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的簡介
關於程顥的詳細內容,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您進行介紹:
壹、程顥的詩詞
《秋日》、《春日》、《春日偶成》、《郊行即事》、《秋月》、《夏》、《題淮南寺》、《秋》、《郊行即事》、《春日·雲淡風輕近午天》、《雲根石·輪_壹片出無心》、《象戲·大都博奕皆戲劇》、《翠微亭·滿眼青山倦應酬》、《桃花菊·仙人紺發粉紅腮》、《打乖吟·聖賢事業本經綸》、《淩霄三峰·長嘯巖東古寺前》、《九日訪張子直承出看花戲書學舍》、《長嘯洞北回望大頂如列屏幛比到山前卻不見蓋為仙掌所蔽》、《秋日·閑來無事不從容》、《西湖·_水橋邊鴨子陂》。
二、簡介
程顥(1032-1085)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洛陽(今屬河南)人。嘉_進士。神宗時為太子中允監察禦史裏行。反對王安石新政。曾和其弟程頤學於周敦頤,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在洛陽講學十余年,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知識、真理的來源,只是內在於人的心中,“當處便認取,更不可外求”(《遺書》卷二上)。使心寂然無事,“廓然大公”,“內外兩忘”,即能“窮心”“盡性”。為學以“識仁”為主,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同上)。倡導“傳心”說,認為前聖後聖所傳的不是聖人之道、聖人之心,而是自己的心,“己之心,無異聖人之心”,“欲傳聖人之道,廓充此心焉耳”。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遺書》卷十壹)。他和弟頤的學說後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所著有《定性書》、《識仁篇》等。後人據其言論所編的《遺書》、《文集》、《經說》等,收入《二程全書》。
三、人物生平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程顥出生,其祖先歷代仕宦,世代居住在中山府,曾祖父程希振任尚書虞部員外郎遷居開封府,祖父程_(《宋史》作程羽)遷居河南府(今洛陽),贈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宋仁宗錄舊臣後代,程顥的父親程_因此被授為黃陂縣尉,歷知龔、鳳、磁、漢諸州,後官至太中大夫。二程自幼深受家學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其父程_影響,以反對王安石新法著稱。
程顥資性過人,修養有道,和粹之氣,盎然於面,門人、友人與之相交數十年都未嘗看見他有急厲之色。
嘉_二年(1057年),程顥舉進士後,歷任官_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禦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宗寧寺丞等職。神宗在位期間(1068年~1085年),程顥任禦史。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不受重用,遂潛心於學術。《宋史》本傳稱:“慨然有求道之誌。泛濫於諸家,出入於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後得之”。與弟程頤開創“洛學”,奠定了理學基礎。他先後在嵩陽、扶溝等地設學庠,並潛心教育研究,論著頗巨,形成了壹套教育思想體系。程顥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於培養聖人,“君子之學,必至聖人而後已。不至聖人而自已者,皆棄也”。認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愛物,謹守封建倫常。且強調教育必須以儒家經典為教材,以儒家倫理為教育的基本內容。程顥還提出,讀書以期“講明義理”,註重讀書方法,“讀書將以窮理,將以致用也”,不可“滯心於章句之末”,為此者乃“學者之大患”。同其理學思想壹樣,程顥的教育思想對後世也影響深遠。後人為求學統淵源,於他講學之處立祠或書院以為紀念。
宋仁宗嘉_元年(1056年),程顥於京師講《易》處(今河南開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
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歲。
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賜謚程顥為“純公”,程頤為“正公”。
宋理宗淳_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顥為“河南伯”,程頤為“伊川伯”,並“從祀孔子廟庭”。
元明宗至順元年(1330年),詔加封程顥為“豫國公”,程頤為“洛國公”。
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詔令兩程祠以顏子(即顏淵)例修建,規制比於闕裏,前後殿廡齋室等房***六十余間,祭文稱頌兩程“闡明正學,興起斯文,本諸先哲,淑我後人”。
明憲宗成化二十年(1489年),河南巡撫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書院,祀二程於講堂。另嵩陽書院亦為紀念二程所立。《嵩陽書院誌·序》稱:“嵩陽書院,宋藏經處,兩程夫子置散投閑與群弟子講學地也”。
清聖祖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程進儒為賢,位列孔子及門下、漢唐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賜給二程祠“學達性天”匾額。
四、軼聞傳說:禦史不知上未食
熙寧二年(1069),宋神宗接受禦史中丞呂公著的推薦,提拔程顥為太子中允、權監察禦史裏行。
監察禦史是言官,其職責是規勸皇帝、糾察百官。然而對於士大夫來說,糾察百官好說,但規勸皇帝卻是門“技術活”。不提吧,職責所在。提吧,皇帝臉上無光,萬壹生點意見、來點態度,這帽子都說不定難保。所以,很多監察禦史履職,或礙於情面,或擔心權威,或害怕打擊,往往形式重於內容,走走過場,不過讓皇帝表現壹下納諫的姿態而已,至於納不納、納什麽、怎麽納,不予深究。
程顥任禦史,卻執拗、較真,他常常像老師對待學生壹樣,以誨人不倦的態度,絮絮叨叨地在宋神宗面前數落,不厭其煩。問題是他不厭其煩,那些侍從卻大厭其煩,有壹天午餐時間都過了,程顥還在那裏壹二三地擺道理,宋神宗饑腸轆轆,又不好明言。侍從便正色對程顥說:“禦史不知上未食乎?”皇帝還沒吃午飯呢!程顥這才依依不舍地退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