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牛奶事件是怎麽回事?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資,采取發起設立方式於 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屬於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從成立至今的短短幾年時間內,蒙牛的業務收入在全國乳制品企業中的排名已經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盡管也許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隱情,但牛根生和鄭俊懷,這對曾經同事多年,又打過多年“擂臺”的歡喜冤家,在財富面前的態度卻有著很大的不同:鄭俊懷似乎要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拿來,而牛根生則把本來屬於自己的財富拿了出去。
1998年,伊利副總裁牛根生突然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全國生產經營,業績壹直特別出色。牛根生白手起家,受盡老東家伊利的刁難和打壓,硬是在重重圍剿之中殺出壹條血路,6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壹。
更富戲劇性的是,6年後的今天,鄭俊懷因不義之財鋃鐺入獄,牛根生卻散盡十億財富功成名就!真的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冰火兩重天!
這種事,無論中國外國,都非常罕見!
傳奇的背後隱藏了太多的秘密,鄭俊懷何以對輔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內憑空打造出蒙牛?6年以來,牛根生及蒙牛上上下下壹直對外界三緘其口。
2005年4月7日深夜,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牛根生的家裏,《人力資本》記者陳斌與牛根生徹夜長談,牛根生真情述說,終於壹壹揭開罩在牛根生及蒙牛身上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
置之死地逼上梁山揭竿而起
《人力資本》揭密:牛根生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前兩次被鄭俊懷“勸回”,第三次在董事會上遞交辭呈,鄭俊懷說:“我並沒有這個意思啊!”牛根生說:“那我收回這個辭呈!”牛根生伸手去拿辭呈時,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
鄭俊懷: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1998年上半年,身為伊利生產經營副總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就是調動很小的壹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最極端的時候,牛根生買把掃帚都要打報告審批。
從某種意義上說,牛根生是當年伊利的第壹功臣,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老牛主管的各個事業部。除了業績,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望,並不比鄭俊懷差,人們對牛根生的信服來源於他的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壹個普通工人得了重病,牛根生第壹個捐款,壹下子就是1萬元;有段時間,通勤車司機有事,牛根生代勞,壹個新工人不認識牛根生,壹個勁地向別人誇獎牛根生:"新來的胖司機態度真好,讓他停哪就停哪";因為業績突出而獎了壹筆錢可以買好車,牛根生折合成4輛面包車,分給自己的直接部下;100多萬的年薪,牛根生基本上都分給了自己的員工。
牛根生找到鄭俊懷反映問題,第壹次感到老大哥眼神裏傳遞出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似乎明白了什麽。如果僅僅是威望和不俗的業績,倒也不至於讓鄭俊懷最終和牛根生"反目成仇".記者經過多方走訪之後,最終從幾位既了解伊利又了解蒙牛的老員工那裏得到了真相,鄭俊懷決定和牛根生"決裂"的導火索在於企業發展戰略的分歧。記者提到這壹點的時候,牛根生對此沒有異議。
鄭俊懷的戰略思想是穩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戰略思想卻是大膽挺進,利用壹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資源讓伊利"超常規成長".但是,鄭俊懷擔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戰略思想發展,自己就會對伊利失控,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發生的。這時候,鄭俊懷已經下決心讓牛根生出局。當牛根生意識到這壹點的時候,他已經很難在伊利施展他的抱負了。
