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人參種植技術

人參種植技術

 人參原為野生,主產於東北各省及河北省的北部地區。該怎麽種植人參?人參種植技術是什麽?我告訴大家人參種植方法,壹起來看看吧。

人參種植方法

  概述

?別名:園參、人街、神草、棒棰。

 為五加科多年生植物人參(PanaxginsengCAMey.)的根經加工幹燥人藥。其近代研究認為莖、葉、花、果實等副產品亦可藥用。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寧神益智等功效由於加工方法不同,人參商品有多種:生曬參、糖參、紅參等。

 主要生長栽培區域:人參原為野生,主產於東北各省及河北省的北部地區。野生人參稱山參,現已瀕臨絕跡;栽培的人參又稱園參,當前市場上的人參均系園參,我國以吉林、黑龍江兩省產量最大,遼東半島等山區亦能種植人參。人參為常用中藥材之壹,也屬於供求彈性較大的商品。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株高10~60cm。主根圓柱形或紡錘形,肉質,下端多分枝,外皮淡黃白色。根狀莖很短,壹般每年增生壹節,俗稱人參蘆頭。壹般二年生苗才有莖,莖直立,圓柱形,光滑無毛,綠色。掌狀復葉輪生莖頂,因植株年齡不同,數目各異;葉柄長;小葉片壹般掌狀分出,僅基部壹對小葉最小,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邊緣具細銳鋸齒。傘形花序頂生。花梗基部有綠色苞片;花萼淡綠色;花瓣5枚,周圍白色,中間淡綠色;雄蕊5枚;雌蕊1枚,柱頭2裂,子房下位,2室。漿果,成熟時鮮紅色,內含圓形的種子2枚,種子呈短。腎形,直徑4~5mm,淡黃白色,表面有深淺不同的類似腦溝回樣的皺紋,質硬,種臍明顯。花期5~7月,果期7~8月(圖28)。

 生物學特性

 人參隨生長年限的不同,葉片各具不同特征:種子萌發後第壹年,?莖?(實際上只是壹支葉柄)上只有3片小葉,俗稱?三花?。二年生的莖上有壹枚復葉,上著生5片小葉,俗稱?巴掌?。三年生的莖上有2片復葉,以此類推。三年生的可開花。五年生以上的具有5~6片復葉,以後不論生長多少年,復葉不再增加,故有?六批到頂?的說法。

 人參屬於陰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原野生人參長期生長在多層次較陰冷的林下,形成了喜涼爽濕潤、耐寒耐蔭、喜漫射光和斜射光、忌強光、怕高溫的特性。整個生長周期的適宜溫度範圍為10~34℃,生長期最適宜的溫度為20~25℃,在壹4℃以下,地上部分枯死。人參種子在地溫5℃左右時,芽苞開始萌動,10℃左右幼苗出土。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或砂質土壤,不可重茬。人參種子有胚後熟過程,要求有壹定的濕度及土壤溫度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在低溫條件下,完成種胚生理後熟,到翌年春天氣溫升高時才能出苗。所以,栽培人參,播種前必須進行種子催芽處理。

人參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1)選地:選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性、滲透性均良好,呈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的荒山荒地或田園地。砂質壤土或壤土為最好。高溫多濕、易幹旱和排水不良土地不宜栽種。

 (2)整地:無論是選用生荒地或熟耕地,均應提前壹年進行整翻地,其後休閑壹年,此壹年中多次耕翻,使土壤熟化,並結合耕翻施入適宜的基肥。栽種參前壹個月左右,起土成壟,進而多次倒壟,打碎土塊,揀除雜物。

 (3)做床:做床前應先選擇好?陽口?(人參遮蔭棒的高檐方向),壹般東北產區采用?東北陽?(即蔭棚高檐朝向東北)或?東陽?,關內各省宜采用?北陽?。參床壹般做成寬110~130cm,高25~30cm,長任意確定,常取10~30m。床與床寬度方向的間距為作業道的寬度,壹般寬150~300cm。床上要耙細,床面做成龜背形高畦。做床同時可施人底肥,以腐熟的樹葉或綠肥為好,也可適當摻人壹些鹿糞、豬糞等農家肥料,但必須經充分腐熟。每平方米施肥量為:腐葉肥5kg左右加綠肥6~8kg,再加用餅肥1.5~2kg;若用鹿糞、豬糞、羊糞等肥2~4kg即可,另外每平方米可加施過磷酸鈣o.3kg左右。

