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什麽意思?出自哪裏?
意思是:
通過降低自己的欲望,減少自己的貪念,來讓自己頭腦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後就要努力在待人處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誠二字,努力斷惡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養就起來了,有智慧了。這時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好了。
家庭是國家的縮影,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好了的人也壹定可以把國家治理好。壹個能把自己國家治理好的人,那麽他(她)也壹定能讓世界充滿和諧,天下太平。
出處:戰國曾參《禮記·大學》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譯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知研究萬事萬物。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擴展資料
在闡釋“平天下在治其國”的主題下,具體展開了如下幾方面的內容,壹、君子有_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財末。四、用人的問題: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五、利與義的問題: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
所謂_矩之道,是與前壹章所強調的“恕道”壹脈相承的。“_矩之道”是重在強調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方面。世道人心,上行下效。關鍵是看妳說什麽,提倡什麽,做什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領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當政治國的人必須要有“_矩之道”。
關於民心的重要性,已經是古往今來都勿庸置疑的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不過,啟發雖然是勿庸置疑的,但縱現歷史,卻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才會有王朝的更叠,江山的改姓,當政者“為天下_”。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