,新衣服的味道夾帶著塑料的刺鼻味彌漫在每個房間。這樣的商戶,在小區地下室裏至少有20家,幾乎都沒有安裝消防設施。

▲11 月29 日,豐臺區大紅門海戶屯北區地下室壹個庫房,男子正在拆除貨架。

類似這樣集吃、住、倉儲壹體的地下室,同樣存在於北京很多地方。早在2011年5月,北京市法制辦對《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管理辦法》(簡稱《辦法》)進行修訂,其中將地下空間可分為三類:由民防部門管理的人防工程、由住建部門管理的普通地下室(地下儲藏空間)、地下室,其中前兩種都不能散租住人。而《辦法》明確規定,非居住用途的普通地下室禁止開辦商品批發市場、出租及開辦旅店、幼兒園、醫院等。

根據《辦法》,地下空間從事商業活動或作為居住場所的條件包括:符合防火規定、無危險構件、有通風系統或空調裝置、有防倒灌設施、不得使用液化石油氣、人均使用面積不少於4平方米、不設置上下床等。修訂後的《辦法》同時規定,禁止改變地下汽車庫的實際功能。

“地下空間被違規改造後,隱患是顯而易見的。”華南理工大學鄭方輝教授認為,不管是從消防隱患還是從堵塞應急通道的情況上來看,相關的管理部門應該進行預防性管理,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

中央民族大學公***管理學院教師徐偉認為,地下空間工作管理體制和實施機制目前尚不完善,導致多頭管理、交叉操作、職能重疊現象頻發,甚至出現職能空白區域。

“北京城市地下空間面積巨大,但與此相對的是政策和規劃還缺乏成熟體系,而且實際也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他認為,城市地下空間長效治理機制應建立資源開發利用的綜合體系,能有效整合目前分散孤立的開發利用模式和各行其是、各自為政的管理體制機制。北京應按照調查、評估、規劃、管理、立法的總體框架,將地下空間納入資源管理體系。

▲11 月29 日,豐臺區大紅門海戶屯北區壹地下室,女子正在廚房做飯。

人防工程轉身公益用途

在進行綜合整治的同時,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人防工程的使用方向要轉向公益性質”,要求人防工程主要用於解決城市建設中停車難、居民活動場所少等問題。至今,很多原本處於群租狀態的地下空間被清理出來,成為地下車庫、社區辦公和活動站、健身場所、物流倉庫、便民菜市場等。

據報道,今年春節前後,朝陽區來廣營地區多個部門聯合執法,對來廣營立清路第壹社區6號院4號樓進行疏解整治,經過3個多月的治理,清理居住人員、拆除隔斷房間、清除垃圾渣土,地下空間疏解完畢。現在這1100平方米的地下空間包含社區文體活動中心和民防宣教科普館兩個部分,並且免費對居民開放。

12月2日下午,位於壹處地下民防工程內的西城區金融街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幾名市民正在活動中心學習戲曲。在寬敞的地下空間裏,還有鋼琴教室、古箏教室、書畫教室、編織教室、圖書閱覽室、電腦室,還有壹個多功能廳。

據了解,這處民防工程近兩千平方米,以前用於存放設備設施和資料,改造後,成為了服務地區百姓業余文化生活的地方,壹年服務壹萬人次左右。據介紹,雖然地下空間裝修時做的隔斷、石膏墻、玻璃門等,都沒有破壞工程整體結構,壹旦需要,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拆除,馬上恢復到原有功能。

多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城市地下空間治理,需要從整個城市的角度去規劃推進,“可以從地下空間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做出服務型的治理。”

“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也是整個城市安全運轉的基礎”,專家表示,將清理出來的地下空間轉向便民公益設施,用於解決城市建設中停車難、居民活動場所少等問題,不失為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