 2.繁殖方法

 (1)種子的催芽處理:人參種子催芽處理,是壹項技術性較強的生產措施。

 1)室外催芽法:即室外濕砂層催芽法,壹般在7~8月參果變紅,種子成熟,搓洗去凈果肉,即是參籽。種子應陰幹,不能日光暴曬(未經幹燥的種子稱水籽,收獲?水籽?種子後即可直接進行播種,不需要催芽)。選地勢高燥、背風向陽的地方,如有必要還應在四周挖設排水溝。

 用壹個無底木箱,規格大小據種子數量確定,壹般采用高0.6m,將其嵌人深0.2m的坑內(或置地面上),四周以土填實,框內底部先墊厚1Ocm左右的細砂。另外再取細砂與腐殖土按1:2混合,使混合土濕度為含水量在30%左右,以種子2倍量的混合土與種子混合(事先將幹人參種子水浸1~2天),裝到木框中的砂層上,踏實,再覆5cm左右的土。上面蓋以草席等物或架以蔭棚。每隔7~10天打開翻拌壹次,同時調整濕度在10%~15%為宜,然後同樣覆土。經7~8個月左右,種子可裂口,可以取出播種。

 2)室內催芽法:亦稱室內濕砂層積催芽法,與室外催芽法大致相同,用有底木箱,可以隨意搬動。木箱置20~25℃恒溫條件下,待種子裂口後播種。(2)播種:壹般在4月份將已催芽的種子播種,或夏季播剛采收的新鮮種子(水籽),或秋季直到土壤凍結前播種。種子播種後均要經過夏、秋、冬i季後,到春天才能出苗。1)播種方法:點播以每穴播人種子1~2粒,覆土3~4cm或條播以按行距10~15cm橫畦向開淺溝,溝寬5cm播下種子,常撒播以床面做成淺槽,將種子均勻撒於槽上,再覆土4~5cm,播種後輕輕鎮壓以草覆蓋。

 2)播種量:點播、條播每平方米1O~20g;撒播每平方米20~25g;播新鮮種子(水籽)每平方米35~40g。

 3)移植:我國生產上常采用?二、三?制,?二、四?制或?三、三?制。前壹數字為育苗年限(即移植前生長的年限),後壹數字是移植後的生長年限。移植時間:壹般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秋栽。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到土地結凍前均可進行。

 采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春栽,當土壤化凍後到芽苞萌動前進行。春栽晚了參苗已萌動,移栽後生長不良。秋栽時間可晚些,不宜過早,過早參苗未充分進入休眠,地溫高,有傷熱爛苗。

 移栽方法:

 將選出的參栽按大小分成3~4個等級,以便分別栽植、管理。移栽所有參栽均用1:1:100波爾多液浸泡10分鐘,註意浸泡時勿浸到芽苞。從消毒液中取出後,稍晾即可栽植;或用400倍代森鋅藥液噴灑參苗,以濕透參苗為度。栽植密度隨參栽年齡大小及不同等級而不同,表2可供參考。

 移栽時盡力縮短時間,勿使參栽失水變幹,參栽要隨起隨栽。蘆頭朝上30~40度斜栽的方法。苗子已生長2~3年,已形成陰面和陽面,移栽時不要弄反了,否則會影響出苗生長。覆土之前,蘆頭至肩部蓋上半把河砂,然後取少量的土將根梢壓住,之後再用移植板取土將苗子全部蓋嚴。

 3.田間管理

 (1)松土、除草、培土:春季解凍後,應輕輕整松床面表土,提高土壤溫度。壹年生長期中,要進行3~4次松土除草。時間壹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6月、8月。過濕過幹地塊及降雨異常年份,增加松土次數。人參向光性很強,植株因向光面向柵外伸出,常培土使植株直立。

