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氏布糊畫的藝術特色
布糊畫,作為傳統工藝美術的壹種工藝形式,曾在我國的清代有所展現。北京仍藏有《麻姑獻壽》、“百子圖》等清代布糊畫珍品。但已經瀕臨失傳。此外,清代的布糊畫,均采用拼湊發,平糊和縫紉相結合,立體感不強,更沒有大型完美的作品傳世。 承德布糊畫獨辟蹊徑,表現出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承德布糊畫與民間的布貼畫、麥稈畫、樺皮畫、金屬畫、貝雕畫、羽毛畫等不同,它避類似工藝之短,集繪畫、雕塑、刺繡、裱糊、剪紙等眾家之長,以其堆積法獨成壹家。其作品設計嚴謹,用料考究,色彩絢麗,制作精細,畫面逼真;題材廣泛,無論人物風景、珍禽瑞獸、花鳥蟲魚,均可入畫;凹凸結合,格調多變,既有浮雕立體之效果,又不失布糊畫之特色;既有工筆重彩之觀感,又有傳統工藝之風格,可擺放、可懸掛,大者210平方米,小者只有0.05平方米,融陽春白雪與下裏巴人為壹體,上可入大雅之堂,下可進尋常百姓之家,是與時相進的工藝美術品、室內裝飾畫。在其品類上,還形成三大種類、六大系列。三大種類是:與繪畫藝術相結合的布糊畫,靠布糊的自然紋理制作而成的布糊畫,以色調為主的大型布糊畫。就達系列是:古建築裝飾系列、壁畫系列、人物系列、傳統吉祥畫系列、花會系列、神佛系列。 承德布糊畫,是在滿族傳統補花的啟迪下,打破傳統“拼湊發”制作布糊畫的舊模式,創立“堆積法”制作新工藝,成為民間工藝美術百花苑中的壹支新花,並於1955年7月1日獲得了中華人民***和國專利局3107號“發明專利證書”。它承古創新而超越於古,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工藝美術之風格,融陽春白雪與下裏巴人為壹體的藝術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