牛根生壹***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第壹次和第二次,鄭俊懷都說了壹些挽留的話:"沒有這個意思啊,妳誤會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辭呈。但牛根生發現自己的環境不僅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惡劣。牛根生第三次遞交辭呈是在伊利的壹次董事會上。牛根生將辭呈放到鄭俊懷的面前,第壹次將辭職的事情擺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對鄭俊懷說:"鄭大哥,如果妳想讓我離開,我現在就正式辭職,至少不能因為我個人影響企業的發展。"鄭俊懷臉色有些難看,但還是說:"我並沒有這個意思啊!"牛根生接過話,說了壹句:"那我就收回這個辭呈!"當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辭呈時,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了辭呈,對牛根生說:"妳先回避壹下,我們討論討論再做決定!"牛根生壹離開,很少激動的鄭俊懷突然流著淚對在座的人說:"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會後,鄭俊懷找牛根生談話,告訴牛根生:"妳不是想辭職嗎?那我免妳的職。我們采取壹個過渡的方式,公司安排妳到壹個大學進修,但是有兩個條件:第壹,壹定要離開呼和浩特500公裏以外;第二,學習時間不能少於兩年。""在伊利待了16年,妳的業績很好,員工也很愛戴妳,突然不明不白地離開了企業,既不反抗,也不喊屈,妳當時真能心平氣和的接受這個現實嗎?"記者問。
牛根生皺了皺眉頭,非常動情地說:"我當時非常難受,壹生當中我非常難受的有那麽三次、兩次,這是其中的壹次,幾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反思:流放北大,面壁十年圖破壁
與伊利風雨同舟了16載的牛根生就這樣來到了北京大學,整天騎著壹輛破自行車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當老牛坐在教室裏聽課的時候,坐在他旁邊的都是18歲左右的學生,老牛當時已經40歲。"我當時也不知道是光榮呢還是可恥?到了北大,人家問妳是幹啥的?整天跟壹些小姑娘和小夥子坐在壹起,看起來不和諧啊。好在我在社科院有壹個文憑,當時辦的是教師進修,我就自封了壹個'訪問學者'.""訪問學者"並不好當,牛根生必須首先化解掉內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靜下心來融入到陌生的校園環境當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開,我的歷史上比這麽難過的事情多得多。當我也是十八九歲的時候,因為義氣啊仗義啊什麽的在社會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關在看守所裏,收審啊,行政拘留啊,3個月,2個月,好在沒有判刑。後來,呼市政法委的領導到蒙牛參觀,其中三分之壹我都認識,他們當年都培訓和教育過我啊。"牛根生呵呵地笑。
"我在20歲之前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後來自然變好了,所以從面子上我還是過得去的。正好,我沒有上過名牌大學,所以我當時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學的學習生活。利用這段時間,我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聽了很多經濟學家的課,尋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只 約翰恢 賴奈揖腿パА4笱Ю鮮υ趺唇部危墾 暗姆絞膠頭椒ㄓ心男 克伎嫉姆絞膠徒嵌扔心男 ?"妳坐在北大的教室裏聽課的時候,腦子裏真的能放下企業嗎?"記者不相信老牛過得如此清閑。
"放不下啊!我當時聽講的時候都是帶著問題去的。"牛根生說。
從伊利開始就跟隨牛根生的壹個部下告訴記者:"老牛從北大回來之後,無論是看問題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過去成熟了許多。老牛利用這壹段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讓原本在企業中形成的應激反應模式轉換成理性的思維模式。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妳想想,老牛潛心思考總結了半年,本來就比壹般人看得高、想得遠,這壹沈澱、升華,思想上得有多大的進步?"牛根生在北大學習了壹個學期,這個學期對老牛來說,不僅僅是學習,更應該是他反思的過程。"面壁十年圖破壁",當他結束學習的時候,蒙牛的草稿或許已經在他的腦中形成了。
無奈:破釜沈舟,置之死地而後生
"我這樣的人妳們要嗎?"1998年年底的壹天,已經正式從伊利辭職的牛根生溜達著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場,他站在壹家公司的招聘櫃臺前詢問來招聘的人。"妳多大了?"對方問。"40歲。"老牛回答。"對不起,妳這樣的年齡在我們企業屬於安排下崗的壹列。"對方直言不諱笑著回答。
