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為什麽企業應采取虛擬生產?

為什麽企業應采取虛擬生產?

致富思維:

窮人:缺少資金、渠道、人才、技術都可能造成發展的停滯,想要發展,想要獲利可沒那麽容易。

溫州人:缺乏資源怕什麽,可以借助外部的資源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呀,只要自己有核心競爭力,努力維持自己的強項,把自己不擅長做的事情交給擅長做的人,就能達到大家都賺錢的目的。

企業要發展,就要不斷擴張,而擴張就要投入,資金、人才等都是關鍵的因素。但是,如果沒有較多的資金,沒有合適的人才怎麽辦呢?難道企業就無法再發展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溫州的企業都是從小企業開始做起的,要發展,就要投入,在限於資金與人才的情況下,精明的溫州人並沒有坐等發展,而是主動出擊,想到了運用虛擬化經營的方式,使企業既能減少投入,又能夠快速地發展。

虛擬化經營指的是企業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為了取得競爭的優勢地位,采取虛擬生產、虛擬營銷等策略,通過協議、委托、租賃等“借雞下蛋”的方式,將生產、銷售“外包”出去的壹種經營管理方式。

簡單地說,就是貼牌加工和授權銷售。虛擬經營所實現的企業經營擴張不是資產的擴張,也不是組織規模的擴張,而是經營功能與經營業績的擴張。

按照這種方式管理經營,企業只保留了核心的功能,即把自己不擅長、實力不夠或沒有優勢的其他低增值部分分化出去,通過與他人聯盟達到借助外部力量、整合外部資源、彌補自身劣勢的目的。企業自己則將人力、財力、物力集中起來,全力開發企業的關鍵功能,以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目前,溫州有70多家企業采用虛擬化經營的方式,‘例如,“美特斯·邦威”、“森馬”、“拜麗德”、“高邦”等壹批知名的品牌服飾都屬於虛擬化經營的企業,他們的虛擬化主要體現在生產虛擬化,即貼牌生產,而他們的加工企業大部分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等地。為此,溫州每年有100億元左右的加工外流費。美特斯·邦威是國內服裝行業率先采取“虛擬化經營”模式的企業,集團董事長周成建說:“美特斯·邦威已有好幾百家企業為他們公司生產加工,每年支付給生產廠家的就有壹二十個億。”

創建於1994年的美特斯壹邦威是壹個做服裝的企業。1995年,美特斯·邦威的銷售額只有1000多萬元;2000年的銷售額達5.1億元;2001年,美特斯·邦威的銷售額就達8.7億元;2002年,銷售額已經突破15億元;2003年,則已經接近20億元了。

在不到10年的發展中,美特斯·邦威的銷售額增長了近300倍,發展速度近乎直線式,銷售網絡則擴展到全國26個省(市、區)的100多個城市。但是,妳能想象美特斯·邦威是壹家沒有工廠的服裝公司嗎?

“妳完全可以用壹個最簡單的詞來解釋它:‘借雞生蛋’,現在浙江的許多大企業已經開始學習虛擬經營了。”周成建這樣解釋自己的成功。

周成建說,其實虛擬經營是壹種借力,象美特斯·邦威之所以能在短短的這幾年迅速地發展起來,主要就是采用了虛擬經營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的特點是能使避開大而全、小而全的這種重復建設,走專業化分開之路,是企業突破資金、設備、技術等限制,實現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

周成建說:“作為個體工商戶,在積累的資本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不采用虛擬運營的這種方式,就有可能走不到今天這樣的規模。這麽多工廠都要自己去建的話,起碼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更何況還有近千家專賣店呢?

而且即便不算時間,每家生產企業也至少要幾千萬元的投資,我們旗下有100多家生產企業,這算下來也是壹個天文數字。”

目前,美特斯·邦威的所有產品均不是自己生產的,而是外包給廣東、江蘇等地的20多家企業加工、制造,從而實現了生產的虛擬化。僅此壹項,公司就節約了2億多元的生產基建投資和設備購置費用。在銷售方面,美特斯·邦威則采取了特許連鎖經營的方式,通過契約將特許權轉讓給了加盟店。

加盟店在使用美特斯·邦威公司統壹的商標、商號、服務方式的同時,要根據區域的不同情況分別向美特斯·邦威公司繳納5萬到35萬元的特許費。

目前企業已經擁有800余家專賣店,除了約2%的直營店以外,全部都是特許連鎖專賣店。

如果這些專賣店都是由企業自己投資建立的話,壹方面需要較長的時間;另壹方面也需要2億多元的資金。通過這壹項舉措,公司不但節省了投資,而且還通過特許費的方式籌集到了壹大筆無息發展資金。

