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幾年到幾年
鄭和下西洋是1405年至1433年。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壹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謂“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擴展資料:
相關背景
明代初期,由於朱元璋三十壹年的勵精圖治,農業經濟恢復了。在手工業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礦冶、紡織、陶瓷、造紙、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此外,元末時江南地區已有相當規模的海船建造業,到明初更建立起了規模龐大的官營造船業,除南京寶船廠外,在蘇州、松江、鎮江等地均設有官廠。
明初工商業的恢復和發展,宋、元以來中國海外貿易的發達,對外移民的增加,所有這壹切,都為鄭和下“西洋”準備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
明成祖通過靖難之役奪得皇位時,明朝已經建立了三十多年,農業與人們的生活受這場政變的影響。這時,中國廣州等沿海的大都市發展得十分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