牛根生也並非真的想通過人才招聘市場找工作,老牛當時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離開了原來所熟悉的環境,離開了乳業,他的價值還有多少被承認,結果發現從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別的企業根本沒人要。別的企業不要不等於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壹家乳品企業得知牛根生辭職之後,老板馬上找到牛根生,願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請牛根生加盟。牛根生向對方提出了壹個條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經驗和人脈資源入股,讓我成為股東。"結果,這個條件把對方嚇跑了。牛根生後來對他的部下說:"他們當時覺得我這個要求是癡人說夢!"後來有人評價說,這個企業沒有意識到,他牛根生是壹臺印鈔機。
既然沒有新東家賞識,老牛打算自己做點事情解決生計。牛根生壹開始想開壹家海鮮大排檔,房子選好了,模式考慮好了,結果是壹種"無形"的力量讓這個計劃難產。直到這個時候,牛根生才意識到,自己雖然離開了伊利,但伊利那種罩在他頭上的陰影並沒有散去。
既然海鮮大排檔做不下去,那麽辦個給別人擦皮鞋的工廠總可以吧?也不行!人家明擺著就是要"趕盡殺絕",不想給老牛壹條"活路".就在這個時候,原來跟隨牛根生的壹幫兄弟紛紛被伊利免職,他們壹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帶領他們重新闖出壹條新路。這幾個人分別是:伊利原液態奶總經理楊文俊,伊利原總工程師邱連軍,伊利原冷凍事業部總經理孫玉斌,伊利原廣告策劃部總經理孫先紅。除了伊利人事和財務的頭,伊利各個事業部的頭都到了牛根生這裏。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後對他們說:"哀兵必勝!既然什麽都不讓我們幹,我們就再打造壹個伊利!大家起個新名字吧。"結果,大家起了壹個名字叫蒙牛。
首要是解決人的問題
1999年1月,蒙牛正式註冊成立,名字是"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金100萬,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賣伊利股票的錢。牛根生的蒙牛壹成立,得知此消息還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開始壹批批地投奔而來,總計有幾百人。牛根生曾經告誡他們不要棄"明"投"暗",面對"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的"三無環境",沒有人能保證蒙牛壹定會有壹個光明的未來。但是,老部下們義無返顧地加入了蒙牛的團隊。在蒙牛新的管理團隊當中,牛根生只從外邊請了壹個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黨委副書記盧俊,當時已經調任內蒙古證券委任處長。牛根生曾經對他的部下說過:"壹切競爭要從設計時開始".盧俊既是黨政內行,又是乳業專家,還是證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請她來的目的很明確:蒙牛壹開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讓蒙牛有壹個健康的開始。
剛過了8個月,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變為"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猛增到1398萬元,折股1398萬股,發起人是10個自然人。按照出資額度排序,他們是:牛根生、鄧九強、侯江斌、孫玉斌、邱連軍、楊文俊、孫先紅、盧俊、龐開泰、謝秋旭。其中,鄧九強是呼和浩特市輕工機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給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業設備,後來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事長。謝秋旭是廣東潮州陽天印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裝盒的時候,認識了牛根生,並且成為老牛的摯友,後來又和"蒙牛"合作,並且在壹段時間之內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東。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與技術人才。
秘密談判,虛擬經營
萬事開頭難!就在呼和浩特市壹間53平方米的樓房內,牛根生從家裏搬來了沙發、桌子和床,蒙牛的發展奇跡由此拉開序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牛根生知道自己的短板是"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他也知道自己的長板是"人才".跟隨牛根生的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態奶、冰激淩、策劃營銷的壹把手,他們在生產、經營、銷售、市場、原料設備方面在行業內都是頂尖的人才,老牛決定采取"虛擬經營"的方式,用"人才"換"資源".因為伊利從中作梗,開始"虛擬經營"的幾次談判被攪黃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1999年2月,牛根生經過秘密談判和哈爾濱的壹家乳品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牛根生派楊文俊等8人全面接管了這家公司。通過他們的管理給這家企業帶來很好的效益的同時,蒙牛產品也由這家工廠"新鮮出爐".老牛是個明白人,借雞下蛋只不過是權宜之計!1999年1月到4月,身處呼和浩特的牛根生壹邊對遠在哈爾濱工廠的8人團隊遙控指揮,開始生產第壹批蒙牛產品,同時搖身壹變成了民工頭,在距離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壹片比較荒涼的不毛之地上熱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廠。
