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古磚雕有價值嗎

古磚雕有價值嗎

清代,揚州為兩淮鹽運樞紐,鹽商聚居之地,“四方豪商大賈,鱗集糜至,僑寄戶居者,不下數十萬”。鹽商們財力雄厚,富比皇室,“衣服屋宇,窮極華靡”,他們在揚州大興土木,大肆建造園林、住宅、會館等,追求住宅的寬敞氣派,園林的奇巧變化,並不惜重金裝飾和點綴門樓。乾隆年間,“揚州園林之盛甲於天下,由於乾隆六次南巡,各鹽商窮極物力以供宸賞,自北門直抵平山,兩岸數十裏樓臺相接,無壹處重復。”除園林、會館、住宅外,清代揚州佛教藝術也非常興盛,大興寺廟觀庵達百余座,因而其時建築業非常繁榮。鹽商們在客觀上促進了揚州磚雕藝術的發展,揚州至今還有壹些古街巷留有他們的豪門大宅,揚州博物館內也藏有精美的磚雕。揚州磚雕不僅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在我國建築磚雕史上也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兼融南北,註重裝飾

揚州建築磚雕裝飾藝術,既受徽州影響,也受北方官式風格影響。前者是徽商帶來徽州的建築匠師,使徽州建築藝術融入揚州建築之中,後者是康乾二帝南巡,揚州多次“迎鑾”,又使揚州建築參酌了京師款式,加上揚州地處南北之間,形成北方官式與江南民間風格雜糅的建築風格。

徽商的極度富裕,使建築富在臉上,他們運用壹切裝飾手法,對大門門樓和門罩,精工細雕。因而徽州建築裝飾中的磚雕門樓和門罩是濃墨重彩之處。其平面分割密集、鏤工細密、雕刻繁瑣深峻,層層疊疊,每處門樓上既有多種裝飾構件,又有連續組合重疊的額枋畫面,堆砌突出。當徽州這種風格流傳揚州後,揚州以自身文化對徽派建築手法進行了改造。揚州富賈之富,不富在建築表面的爭奇鬥艷上,而是把突出的門罩無聲無息地化為不起樓的磨磚門,並把北方官式建築的技術融化在自身的建築裏,更把官式的“大”作派深藏不露地融化在自身建築裏。揚州磚雕門樓向雕刻藏而不露的平面化發展,各種裝飾構件不顯山、不顯水、不堆砌、不起樓,緊貼墻體,直達屋頂,在平面上做足文章,給人以整飭簡潔的美感。這樣,精雕細琢的門樓裝飾與水磨青磚露縫的兩側墻體渾然壹色,不招人眼目,卻耐人尋味,它造型洗練,寬大舒朗,於文綺中見渾厚,以高大整飭、平直精工中呈現“臺閣氣象”,雍容大度。因此,揚州建築裝飾的磚雕,它不是單純的裝飾。

揚州磚雕通常裝飾在屋脊、大門門樓、磚檐、磚柱、幹塘、額枋、垛頭、掛落、雀替、掛牙、磚山墻、走廊、影壁、花窗等處,大多是裝飾構件。因而它不可能自由選擇構圖、選擇面積,甚至不可能如徽州門罩那樣集中鋪陳,更不能出現大面積獨立欣賞的磚雕畫面,它必須按照建築構件的形狀尺寸,進行適合紋樣的設計,也就是因屋定形,因形設圖,巧施雕鏤,以適應建築構件的特定需要。同時,要把人們喜愛的富有故事情節的題材,界定在特定的磚面上表現。因而揚州磚雕從大至丈余的山花,到小不盈尺的掛牙、垛頭,大多以圖案裝飾見長,偶有人物題材,也少有主題性、欣賞性大畫。揚州磚雕大多壹磚壹題材內容,內涵豐富,寓意深刻。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揚州磚雕的題材廣泛,人物、山水、花草、蟲畫、飛禽走獸,無所不包。其工藝裝飾手法以高浮雕為主,參以浮雕、圓雕、線條的深、淺刻和鏤雕,而以高浮雕尤為見長。圖像突現在開光中或地子上,構圖飽滿,主體突出,配景簡約,層次十分清晰,空間感很強。幾何紋樣多剔地淺起,稜線健勁,峭拔精神;花樹人物則在高浮雕上淺刻,渾厚中不乏秀麗清勁。圓雕和線刻為高浮雕的輔助手段,鏤雕只用在關鍵部位。  

揚州磚雕每壹磚面“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往往以象征、諧音、表號、用典等手法,借形寓意,諧音寓意,表號寓意,或幾種手法混合運用,壹塊磚即能成為獨立的畫面寄寓人們對福祿壽喜財等理想的期盼,增添了裝飾建築的趣味。如:柿子與如意組合成“事事如意”。古錢與蝙蝠組合成“福在眼前”壽桃與蝙蝠組合成 “福壽雙全”天竺與水仙組合成“天仙祝壽”喜鵲與梅花組成合成“喜上眉梢”,還有“鳳戲牡丹”、“二龍戲珠”“流雲蝙蝠”“和合二仙”等。“和合二仙”是常用的壹圖壹意獨幅成畫的代表作,其雕刻水平是非常精湛的,是揚州人物磚雕中難得的精品。長方委角開光內雕祥雲繚繞,和合二仙踏於雲上,壹人執荷,壹人捧盒,二仙人頭部均已殘缺,但形體的豐腴,結構準確,衣紋的飛揚飄灑,花葉的卷轉自如,足見磚雕藝人人物造型準確、雕工精湛。這塊磚雕是揚州磚雕沈雄飽滿又灑脫秀勁、備極傳神的精品。

