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黃花梨有哪些區別可分辨真偽?

黃花梨有哪些區別可分辨真偽?

壹、“油香”型黃花梨木的由來:黃花梨是壹個文學名稱,又稱降香黃檀。其真正的學術名稱至今還有點混亂。黃花梨木用現在學術界的新觀點來看應分為三種;1、黃檀型。此種黃花梨色淡黃,質細色線紋理不明顯。多見於較早期的明式家具。2、油香型。此種木材含油質較多,色暗,多呈淺褐紅及深栗色,色斑紋理變化多端,光下有動感,呈琥珀及木變石壹類玉石的透明感。這種木料極易同老紅木混淆。造型多偏晚,常見於南方鄉鎮大戶人家。3、降香型。色土黃,紋理清晰流暢,細觀棕眼呈八字形魚肉紋。常出現黑色髓線組成的斑紋,聚集處多呈鬼臉狀。是黃花梨木中最典型的壹種,用量也最大,常見於北方和都市中。我們在王世襄老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及上海博物館的黃花梨家具存列品、故宮及近年拍賣會上乃至雅昌網上所見的多為此種。其實,明清家具所用的“油香型”和“降香型”黃花梨木均多產於海南。由於受陽光、雨水及土壤的影響,“油香型”見於海南省西部,而“降香型”見於海南省東部。“降香”型見多的原因為:海南東部及東北部地區山坡和緩,平原面積大,特別適宜黃花梨木的采伐與運輸,(這在明清時代是個大難題)而西部則山坡陡峭,運輸極為不便。因此,“油香型”木開發要晚於“降香型”,數量相對也要少些。

二、老紅木的由來:清代中期,由於窗戶玻璃在上等人家的日漸普及,各種鑲嵌工藝也日漸盛行,擺放深色硬木家具巳成為南北時尚。紅木做為珍貴難求的紫檀和日漸枯竭的黃花梨木的代用品,巳開始大量從南洋進口。其學名應叫奧氏黃檀,是紅酸枝中最精細的壹種。它同樣有琥珀樣的質地,也有絲緞般的光澤,間有鬼臉樣的花紋,色澤也深淺不壹。因此最易與油香型黃花梨木混淆。由於廣東人喜歡紫檀、鐵梨之重色,蘇州人則傾向於傳統的黃花梨和櫸木的淺色,在選用老紅木時,廣作家具多選深色的,蘇作家具常用色淺的。(南方人稱為白酸枝)

三、新紅木的由來:新紅木顯然是相對老紅木而言,在老紅木告罄以後,又有商人將類似紅木品種進口,作為替代品。新紅木有老紅木的基本外觀,只是肉眼觀之,表面明顯粗糙,有永遠打磨不細的感覺。再有,新紅木顏色較老紅木淡些,使得很多人將之與草花梨混淆。新紅木家具式樣往往都晚,晚清至民國最多。

四、草花梨的由來:是普通花梨中最差的壹種,棕眼大而松散,無黑髓線,無魚肉紋,無鬼臉。毫無油性光澤,質輕無華,美感極差。做家具多為民國造型。

綜上所述,“油香”型黃花梨木與老紅木,草花梨木與新紅木都因有其頗多相似之處,極易被人們混淆,尤其年久,保存狀態不好,失蠟過重,更不容易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