 (2)遮蔭:人參怕強光暴曬,故要遮蔭。產區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參苗出土壹半以上時,可以盤架子上簾做蔭棚。常有全蔭棚、單透棚、雙透棚等。現采用全蔭棚較為普遍。遮蔭棚的規格,取決於所遮人參參齡的大小,當地氣候條件及所處地形條件而定。壹般低齡參,蔭棚前檐立柱高80~1OOcm,後檐立柱高50~70cm;大齡參,其蔭棚前檐立柱高100~120cm,後檐立柱高70~90em,棚寬180~200cm,柵蓋可用蘆葦、茅草、稭稈、谷草、苫芳草等覆蓋。

 (3)調陽:盛夏光照強烈、氣溫很高,需采用壹些輔助遮蔭措施。用帶樹葉的鮮樹枝插在蔭棚前檐及側面地上,俗稱?插花?;或將樹枝掛在蔭棚檐邊上,即稱?掛花?;亦可以用秫稭、蘆葦等打成稀疏的簾子掛在前檐,將強光變成疏光進入蔭棚。

 (4)摘蕾:人參生長到3年以後開花結實。除留種外,壹般在5月中旬前後選晴天全部摘除花蕾。

 (5)采種:3年生開始開花結實。采種子影響人參的產量和質量,壹般采取隔年采種,不采種的年頭要摘花蕾。人參果陸續成熟,應隨熟隨采(果鮮紅色為成熟)。將果皮、果肉搓洗掉(果皮、果肉及第壹遍洗種子水均應留作加工人參膏等成品用),洗出的種子稍晾即可作水籽伏播。如不用,應晾幹後貯存。參種應陰幹,日光暴曬會降低出芽率。

 (6)越冬前後:越冬前的10月中、下旬,?霜降?前後人參莖葉接近枯萎時,靠根際參株割掉,園內畦面亂草覆蓋運出參園,深埋或燒掉。畦上蓋草或舊草簾子或用作業道中土刨起來蓋在其上約5~8cm後即可。以減少因受雨雪而減少春早及早春暖和出苗太早。人冬前,在床面上鋪壹層樹葉或碎草,其上用土壓住,翌年春季參苗已萌動而尚未出土時再撤除覆蓋物。

 (7)病蟲害防治

 1)立枯病:又名土掐病。在幼苗期發病普遍,在早春發苗時就開始發生。病部初為黃褐色凹陷長斑,擴大後呈黑褐色幹縮凹陷,逐漸浸入莖深部組織。幼苗萎蔫幹枯,隨之根部腐爛,本病蔓延很快。防治方法:用1:1:200的波爾多液噴灑或在畦面上撒Icm厚幹凈河砂。

 2)猝倒病:常與立枯病同時發生。首先在地面處的莖部出現如熱水燙過狀,並向上、下兩方蔓延,進而病部呈暗褐色收縮狀軟腐,使參苗死亡。病株壞死部表面及其周圍土表,常出現壹層灰白色菌絲體。人參幼苗期,床上濕度過大、參苗過密、通風不良條件下發病嚴重。

 上兩種幼苗期病害防治方法基本相同:用敵克松或敵菌靈等藥物,以種子量的0.2%~0.3%進行藥劑拌種;重視苗床通風及土壤排濕,經常松土,防止土壤板結;發現病株,立即挖除、燒毀,病穴以5%石灰乳澆註消毒。在發病初期用100倍甲醛溶液澆灌病區,使藥液滲達土層下3~5cm。註意排水通風透氣。

 3)斑點病:又名黑斑病。每年6月中旬開始發生,7~8月為發病盛期,以危害人參葉片為主,葉片上初為圓形或不規則形,呈水漬狀,逐漸擴大,中間黃褐色,外邊出現輪紋狀褐色寬邊,易碎。莖及花梗上表現為水漬狀暗褐色橢圓長斑。在果實或種子上則表現為暗黑色凹斑。在空氣濕度大時,各病部均可出現壹層黑綠色黴狀物。

