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老照片:1949年解放前夕的上海,遠東大都市的市井生活是怎樣的?
1949年解放前夕的上海到處是外國人的影子,中國的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
1949年,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後不久,?打遍長江,解放全中國?的口號響徹全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對國民黨殘余勢力發動了猛烈的進攻。5月12日,第三野戰軍發動了上海戰役。1949年5月27日,解放軍解放了上海。讓我們回到70年前,看看解放前夕的上海。
上海,在近代中國被稱為?十裏洋場?。自鴉片戰爭以來,租界、外國人、股票、高樓這些新事物造就了它的繁華,也造就了它中國第壹大城市的聲名。壹百多年以來,無論是外灘璀璨的燈火,還是南京路熙攘的街井,無不折射出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榮辱興衰。1949年5月27日,在上海建立第壹個外國租界地壹百多年後,它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1949年5月前後的上海街頭:穿著西服的男人,停在十字路口的汽車,以及女演員格洛麗亞?卡森代言的力士香皂。
1949年2月1日,壹名婦女在船上做飯。船是她的家。男人們上岸工作,她在船上為家人準備午餐。
上海的難民把整個水道都塞滿了。
1949年2月4日,壹個小女孩正在排隊領取難民食品。
壹隊農民攜帶著農產品,正準備進入上海市區,等待通過檢查站。
上海老城區的農貿市場。
上海街頭,佛教僧侶跪在神龕前祈禱。
在上海的壹個公園裏,幾個西方人在雨傘下休息。
壹個小乞丐睡在十字路口,壹輛人力車從他身邊飛馳而過。
1949年5月,美國和日本的炮火轟鳴著穿過上海金融區。
1949年5月25日,國民黨士兵撤退,大街上掛著壹幅蔣介石的巨幅畫像。
國民黨士兵背著行囊離開上海。
國民黨士兵在上海外灘守衛補給,等待撤離上海的指示。
現代書法家、國民政府高官離開上海,在右任。
1949年8月,國民黨被打敗後,壹群被俘的國民黨軍隊走在上海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