把生產和銷售外包出去後,美特斯·邦威把精力主要用在了產品設計、市場管理和品牌經營方面。1998年,美特斯·邦威就在上海設立了設計中心,並與法國、意大利的知名設計師開展了長期的合作,把握流行趨勢,形成了“設計師+消費者”的獨特設計理念。公司每年推出約1000個新款式,其中約有50%正式投產上市,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他們還在有“中華第壹街”之稱的上海南京路上開設了近2000平方米的旗艦店,堪稱國內服裝品牌專賣店之最。郭富城領跳的ParaPara流行舞的廣告片也頻頻出現在中央電視臺上,“不走尋常路”的廣告語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口號。

而“拜麗德”服飾企業則將渠道功能虛擬化。從1997年開始,“拜麗德”就采取特許經營的做法,用3年的時間在全國各地開起了300多家專賣店。如果都是通過經銷商來銷售的話,不僅難以做到形象統壹,而且會支出更多的廣告費。而“拜麗德”則輕輕松松地節省了許多渠道開拓的資金。緊接著,“拜麗德”又大膽實施了虛擬生產的模式,他們拆掉了自己的生產車間,在廣東中山指定了8家質量可靠的企業定牌生產“拜麗德”服飾。

森馬是溫州服飾的又壹品牌,也是年輕人最喜歡的品牌之壹。董事長邱光和也把虛擬化經營作為企業發展的壹條重要之路。2006年,他們的目標是銷售額實現50%的增長,達到26億元。

2005年,森馬傳出消息,要將虛擬經營生產本土化,許多溫州的中小企業立即響應願意作為森馬的綠葉,扶持森馬這朵大紅花。原來,溫州的許多服裝企業在虛擬化經營的時候,都把生產網絡選擇在異地。後來,這些企業漸漸發現,異地加工有許多的不利因素。

2005年,森馬夏裝有4個主打款供不應求,森馬針對這壹情況立即跟生產商聯系,要求加單趕制。

但是,對方生產排單已滿,無法加單,這給森馬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這使森馬下定決心要虛擬經營本土化。

大企業要虛擬經營本土化,這可讓溫州當地的壹些中小企業非常受益。溫州騰旭服飾董事長徐雲旭笑著說,“如果實現虛擬經營本土化那真是太好了,我以前碰到美特斯·邦威的老總周成建和森馬的邱總他們的時候,總是開玩笑說,我什麽時候能成為妳們的加工廠啊。現在市政府以森馬做為試點,有這樣的平臺,對中小企業來說是壹個很好的發展契機。我們加工企業不要讓虛擬經營企業失望,要倡導維護企業的信用,要不嚇跑了壹個森馬,就不會再有企業願意去嘗試了。”

森馬相關負責人認為,對虛擬經營企業來說,要實現迅速反映,需要更好得把握生產。而把生產放在外面會比較被動,合作的企業間只存在壹種紐帶關系,虛擬經營企業對產品生產只有幹預權而沒有控制權。而實現本土化生產有利於實現企業的迅速反應。壹是縮短生產地和虛擬生產企業的時空距離,縮短新品開發、設計、生產的周期,降低貨品的物流和運輸成本,提高合理配送的效率:二是加強虛擬生產企業對生產加工和面輔料供應的控制與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

溫州企業的虛擬化經營不僅僅在服飾業上,制鞋、工業、電器、汽車摩托車配件、打火機、眼鏡及燈具業等各行業都在廣泛地應用著。通過虛擬經營的這些企業,尤其是溫州的服裝企業的產量占全國服飾產量的十分之壹。

諸如“莊吉”、“報喜鳥”、“美特斯·邦威”、“拜麗德”、“森馬”、“雪歌”、“好日子”等服飾,都占到了國內服裝行業的前列,服裝業的銷售額增長超過了100%。由此可見,虛擬化經營帶給溫州企業的不僅僅是發展,更是財富;不僅僅是給中小企業帶來財富,更是給自己帶來巨額的財富。

溫州人語錄:

作為個體工商戶,在積累的資本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不采用虛擬運營這種方式,有可能就走不到今天這樣的規模。——美特斯·邦威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周成建

專業的事情要由專家來做,我的工作就是廣交朋友,發現和組織專家,然後將各種資源整合起來後壹起達成***同的目標。——大連百年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