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什麽等問題日益突出
中國是壹個幹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壹。
水資源
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後,我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並且其分布極不均衡。到20世紀末,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據監測,當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壹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汙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汙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壹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我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水利部預測,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慮節水情況下,預計用水總量為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當前增長1300億至2300億立方米,全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資源開發難度極大。
中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這壹指標來衡量,則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壹百壹十名之後。缺水狀況在中國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斷加劇的趨勢。全國約有670個城市中,壹半以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水現象。其中嚴重缺水的有壹百壹十多個。
中國水資源總量雖然較多,但人均量並不豐富。水資源的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水土資源組合不平衡;年內分配集中,年際變化大;連豐連枯年份比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積嚴重。這些特點造成了中國容易發生水旱災害,水的供需產生矛盾,這也決定了中國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務十分艱巨。
現狀解決途徑
我國水資源現狀和三種解決途徑
中國經濟發展向來是走先汙染,再治理的老路子,經濟飛速發展的十年,水資源緊缺和水汙染問題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關頭。我國水資源面臨先天不足和後天汙染的雙重困境。
首先,我國的水資源總體偏少。在全球範圍內,我們屬於輕度缺水國家。中國用全球7%的水資源養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專家估計中國缺水的高峰將在2030年出現,因為那時人口將達到16億,人均水資源的占有量將為1760立方米,中國將進入聯合國有關組織確定的中度缺水型國家的行列。
第二,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十分不均勻。華北地區人口占全國的三分之壹,而水資源只占全國的6%。我國的西南地區,人口占全國的五分之壹,但是水資源占有量卻在46%。所以,水資源差距最大的年份,水資源占有量最多的省份西藏與天津相比,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直接的差距是壹萬倍。
第三,我們的問題是資源性缺水及水汙染嚴重。我國每年沒有處理的水的排放量是2000億噸,這些汙水造成了90%流經城市的河道受到汙染,75%的湖泊富營養化,並且日益嚴重。所以在南方地區,資源不缺水,但是水質性缺水。
第四,我們的地下水過度取用。北京地下水位從解放初期的5米變成當前的50米,地下水位每年下降將近1米,因此造成了地面的沈降。從國際上來說,安全取用地下水,應該是安全取用地下水的補給量的壹部分,但我們不僅吃光了利息,而且還在吃老本。
第五,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最後壹個問題是水浪費嚴重,我們每壹萬元的GDP用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倍。討論中國的水市場,就要從這五個方面來討論,這個市場是非常大的。光是汙水處理的市場,預計就要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如果包括以上五項,總數不會少於2萬億元人民幣。
在全國範圍內,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慈善機構,抑或是企業家都再努力解決日益逼近的飲水問題。也通過三種不同的途徑開始了艱巨的飲水治理之路。
2000年全國婦聯等組織承辦了“情系西部·***享母愛”世紀愛心行動大型公益活動,募捐善款1.16億元,用於設立“大地之愛·母親水窖”項目專項基金,“母親水窖”項目被載入國務院《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白皮書》,這是第壹次全國較大範圍的解決飲水問題。
來自另外壹個方向的力量就是政府部門,廣州早在2005年就進行過水汙染普查,國內於2008年推出完整的《中華人民***和國水汙染防治法》 ,開始進行全國性的水汙染整治,對水汙染嚴重的長江、黃河、珠江流域進行大力整治。當前各大流域汙染已經得到控制改善,由於治理水汙染周期較長,牽涉面大,至少需要10年以上才能取得顯著效果。
與此同時,80年代末開始出現的凈水器開始嶄露頭角,壹些社會人士希望通過凈水技術的普及,推廣壹種廉價而方便的凈水解決方案——凈水器。
當前,政府和企業所采取的方式卓有成效,而社會民間力量效果次之。政府推動大範圍汙染治理,凈水器企業推動家庭飲水治理。兩者不從由面到點,顧全大局又兼顧個體。實際上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民間力量經過引導可以發揮成為重要的紐帶作用。中國的飲水困境有賴點線面三個方向綜合推進,只有這樣,困擾中國幾十年的飲水之患才能迅速得到解決。
水資源的供需矛盾
中國地表水年均徑流總量約為2.7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全球陸地徑流總量的5.5%,占世界第5位,低於巴西、前蘇聯、加拿大和美國。中國還有年平均融水量近500億立方米的冰川,約8000億立方米的地下水及近500萬立方千米的近海海水。當前中國可供利用的水量年約1.1萬億立方米,而1980年中國實際用水總量已達5075億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資源的46%。
建國以來,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江河整治及防治水害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較大的成績。
在城市供水上,當前全國已有300多個城市建起了供水系統,自來水日供水能力為4000萬噸,年供水量100多億立方米;城市工礦企業、事業單位自備水源的日供水能力總計為6000多萬噸,年供水量170億立方米;在7400多個建制鎮中有28%建立了供水設備,日供水能力約800萬噸,年供水量29億立方米。
農田灌溉方面,全國現有農田灌溉面積近8.77億畝,林地果園和牧草灌溉面積約0.3億畝有灌溉設施的農田占全國耕地面積的48%,但它生產的糧食卻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75%。
防洪方面,現有堤防20萬多千米,保護著耕地5億畝和大、中城市100多個。現有大中小型水庫 8萬多座,總庫容4400多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約150萬平方千米。
水力發電,中國水電裝機近3000萬千瓦,在電力總裝機中的比重約為29%,在發電量中的比重約為20%。
然而,隨著工業和城市的迅速發展,需水不斷增加,出現了供水緊張的局面。據1984年196個缺水城市的統計,日缺水量合計達1400萬立方米,水資源的保證程度已成為某些地區經濟開發的主要制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