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價大漲,紙廠卻紛紛停產,為什麽漲價還停產?
近日,紙價上漲的消息被頂上熱搜,復印紙、衛生紙、箱殼紙等紙類批發價格最多達到了數千元每噸的漲幅,終端消費環節,復印紙漲幅達到了壹半。央視新聞及企業財報顯示,受市場刺激,第壹季度許多紙企利潤紛紛大漲,然而,並不是所有紙企都能吃盡紅利。隨著上遊生產原料大漲以及下遊訂單的減少,壹些中遊造紙企業承受較大壓力,於是紛紛宣布暫時停產。
上遊紙漿漲價在紙張生產鏈中,上遊紙漿價格的漲跌是紙張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而紙漿價格又受供需關系和原材料影響。我國紙漿來源主要來源於國內外廢紙收購和進口木漿,分別作為工業、生活用紙的原料。隨著我國進口固體廢物禁令的落實,廢紙進口量基本為零,國內廢紙收購價格也隨之上漲,進口木漿也由於美元放水而上漲。據悉,自去年七月以來,木漿價格平均上漲超過2500元人民幣。
價格倒掛全國工商聯紙業商會秘書長張慎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停機的原因是受紙漿原料價格上漲,造成漿價和紙價的倒掛,這樣有些紙廠沒有辦法就要停機了。?
漿價和紙價的倒掛,即紙企購買紙漿的價格超過銷售紙張的價格。假如,中遊造紙企業購買紙漿原料需要5000元每噸,但銷售價格來不及上漲,只能達到4800元每噸,每生產壹噸紙張就將面臨虧損。為了防止損失,有些紙廠只能選擇停產,順便檢修機器,觀望紙漿價格是否回落,或銷售價格上漲被終端市場接受。
下遊訂單減少紙張價格不斷上漲,最終買單的是終端消費者。面對紙價上漲,不同區域的終端銷售商選擇的策略不同,比如需求量大的學校內打印店,零售價格普遍上漲50%,但不愁銷量。而在普通區域的店鋪,對於漲價比較謹慎,因為普通人對於打印需求並不大,受價格影響比較敏銳。因此,受價格影響,下遊紙張銷量減少,傳導至中遊紙廠,其訂單也大減,紙廠缺少訂單,就只能停工停產了。
筆者認為,在紙類市場中,因價格上漲得利最大的是原材料供應方,目前來說,我國紙漿需求量仍有很大缺口,這也是紙漿價格大漲的內在動力,而最糾結的就是中端紙廠了。壹方面原料上漲,另壹方面銷售價格上不去,低價格賺不到錢,高價格拿不到訂單,面對行業漲價風波卻賺不到錢,這也是挺無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