除此文外也有少量反映傳說故事情節的磚雕,可能是用於門樓額枋的,其畫面形式較為簡潔凝練,寓意卻和諧深刻。如:“鯉魚跳龍門”磚雕,它是由兩塊磚組合而成,每塊長33厘米,寬21.5厘米,厚17厘米,此磚雕有典故情節,左邊壹塊描述了鯉魚準備跳進龍門的情景,浪花中壹條大鯉魚跳出水面,躍居主要位置,兩條小鯉魚也昂首向龍門躍去。那二層盂頂飛檐翹角的龍宮,角垂風鈴,門設乳釘,莊嚴宏偉,富麗堂皇。門微開壹隙,透過縫隙可見3厘米厚的內空間,磚下邊是五組裝飾性很強的浪花簇擁著鯉魚、龍門,壹幅海中龍王宮殿的壯景躍然磚上。右邊的壹塊磚有壹條從龍門中跳出來的“魚”,它的形象角似鹿、眼似牛、嘴似馬……顯然,這是由壹條普通鯉魚變成的“龍”,它回首眺望龍門,面帶笑容的神態,表現出鯉魚因跳躍龍門而高升的歡快感、自豪感。這組磚雕題材的寓意和期盼是很明顯的。以魚祈祝人們能獲得跳躍龍門而高升境遷的機遇。古時又以“龍門”比喻高升、高攀。如唐李白《上韓荊州書》中說:“壹登龍門,則身價百倍。”民間把鯉魚跳龍門,常作為通過科舉奪魁的象征。這組磚雕用於門樓裝飾,寓意更加獨特。尤為值得壹提的是,在這兩塊磚的上、下、左、右側面和左半磚正面的左上角,右邊磚正面的右上角都穿插了忍冬紋樣。不細看,還以為同樣是波浪紋,因為它和波浪紋很相像,但細壹看,才發現是忍冬紋樣,兩種紋樣組合在壹起,壹點淩亂的感覺也沒有。雕刻者在“鯉魚跳龍門”的題材中加以忍冬紋,看上去是兩組毫無聯系的題材內容,但經查考資料:忍冬為壹種纏繞植物,俗稱“金銀花”“金銀藤”,其花長瓠垂須,黃白相半,因名金銀花。淩冬不雕,故有忍冬之稱。忍冬圖案多作為佛教裝飾,可能取其“益壽”的吉祥含義。這塊磚雕上除了用鯉魚跳龍門表示科舉高升的心願,還用忍冬紋樣表示延年益壽的祝福,更體現了創作者強化寓意吉祥的構思。這種有無羈絆的豐富聯想的隨意添畫,在古代工藝圖案中也是屢見不鮮,而在敦煌圖案中尤為多見。

這組磚雕高浮雕的風格突出,整個磚厚17厘米,除地子實心層6厘米外,11厘米的厚度均為高浮雕和鏤空雕,從最前面的鯉魚到中景遠景的鯉魚,從近處波浪到遠處消失的波浪,從龍門前到龍門中,從前景到後景,層次非常豐富。特別是那龍宮門,盂頂建築突破了浮雕範疇。采用鏤空雕、圓雕相結合的手法表現處三度空間,這組磚雕置放上墻時,11厘米的雕刻層是凸於墻面外的,更有立體感。整組磚雕是圓雕、浮雕、鏤空雕、深淺刻融為壹體的,同時也是點、線、面相互襯托運用較好的代表作。可謂是清代盛期的神品。

另還有壹組表現故事情節的“十鹿遊春”磚雕,更是壹組罕見的珍品,它是由九塊長方形磚組合而成,每塊磚長32.5厘米、高24.5厘米、厚5 厘米,總長292.5厘米,第壹塊和第九塊雕刻如意紋樣,並巧妙地置放樹木山水和兩只鹿,中間七塊磚安排了八只鹿。此磚雕刻題材寓意吉祥,以“鹿”的音諧寓“祿”,以“十”寓“全”,以“春”寓“萬象更新、生機盎然”。九塊磚構圖采用了能開能合的手法,磚與磚之間有計劃地分割,又有機地聯合成為壹幅完整的組畫,這在揚州磚雕中是少見的具有散點式構圖的連續畫卷。近景雕松柏榆梧***六本,葉片有長有圓,有線有面,變化多端,各具特征;中景雕體態各異的十只鹿,跋山涉水去郊外踏青,從左至右,分別作回首、翻滾、繞樹擦癢、舔犢、飲水、吃草情狀,遠景堅實厚重的山石襯以輕盈流動的溪水,有動有靜,對比協調——全組磚雕在2厘米厚的雕刻層裏,山、水、樹、鹿、草坪分了好幾層,有高浮雕、浮雕、圓雕、透雕、深淺刻多種技法糅合並用。刀法多變,奏刀簡練,層次豐富。

揚州鹽商的住宅,隨著年代久遠,有的巍然屹立,有的逐漸廢棄。然而散落於民間的磚雕,不失為值得收藏的建築雕刻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