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哪裏來》幼兒園小班教案
作為壹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麽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麽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我從哪裏來》幼兒園小班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自己是從哪裏來的,體驗爸爸媽媽的艱辛。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我從哪裏來
活動過程:
壹、以提問的形式與幼兒交流。
“寶寶們,妳是從哪裏來的呢?猜猜看。”
回答各異:有的說撿來的,有的說媽媽生出來的。
不同的回答給予不同的評價
二、看課件。
1、爸爸的種子和媽媽的種子結合在壹起。
師問:爸爸的種子像什麽?(像小蝌蚪)師:這些小蝌蚪遊得可真歡啊!學小蝌蚪遊呀遊的動作。
它們住在媽媽的肚子叫什麽?(子宮)
2、媽媽吃東西的.情節,認識臍帶的作用
3、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的情節,寶寶在肚子裏會幹什麽?
幼兒:會睡覺,會伸手,也會翻身……我們壹起來學小胎兒做做動作吧。
師:媽媽為了寶寶要改變許多不好的習慣。
4、寶寶出生時的樣子。
有的寶寶自己爬出來,有的需要醫生幫忙。
寶寶出生了,大家叫他嬰兒或新生兒。
三、感受媽媽的辛苦,表達對媽媽的愛。對媽媽說壹句感謝的話。
媽媽我愛妳!
媽媽真辛苦!
我要幫媽媽做事。
我要聽媽媽的話。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上好壹節科學活動,特別是有關寶寶出生方面的課,有壹定的難度。如果把握不好,會變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課件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使孩子明白壹個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體驗到母親的艱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寶寶明白自己是媽媽生出來的。相信這節課後,他們明白,壹個生命創造是爸爸媽媽***同努力的。
不足之處:
如果能請壹位懷孕的媽媽或醫生阿姨講述媽媽懷孕時的艱辛,講講寶寶出生時的故事,幼兒會更感興趣,記憶會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