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生活狀況是什麽?
城裏人的工資收入比較低,雙職工家庭,每月收入80或90元人民幣,多數家庭沒有什麽財產。農村人能吃飽飯,能按季節穿上衣服就不錯了。城裏人和農村人的生活差距還是挺大的。
在60年代那個時代,他們沒有像現在壹樣的美味佳肴,沒有現在漂亮衣服,在那個時代,他們能吃上壹頓肉就滿足了,以前的生活是多麽的艱苦,在六十年代,全國上下都在大煉鋼鐵,把家裏的鐵,當然包括鍋,都給收走了,全國面臨鬧饑荒,沒了鍋,沒了壺,當然,吃飯就成了問題。
60年代城鄉差距是比較大的。那時,城裏人的工資收入比較低,雙職工家庭,每月收入80或90元人民幣,每人每月能供應幾斤白面,大米。多數家庭沒有什麽財產,幹部家庭能有輛自行車,家長能戴塊手表,或有臺半導體,電子管收音機就是壹類家庭。盡管生活很艱苦,但絕大多數對當時的社會是滿意的。
60年代農村與城市比較要比現在差距大得多。那時,農村人能吃飽飯,能按季節穿上衣服就不錯了,有相當壹部分農村人還沒等新糧下來,陳糧沒有了,青黃不接說的就是那時的吃飯問題。那時相當壹部分人領完口糧還欠生產隊錢,只有極少數人在和生產隊算完帳後能領幾十元,幾百元現金。那時農民幾乎沒有財產。壹個生產大隊幾百戶人,只有極個別的家庭能有塊手表,自行車。和城市壹樣,農村絕大多數人對當時的狀況是滿意的,因為他們也看不到誰比自己強。
在那個時期,主食壹般只有玉米,高粱米,紅薯等雜糧,做成了玉米面,窩窩頭,紅薯等等。手巧的女人們會根據季節做壹些食物,他們能做壹些槐樹花貼苞米餅子,槐花樹前貼餅子,槐樹面拎煎餅等“美食”來調劑壹下飲食結構,餃子就更不用說了,能在過年吃壹次就特別滿足了。蔬菜也只有簡單自己種的土豆,馬鈴薯, 雞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