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許經營在全球的發展現狀
中國特許經營發展現狀
1.中國特許經營發展迅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日益增長。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06年3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特許經營企業的數量已經成為世界第壹,目前每天還在產生大量的新生特許經營企業。
2005年中國特許經營體系數量達到2320個,加盟店16.8萬個,分別比上年增長10.4%和40%。從圖中我們看到,從2000年到2005年底,中國特許經營總體呈穩定快速發展趨勢。(見圖1)
圖1:2000-2005年中國特許連鎖體系穩步增長特許經營企業平均擁有店鋪數72家,是上世紀末的5倍,實現銷售4200億元,是上世紀末的8倍多。2005年,中國“連鎖百強”銷售規模達到7076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5%,而2001年只占4.3%(註:中國絕大部分連鎖企業都采用特許經營方式)。
可以看出,在特許經營企業規模迅速增長的同時,特許經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日益增長。
2.中國特許經營的行業已經覆蓋了所有常規特許經營行業。根據“歐洲特許聯盟(EFC)”推薦給“世界特許聯合會(WFC)”的特許經營行業分類,除了壹些專業服務行業,目前中國特許經營已經覆蓋了該分類的所有13大類別,只是在“辦公、商務供應與服務”大類中的人力資源服務、獵頭公司,財務、稅收、保險、會計、審計、廣告等方面,有的正在萌芽期,有的還是空白,如卡車租賃,衛生與除蟲(主要是居家方面)服務,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中未發現。分析原因,主要受社會制度、消費習慣、市場發育成熟度等方面的因素影響。當然,中國也有壹些特有的行業和業態,如足底按摩、農村連鎖店等。
3.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國際特許經營市場。隨著發達國家特許經營市場的飽和、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中國特許經營市場的全面對外開放,國際壹線特許經營企業幾乎都在中國安營紮寨,目前還有數量相當可觀的國際二三線特許經營品牌正在積極進入中國市場。2004年,中國專有權利特許費和使用費進口額為44.9億美元。中國正在成為舉足輕重的國際特許經營品牌進口國。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顯示,目前進入中國的海外特許品牌中,來自美國的特許品牌占到近50%,根據美國《特許經營時代》雜誌公布的“2004年全美特許品牌200強”統計,已有60多個美國特許品牌進入中國市場。2004年美國前20名特許品牌中已有14家進入中國,新加坡特許品牌在中國也占有較大比例,韓國、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的特許品牌在中國則平分秋色。
此外還有壹個顯著特點,就是海外特許品牌中,餐飲品牌占據了半壁江山。以美國前20名特許品牌中進入中國的14個品牌為例,餐飲品牌就占了7個。
4.中國政府及行業組織—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成功地領導和推動了中國特許經營的發展。特許經營自上世紀90年代登陸中國以來,始終受到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支持,從國務院總理、副總理、政府部長到地方政府主管部門都對中國特許連鎖經營的發展給予了堅定的支持。中國特許經營的行業組織—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自1997年成立以來,卓有成效地引領和推動了中國特許經營的發展。如:參與特許經營相關立法,受政府委托起草制定國家行業標準,進行協調政策,行業調研和信息服務;每年四月在北京、八月在上海舉辦兩次大型特許加盟研討會和展會,組織海外特許品牌項目推介展示活動;發布年度《中國特許經營藍皮書》,《中國連鎖經營年鑒》;舉辦特許經營相關培訓等。
5.中國特許經營在質量上要達到歐美、新加坡和日本等國家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相當多的工作需要做。總的來看,中國特許經營企業在經營理念、品牌建設、管理體系建設、管理團隊的成熟度、連鎖經營標準規範的實施控制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少差距,特許企業之間的水平也有較大差別。
總之,中國特許經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還缺少規則和管理,特許經營企業在做大的同時還沒有做強,在追求數量的同時缺乏效率和質量,在利用特許經營優勢的同時,尚缺乏對特許經營核心價值的探求,缺乏創新思維和對經營模式的研究,在特許經營的基礎建設上缺少科學的態度和嚴謹務實、腳踏實地的企業精神,投機心理、浮躁心態比較普遍,更有人鉆法律的空子,借特許經營進行蓄意欺詐。
6.中國特許經營市場調查簡介。2005年9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參加上海國際特許經營展的專業觀眾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
