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飛碟壹分鐘:人們為什麽更願意相信謠言

飛碟壹分鐘:人們為什麽更願意相信謠言

馬克·吐溫曾說:“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就已經跑遍半個地球了。”可見謠言從來不是新鮮事,而且可見謠言的傳播速度之快。我們也常說,“謠言止於智者”,不過謠言真的很難停下來,即便官方出來辟謠,可謠言很難斬草除根,依然生生不息,那麽問題來了:人們為什麽這麽容易的輕信謠言。

壹、獵奇心理

好奇是最容易產生謠言的溫床,人是遵循“好奇---懷疑---探究---確定”的心理軌跡。我們愛問為什麽,也愛探秘整個發生的過程,更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特別是小道消息道聽途說,樂此不疲,這些都為單調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這也很符合很多人愛聊八卦的原因。

因而在現實中,很多人有著逆反的心態,越是禁止的,就越是想去突破閾限;越是反對的,人們越是感到好奇。在認知有限時,同時無法了解真相的情況下,信息量太大,也會增強可讀性,也就使得真實性失去意義,由於我們都有強烈的獵奇心理,壹旦謠言發布出來,也會導致大家互相傳播,就信以為真。

二、恐慌心理

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從低到高逐級往上,越是低層次的需要,需要的心理力量就越強,因為他們的不同滿足關系到我們個體的生存,也就為什麽會極度缺乏安全感了。

在現實中,瘟疫、地震、“世界末日”、恐襲等災難性事件與廣大網民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壹旦發生,人們本能的應激反應要麽震驚,要麽恐懼。在遭遇生存威脅的時候,這樣的恐慌心理很容易導致邏輯思維能力、理智判斷能力下降,如果主流信息缺失或不清晰,那麽就會犯頭腦簡單、行為沖動的錯誤。

三、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壹種心理定勢,也就是指個體受社會影響從而對壹些人和現象持穩定不變的看法。壹般是對先前經驗的間接、概括性的反映,導致人的後續心理活動趨勢,呈現比較成熟穩定的狀態,有慣性思維的作用力。刻板印象往往只是壹時偏見或道聽途說形成的,這也直接影響對新信息的判斷,從而成為接受和傳播謠言的根源所在。

在現實中,刻板印象發生在對立沖突的關系中是普遍現象,比如官與民、城管與小販、拆遷者和被拆遷者、校長老師和學生的關系。通常是弱者謠言強者如何可怕,強者謠言弱者如何卑劣。這類謠言是不可能消失的,主要是有壓迫和不平等的關系。但這些官員、醫生、城管等人群已經被大眾貼上標簽了,公眾心理馬上會作出自己的判斷:無官不貪、醫生拿紅包、城管欺負小販。這些留在公眾心裏的已有的認知心理定勢,影響著對具體事件的認知,如果出現和已有的認知心理定勢相符合的謠言,絕大多數人會放棄理性思考,選擇相信謠言,從而站定立場,促使謠言不脛而走,傳播給更多人。

四、從眾心理

個體在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願與群體中多數人保持壹致。群體壓力可以是在個體意識到的情況下發生作用,也可以是在沒有被意識到的情況下發生影響,使人不自覺地跟隨多數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