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綠記運用了什麽手法
《囚綠記》運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
象征手法可以通過描寫某種具體事物來進行暗示、喻旨另壹種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壹個方面,作者寫《囚綠記》賦予綠以象征意義,它是生命、希望、慰安、快樂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顏色。作者贊美常春藤“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頌中華兒女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表達自己對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對光明的向往之情!
創作背景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壹部分文藝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環境,在日本侵略勢力的四面包圍中,堅持抗日文學活動,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日軍入侵租界為止,歷時四年零壹個月,稱之為“孤島文學”。
《囚綠記》寫於1938年,也即這壹時間段,作者當時正在淪為孤島的上海,看著“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由此他懷念起壹年前,也即邀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暫住北京之時,作者生活在陰暗潮濕的房間裏,窗外的壹樹常春藤。
作者當時懷著“過於抑郁的心情”,對富有生命力,充滿生機的綠色常春藤無比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