(1)擬投資10~50萬元的投資者較多,近50%, 50萬元以上的投資者近30%;機構投資者占19.4%,投資額在100萬以上的占19%,42.4%選擇區域加盟;年齡在30~40歲的投資人占52.5%。
(2)投資者最感興趣的行業是中西式快餐、體育健身、汽車後市場服務、教育、家居用品等。
(3)業內人士壹致看好的特許行業。
據2006中國特許經營新商機新趨勢調查報告,業內人士看好的特許行業是:
(4)中國特許經營企業最關註的問題。
2006年初,中國特許經營年度調查顯示,特許企業最關註的前五個問題是:
(5)中國加盟商最關註的問題。
2006年初,中國特許經營年度調查顯示,加盟商最關註的問題是經營效益,即投資回報,緊接其後的是品牌維護和品牌宣傳,其次是經營管理支持和手冊的適用性,還有督導培訓等。
加盟商最希望總部改進的是:提供更多的經營訣竅,對所有的加盟商壹視同仁。加盟商對總部的培訓和技術交流最感興趣。
特許經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
1.特許經營是中國建立創新型國家、實施品牌中國戰略的重要手段。眾所周知,建立創新型國家,發展自主品牌已經成為中國的國策,而特許經營的核心就是創新、知識經營和品牌經營,特許經營的最大價值,在於能夠為加盟雙方構建壹個***同的知識經營和品牌經營的平臺。因此,特許經營對於中國建立創新型國家、實施品牌中國戰略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2.特許經營是中國實現流通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特許經營是目前為止公認的、成熟的、成功的、符合現代經營理念、現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需求的現代商業模式,就像工業時代的企業要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信息時代的企業要用計算機壹樣,特許經營已經成為中國實現流通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中國政府及商務主管部門已經把特許經營作為流通現代化的重要工作來抓。
3.特許經營是鼓勵社會力量創業和就業的重要方式。在中國這樣壹個創業和就業需求巨大的國家,鼓勵社會成員利用特許經營方式把小生意做成大事業,或加盟壹個特許品牌,找到壹份事業和生計,積極創業和就業,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價值。
根據2005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抽樣調查統計,目前中國加盟店的經營規模是:單店從業人員約20人,單店投資額約50萬元,年銷售額約250萬元,按此計算,中國16.8萬個加盟店創造的就業崗位達336萬個,拉動投資840億元,實現銷售4200億元。
4.特許經營提升了中國的商業文明程度。特許經營的前提是把每件事情做得很標準、很精細、很到位、很成功。中國特許經營的蓬勃發展,意味著具有獨到技術、獨到服務、獨到成功經驗的企業越來越多。特許經營在中國的發展,提高和促進了中國經濟,特別是商業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提升了中國商業的文明程度。
中國特許經營前景展望
1.中國將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國際性特許經營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3~2004年中國GDP年增長速度保持在9.5%以上,2005年達到9.9%,2006年上半年增長速度達到了10.9%。由於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市場活躍,容量巨大,加之中國特許經營市場全面對外開放,中國特許經營正處於蓬勃成長期,創建和發展特許經營的機會都很多,特許加盟也將成為眾多國際品牌進入中國的重要方式。未來幾年,中國仍將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國際性特許經營市場。
2.中國有希望成為創立和發展特許經營的理想市場。首先,隨著中外特許經營企業的***同努力、相互促進和借鑒,中國優秀特許經營企業在品牌經營和管理上正在逐步成熟;第二,隨著特許經營概念的逐漸普及,中國特許經營的投資人也在不斷成熟;第三,中國特許經營的整體水平正在迅速與國際接軌;第四,中國特許經營法律法規體系也在不斷地建立和完善之中;第五,中國特許經營擁有壹個積極促進的政策環境。根據2005年6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幹意見》,以及2005年8月中國商務部組織召開的“服務業工作會議”提出的商務服務業發展的目標,到2010年,中國餐飲業零售額將達到2萬億元,年均增長17%;住宿業零售額將達到5000億元,年均增長10%;美容美發業營業收入將達到6000億元,年增17%。以上行業中,特許經營正在成為企業擴張的重要方式,並將在實現上述目標的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特許企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此外,中國全國工商聯2006年9月21日發布的中國《2006民營經濟藍皮書》顯示,中國 “十壹五”期間,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將達到70%,目前中國民營經濟提供的就業崗位已經占全社會的80%以上。由此,我們認為,中國的投資者將突破原先的以國有或大型企業為主的格局,逐步向國營企業,上市公司,私營民營,個人投資,及海外留學人員等***同參與等過渡,這壹變化將對特許經營領域的投資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盡管有不少問題和困難,我們仍然有理由相信,中國有希望成為創立和發展特許經營的理想市場。
