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時候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蓬勃興起
五四運動之後,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蓬勃興起。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壹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起因,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趁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對德和會,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
中國是參加對德宣戰的戰勝國之壹,但北洋軍閥政府卻準備接受這個決定。這次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壹個美麗的童話。
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中華人民***和國建立後,5月4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定為青年節。
五四運動的意義
第壹,五四運動是壹場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它的鬥爭對象直指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表現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前所未有的。它充分發動了群眾,工、商、學聯合起來,農民也有部分參加了,實際上揭開了全民族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序幕。
第二,五四運動是壹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中國人民進壹步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和軍閥統治的黑暗,同時進壹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的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第三,五四運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等,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