 防治方法:加強田問管理,及時清除畦間的殘枝、病葉並燒毀;人參展葉後用1:1:120~180倍波爾多液或敵菌靈500倍液噴灑,每7~10天1次,連續3~4次。

 4)疫病:俗稱?搭落手巾?。6~8月的雨季發病,濕度過大,則可造成該病大流行。如土壤板結,則更有利於該病的蔓延。葉片上病竈為水漬狀暗綠色大斑。病莖則出現暗綠色水漬狀長斑。根部發病則呈現淺黃褐色軟腐,根皮剝離,爛根發出腥臭昧,發病後期根外皮常帶有白色菌絲,並常黏著土塊成團。疫病病原菌從葉柄侵入,感病後全株葉片雕萎下垂。防治方法:保持參床良好的通風、排水條件,使土壤濕度適宜,及時上簾防漏雨,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能力;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病穴以生石灰或5%石灰乳澆灌消毒;清理病株同時要用1:1:120~160波爾多液或58%可濕性粉劑瑞毒黴600倍液,噴布全株,每隔7~10天噴1次(但每季作物最多使用三次,最後壹次施藥距采收間隔期要21天以上)。其他尚有菌核病、銹腐病、根瘤病、幹腐病、紅腐病、炭疽病等。

 5)害蟲:危害人參的害蟲主要是金針蟲、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可用燈光誘殺成蟲,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溶液澆灌出現害蟲的床面。人參除病蟲害外,尚有鼠害危害人參根及種子;鳥害危害人參果實等,應設法捕殺和預防。

 4.選育良種栽培的人參自然雜交率20%~30%,所以,其品種非常雜亂。栽種前必須選種。人參以大馬牙、二馬牙為最好,根短而粗,產量高。另外,在栽種時選適合當地抗病高產人參,實行單栽、單采、單播,建立參園的種子田。逐年優中選優,純中選純,創造新品種。

 收獲加工

 人參長到4~6年便可采收。采收時間在秋末?霜降?前後,人參地上部植株變枯黃時進行。方法是先拆參棚,剪掉地上部莖葉,刨去參床兩側的土壤,然後分段橫畦刨挖,要深刨並且深淺壹致,避免造成少須、斷根現象。采挖出的人參抖掉泥土,立即運回。及時加工,防止幹燥或發黴。

 人參的加工成品壹般有六類24個品種,方法很多,加工工藝多種多樣。根據人參的質地,可分別加工成紅參、生曬參、糖參等多種人參商品。

 目前幾種加工方法如下:

 紅參:選體形好,漿足、完整無損的人參根,掐去不定根和須根,浸入水中,用毛刷刷凈泥土,刮去疤痕上的汙物。放於蒸籠中,待水沸後將籠屜放上,先以猛火燒鍋,待籠屜冒出蒸汽,再以文火繼續燒。按參根大小,約蒸2~3小時,參根變肉紅色時即可。擡下籠屜稍晾,將參根取出伸直,曬幹或烘幹。將剪下的側根和較粗的須根,經蒸好後,紮成小把,即為紅直須。紮不成把的小毛須,蒸後幹燥即為紅彎須。

 糖參:選體形較差,漿不夠足的參根。收後放清水中洗刷凈,分別大、小,放沸水中煮15~20分鐘,根變軟後,取出曬1~2小時。先用骨針由不同點縱穿主根多次,稱順針,不穿透,再用排針順序橫紮多次,稱排針,使參根布滿針孔,糖汁易於浸人,然後把參頭向外,平擺於缸內,再倒人熬過的濃砂糖汁,如此反復三次,然後晾幹,即為糖參。

 生曬參:將參根洗凈,剪去須根及側根,再曬幹,即為生曬參。

猜妳喜歡:

1. 人參果樹的種植技術

2. 人參種植方法

3. 如何種植人參

4. 人參怎麽種植

5. 人參的種植時間

6. 盆栽人參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