3.未來5~10年將是歷史性的洗牌階段,沒有根基的特許經營企業將被淘汰出局。中國特許經營在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已經非常國際化了。中外特許經營品牌同臺競技,拼的是品牌實力、資金實力、連鎖系統的管理、支持、服務、控制力等壹系列特許經營企業必須練就的硬功夫。從根本上說,特許經營的管理是壹個系統工程,沒有捷徑可走。今後5~10年,中國各領域的特許經營品牌將進入歷史性的洗牌階段,沒有根基的特許經營企業將被淘汰出局,試圖利用特許經營的壹些優勢和特點,僥幸取勝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對中國特許經營企業來說,最需要關註的是:企業如何全面、迅速地提升品牌經營水平和特許經營的管理水平。同樣,國際特許經營品牌也必須認真對待中國市場,才有可能站穩腳跟。
4.中國二三線城市、城鄉結合部和農村的特許經營市場前景及容量不可忽視。隨著城鄉邊緣化和中國政府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大力推進,特許經營在中國廣闊的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市場有著良好的發展潛力,並將成為眾多特許經營企業市場開發的重點。先期進入中國的特許經營企業,如肯德基已經把目標轉向了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5.部分中國老字號企業將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特許經營品牌。特許經營已經全面滲透到了中國人民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中國歷史名牌,部分具有現代經營管理思想、在行業中居領先地位的中國老字號企業,將成為品質穩定而優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特許經營品牌。
6.中國特許經營市場的投資並購頻率會加快。隨著中國特許經營市場競爭的加劇,那些發展比較成熟、具有壹定實力的中外特許經營企業為了占據品牌制高點,快速擴大規模,提高品牌的競爭力,將通過並購方式迅速進入新的市場或控制行業市場;此外,兼並重組也將成為國際特許經營品牌進入中國的壹種重要方式。
國際特許經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模式
(壹)國際特許經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主要模式
國際特許經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主要模式有三種:跨境交付、合資經營和獨資經營。
2004年底之前,為避開中國政府對外商投資中國商業企業的政策限制,國際特許經營品牌主要通過跨境交付方式或者是合資經營方式進入中國。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05年對進入中國的海外特許經營品牌所做調查顯示,2004年底之前,TOP20中進入中國的13個美國特許經營品牌,7個品牌采取跨境交付方式,6個采取合資方式。2004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三年過度期結束後,中國政府放開了對外商投資商業領域在股權比例、地域、店鋪數量等方面的限制,壹些國際特許經營品牌開始選擇獨資方式在中國開展業務,也有壹些以合資或品牌授權方式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品牌,如星巴克開始尋求在中國獨資經營。
1.跨境交付。美國21世紀不動產是以跨境交付方式較早進入中國的國際特許經營品牌。主要作法是:美國21世紀不動產在中國的業務,由中國21世紀不動產公司全資經營,美方給予中國21世紀不動產特許經營授權,並提供管理技術支持。
2.合資經營。肯德基、麥當勞是以在大中國區及中國內地劃分區域,建立中外合資經營分公司的形式進入中國,其旗下的餐廳歸所在區域分公司直接經營和管理。北京麥當勞公司就是由北京農工商聯合總公司與美國麥當勞公司各出資480萬美元,各占50%股份設立的。
壹些酒店業巨頭,普遍以合資形式進入中國市場。主要做法是:中方出硬件設施、場地、壹般員工;外方出品牌、管理系統、高層管理人員等,以達到與中國本土酒店強強合作,優勢互補的雙贏的局面。
合資經營的好處是雙方資源和優勢能夠互補,壹旦發生法律糾紛,其訴訟主體為合營企業而不是特許人本身。但劣勢是容易產生磨擦,意見不壹致;特許人想終止合同時風險難度較大,主要是合作夥伴的位置和作用無法馬上取代;另壹方面,合資合作方也擔心合作成功後,品牌授權方會卸磨殺驢,逼合作方退出已經培育好的市場。
3.獨資經營。隨著2004年底中國放開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股權等方面的限制,不少國際特許經營品牌正在以獨資形式進入中國市場。2005年上半年,漢堡王通過建立獨資公司進入中國市場開展業務。
縱觀國際連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軌跡,不外乎以上述模式為主,並隨著品牌在中國的不同發展階段而變化,不大會以某種方式走到底。在直營或加盟的問題上也是壹樣,不會是直營或加盟壹條路走到底。即便是堅持直營路線,也會在條件成熟時,又回到特許加盟的路上。這是壹種回歸。不同的是,最初的特許授權往往缺乏控制,更多的是壹種鋪墊與試探,而後來的特許授權將更具控制力。
