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什麽是紮染、

什麽是紮染、

概述  zā rǎn 紮染(tie dye)

[bandhnu] 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壹種染色方法

根據設計圖案的效果,用線或繩子以各種方式綁紮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綁紮處因染料無法滲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圖案的壹種印花方法。

也可將成形的服裝直接紮染。

分串紮和撮紮兩種方式。

前者圖案猶如露珠點點、文靜典雅,後者圖案色彩對比強烈、活潑清新。

壹般可用來做較為寬松服裝、圍巾等。

多選用絲綢面料。

紮染又稱絞纈,是壹種古老的采用結紮染色的工藝,也是我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壹。

據歷史記載,早在東晉,紮結防染的絞纈綢已經有大批生產,當時絞纈產品,有較簡單的小簇花樣,如蝴蝶、臘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圖案花樣,如白色小圓點的“魚子纈”,圓點稍大的“瑪瑙纈”,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纈”等。

在南北朝時,紮染產品被廣泛用於婦女的衣著,在“搜神後記”中就有“紫纈襦”(即上衣)、“青裙”的記載,而“紫纈襦”就是指有“鹿胎纈”花紋的上衣。

唐代是我國古代文化鼎盛時期,絞纈的紡織品甚為流行、更為普遍,在唐詩中我們可看到當時婦女流行的裝扮就是穿“青碧纈”,著“平頭小花草履”。

在宮廷更是廣泛流行花紋精美的絞纈綢,“青碧纈衣裙”成為唐代時尚的基本式樣。

北宋時,絞纈產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區流行甚廣。

紮染是中國壹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工藝,大理叫它為疙瘩花布、疙瘩花。

其加工過程是將織物折疊捆紮,或縫絞包綁,然後浸入色漿進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藍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對人體皮膚無任何傷害。

紮染中各種捆紮技法的使用與多種染色技術結合,染成的圖案紋樣多變,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魅力.紮染在中國約有1500年的歷史。

現存最早的實物是東晉年代的絞纈印花絹。

唐代紮染發展到鼎盛時期,貴族穿絞纈的服飾成為時尚。

北宋時期因紮染制作復雜,耗費大量人工,朝廷曾壹度明令禁止,從而導致紮染工藝衰落,以至消失。

但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仍保留這壹古老的技藝。

除中國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也有紮染手工藝。

20世紀70年代,紮染成為流行的手工藝,廣泛應用於服裝、領帶、壁掛等。

在同壹織物上運用多次紮結、多次染色的工藝,可使傳統的紮染工藝由單色發展為多種色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