廣告牌被砸,因禍得福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壹覺醒來,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邊的300塊廣告牌全是蒙牛的廣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討論"蒙牛"的余熱還沒有結束的時候,48塊"蒙牛"的廣告牌壹夜之間被砸得面目全非。蒙牛的廣告牌被砸反而使得社會關註蒙牛的熱度再次升溫,蒙牛開始變得"愈神秘,愈美麗".當時的媒體記者順藤摸瓜找到了蒙牛的代言人,發現此人竟然是伊利曾經主管生產經營的副總裁牛根生。牛根生不願意接受媒體采訪,但是很願意和記者聊聊,聊的過程,記者發現呼和浩特竟然還有這樣壹位極具個性的企業家。
當記者問及牛根生為何被伊利免職時,牛根生回答:"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蒙牛的廣告牌到底是誰砸的?牛根生沒有給出答案,在老牛看來,答案是眾人皆知,但他寧願讓大家夥心照不宣。
蒙牛到底是誰的企業?牛根生說註冊人不是他,因為環境險惡不允許他出頭露面。
蒙牛是在克隆伊利嗎?牛根生說不是克隆而是補缺,他提到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寶馬和奔馳***同競爭卻能發展得更好的例子。
蒙牛能做好嗎?牛根生說:"做鞋必須要懷著給自己做鞋子的思想,鞋才能做得好!"
韜光養晦,得道多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999年初,牛根生雖然隱姓埋名"躲"在幕後,也沒有逃脫繼續受打壓的命運。競爭對手為了封殺蒙牛,爭奪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車半路被截,牛奶被當場倒掉。
為了減少沖突和不必要的麻煩,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幹"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業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幹(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幹(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購標準、價格不壹致的事,蒙牛不幹。
同時,牛根生啟動"中國乳都"的概念,通過公益廣告的形式打出"我們***同的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的口號,在眾多場合提到伊利時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邊,在所有的口徑上都將內蒙古所有的乳品企業打上"壹榮俱榮,壹損俱損"的烙印。這樣做的直接結果是,蒙牛贏得了政府的支持,使自己的命運和內蒙古的經濟發展大局捆綁在壹起,擡高競爭對手的同時保護了自己。
牛根生又不是三頭六臂,他就是壹天不睡覺,頂多也只有24個小時,他怎麽能夠同時操作這麽多事情而又讓陣腳不亂呢?
"壹個人死了如果還可以重新活壹次,那麽第二次生命,他肯定能做成任何事情。重新做人不太可能,但是重新做企業是有可能的。我在做蒙牛之前,養牛、種草、幹乳業,我已經做了21年,公司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我都經歷過。21年之後,我又重新從零開始做乳業,我就回過頭來想過去經歷的那些事情:當時,我每壹年都做些什麽事情,現在重新來做,做對的事情能否提高效率?那些曾經犯過的錯誤能否不再犯?這就是熟能生巧、厚積薄發。"老牛如是說。
"要說感情,我對伊利的感情,實際上不比對蒙牛的少"
2003年,伊利為了慶祝股份制創立十周年而舉行了壹場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令鄭俊懷和所有伊利人沒有想到的是,牛根生不請自去。老牛當場對伊利的員工說了壹番至情感人的話:"我在伊利幹了16年,在蒙牛才幹了5年。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伊利,在這裏流過的淚、淌過的汗、灑過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說感情,我對伊利的感情,實際上不比對蒙牛的少。"活動結束,牛根生得到了壹套茶具,這套茶具如今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老牛辦公桌對面的茶幾上。或許這證明了老牛對伊利的復雜感情,或許這讓老牛始終要提醒自己些什麽。但是,無論如何,牛根生在伊利的這招"情感行動"收到了效果,至少是讓那些認識或者不認識牛根生的伊利員工對老牛有了些"另外"的看法。
要下不為例、永不再犯!