國際特許企業在中國的主要授權模式仍然是國際通行的主加盟模式(或稱二級特許)、區域次加盟模式和單店加盟模式。
(二)國際特許經營企業選擇合作夥伴的條件
國際特許品牌在選擇中國合作夥伴時,通常要考慮的因素有:政府關系,同行業或相關行業的背景知識,企業現階段已取得的成績,企業的技術管理水平和資金實力。
(三)國際特許經營企業開發中國市場的成功與不足
總的來看,有長遠打算,打有準備之仗,是國際特許品牌在中國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以特許經營方式在中國擴張,勝於精耕細作。壹些國際特許連鎖企業進入中國後,並未急於采取特許加盟的方式,而是采取直營的方式精耕細作,待時機成熟後再采取特許加盟的方式,這壹方面塑造了品牌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維護了品牌的聲譽,另壹方面也保護了投資人、加盟商的利益。
肯德基和麥當勞分別在1987年和1990年進入中國市場,從種土豆養雞開始,以先直營後特許的方式發展連鎖,在中國市場得到了快速穩健的發展。肯德基1999年實施“零起點加盟”,從2003年全美連鎖業排名的29位壹躍成為2004年的第4名,其在中國的店鋪數已達1700家,並向二三線和三四線城市延伸。
反之,也有大量國際知名特許經營品牌退出中國市場或經營乏力。據報道,自上世紀90年代起,陸續有賽百味、達美樂、必勝客、羅傑斯、星期五、澳拜客、艾德熊、樂天利和派派思等近三四十個國際餐飲品牌進入北京市場,但有多壹半由於各種原因退出北京,其中非常重要的壹個原因是特許人的開發中國市場的準備不足,無法對中國合作夥伴提供從產品、資金、管理、品牌營銷等多方面的指導、支持與控制,致使品牌不能形成競爭實力,其結果是,要麽退出中國市場,要麽殘淡經營,再要重振,談何容易!
(四)國際特許經營企業開發中國市場應註意的問題
1.重視品牌的本土化。中國是壹個多民族國家,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各民族各地區都有著不同的風俗文化習慣,要把壹個國外成功的特許經營模式推廣到中國的不同地區,需要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中國人的思維處事方式等進行比較準確的了解,對原有特許經營商業模式、產品、服務特許經營的管控手段等都必須進行細致的再研究。
海外特許品牌無論在本國發展得多麽完善,經營上取得多大的成功,進入中國市場時都將面臨本地化的過程,尤其是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較大的領域,百分之百拷貝並不壹定能在中國取得同樣的成功。比如,壹些特許商對自己的產品要求非常嚴格,要求百分之百原汁原味。這固然無可厚非,但如何讓中國的消費者以合理的價格接受外來產品才是第壹位的。可口可樂在中國春節期間推出的年畫娃娃包裝就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我們看到,無論是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餐飲巨頭,還是超市、酒店業連鎖巨頭都不遺余力、持續不斷地進行著中國市場的本地化努力,也正是如此,才使其品牌和產品在中國市場具有競爭力。
2.加盟商不夠成熟。特許經營商業模式在中國發展時間較短,速度較快,許多投資人對這種商業模式沒有很好的理解,常常是目光短淺,急於求成,只貪圖眼前利益。因此在成為特許加盟商後,缺乏對特許者的文化與戰略目標的充分理解,因而引起加盟商不重合同,不守信用,不願接受特許總部的指導監督,任意修改核心要素等諸多問題。
中國特許經營法律環境介紹
2005年2月1日,中國商務部頒發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其主要內容參照了國際常規特許經營立法及管理的內容,中國特許經營步入更為規範的時代。與此同時,2004年12月11日,中國零售業全面開放,中國政府對外商投資商業領域在股比、地域、店鋪數量等方面的放開,以及《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的出臺和實施,為境外企業在中國開展特許經營有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如:特許者在中國境內擁有至少兩家經營壹年以上的直營店或者由其子公司、控股公司建立的直營店;外商投資企業不得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的禁止類業務;外商投資企業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的,應向原審批部門提出申請;並且對信息披露有了明確規定等等。
另外,涉及特許經營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有:《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合同法》、《公司法》、《勞動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
目前中國特許經營的法律環境是:現行部頒規章《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輔之以相關專業立法。同時,醞釀多年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即將出臺,中國特許經營將迎來更為有序的法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