從2003年到2004年,壹股來自某些媒體質疑、誹謗蒙牛和牛根生的"暗流"也逐漸形成,壹些地方"黑勢力"借助"投毒"等手段威脅、恐嚇蒙牛的事情也開始接二連三地發生。
此時的蒙牛,已經積聚了足夠的力量,對於這種下三濫手段,就用陽光的辦法對付。公安機關出面,"暗流"和"黑勢力"被壹壹識破、搗毀,相關責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中用虛假新聞誹謗蒙牛的是由壹個品牌策劃公司全權負責,調查發現××公司為了扶植這個公司變相訂了600萬的合同金額,誹謗新聞稿件涉及數十家媒體、近百篇稿件。案件查清楚之後,當地政府擬定了對××公司的三項懲罰措施:第壹,××公司在新聞媒體上公開向蒙牛道歉,恢復蒙牛名譽;第二,××公司可以出600萬對蒙牛誹謗,其造成的損失至少在這壹金額的10倍以上,賠償經濟損失6000萬;第三,××公司要下不為例、永不再犯!
當地政府征求牛根生的意見,老牛說:"草原品牌是壹塊,蒙牛和××公司各壹半,××公司道歉損毀的不僅僅是××公司品牌,而且是大家的品牌,所以不用道歉。6000萬也不是壹個小數目,蒙牛的員工大部分都是從××公司過來的,就當這6000萬是蒙牛為員工交學費了。第三條,我接受,希望××公司下不為例、永不再犯!"老牛有壹句座右銘:"小勝憑智,大勝靠德",牛根生這樣理解自己的這句座右銘:"其實就是'與自己較勁'!發生任何問題,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改變自己容易,改變別人難。假使矛盾雙方的責任各占50%,那麽,妳先從改變自己開始。當妳主動改變後,妳會發現,對方也會跟著改變,而且這種改變不是同比例的,往往妳改變10%後,他會改變30%,真所謂'妳敬他壹尺,他敬妳壹丈'.萬壹妳改變了50%以後,對方還是壹點不變,怎麽辦呢?妳還是要堅持'與自己較勁'.因為95%的情形不是這樣的。當妳無數次地'與自己較勁'後,回頭再看,大數定律的效能就顯現出來了:妳通過改變自己而改變了世界!"古語雲:哀兵必勝。其實,牛根生非常明白"忍"是"心字頭上壹把刀".相對於剛剛起步的蒙牛來說,如果對伊利的封殺舉動正面抵禦甚至以攻對攻,則可能激化矛盾。如果鬧到不可開交,誰會去打壹個利稅大戶而幫壹個小不點兒呢?以退為進,性格相當血性的老牛其實有大智慧。
知己知彼奇兵致勝兵貴神速
本刊獨家揭密:牛根生見到楊利偉的時候,對他說:"利偉啊,除了妳的爸爸媽媽、妳的妻子孩子,妳的直系親屬,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除了妳的團隊和戰友,除了認識妳的朋友,在妳所不認識的所有陌生人當中,我對妳的事情是最關心的……"
"小區包圍超市,所有產品免費品嘗"牛根生知道,在市場上也不能和伊利正面沖突,他將第壹個目標定在了深圳。伊利剛剛兵敗於此。伊利采取先打媒體廣告,隨後超市跟進的策略,結果徹底失敗,因為深圳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認準了洋品牌的口味,伊利為此付出了幾百萬的廣告費而無功而返。
牛根生了解伊利的短板,也知道伊利強項當中的弱點,他決定采取另外壹套"戰術":蒙牛的各路人馬穿著蒙古服裝打著橫幅和標語到各個小區門口,橫幅上寫的是"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純天然無汙染的牛奶"、"不喝是妳的錯,喝了不買是我的錯",蒙牛產品全部都是免費送給居民品嘗。結果,小區的居民壹喝不錯,他們到超市的時候就會問,蒙牛的產品壹下子在深圳各大超市迅速火了起來。
依靠這招"小區包圍超市,所有產品免費品嘗"的策略,從1999年開始,蒙牛的產品快速進入北京和上海的市場。從1999年到2001年,伊利的主營業務收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