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語文讀本的特點
(壹)新的教育理念
編者認為教育是立國之本,立人是教育之本;通過立言以立人,則是語文教育的基本目的與任務。提倡“開放、多元、積極的主體性的閱讀”與“個性化的自由寫作”,強調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以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基本能力,開拓精神自由空間,促進學生個體生命的健全發展為指歸。這與《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是十分吻合的。
(二)新的選文眼光
懷抱著這樣的教育理念,編者把選文的標準確定為民族的、現代的、世界的、全人類的經典作品,其所選篇目大多數是現行教材中所沒有的。也註意選取思想與文筆俱佳的當代文章,以使讀本更貼近現實生活,具有壹定的時代感。
(三)新的編排體例
每冊按主題分成若幹專題,每專題前有導讀,文內有註釋,文後有閱讀提示。註意體裁的多樣化。從詩歌、散文、雜文、小說、論文,直到歌曲、戲劇、名畫、名句,等等,豐富多彩,妙趣橫生。
(四)新的閱讀體系
《讀本》按學生學習、領悟、情感、言語的階段性特征,以及精神成長的階段性特征與需要,建立壹個循序漸進的閱讀體系。
1.構建起專題研究性的對話平臺。專欄內容的梯度性與重點主題的系列化,令人耳目壹新。
2.基本母題的集中與穿插。《讀本》主要貫串著幾個基本母題:愛與寬容、人與自然、自由與平等、誠信與和平、崇尚科學等。這些基本母題在各冊中都以相應的專欄反復出現,使學生通過壹次次的對話式的閱讀,積累強化自己這些方面的人文底蘊與人格特質。
3.編排出新。在具體的編排上,編者或吸取學術研究的新成果,或另辟蹊徑,在經典作品的選目與編排上出新,以與教材相區別。如初中卷的《〈西遊記〉:童話的天真世界》,《〈水滸傳〉裏的戰爭謀略》,《聽孔夫子上課》,《〈莊子〉裏的莊子》等;高中卷的《沈從文和他的湘西世界》、《真人陶淵明》、《英雄悲歌》等。“名家大師”單元的組合,壹般是幾篇名家的文章加壹篇其他名家的評論解讀文章,既相呼應,又便於學生理解。
4.強化母語教育,文學性與語文性相得益彰。
各冊中安排了不少偏重語文能力培養的專欄,小學各卷特別設置了壹個《語文興趣活動》的系列專欄,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妙趣橫生的語文實踐活動,而且也使這套讀本更鮮明地彰顯出它的“語文”性質。初中各卷分別設置了《漫說語文》《語文趣談》兩個系列專欄,高中卷安排了 “漢語的憂患”、“保衛漢語”等單元,它不僅加強了母語教育,而且也使這套讀本更鮮明地彰顯出它的“語文”性質,從而與其他文學讀本區別開來。
(五)新的閱讀模式——“閱讀就是對話”
這主要體現在每篇文章後的“閱讀建議”上。“閱讀建議”貫串著壹個中心概念:“對話”,即“作者—編寫者—語文教師、家長—學生”四者間的對話交流的互動關系,加強了對學生閱讀選文的指導。
從每篇選文的具體寫作實際出發,提示學生關註作品“寫什麽”與“怎麽寫”的基本特點,從作品語言文字表達(文章的構思、表現手法、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某壹個或幾個方面的突出特點入手,指導學生研習文本,探討問題,揣摩其文內之意與文外之意,獲得語感,並領悟其精神內涵。同時提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悟漢語的魅力,學習讀與寫的方法,提高語文素養(言說方式、語言文明習慣等),促進精神成長。
編者希望這壹方面的嘗試,能夠對當下的語文教學有所啟示。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新語文讀本》的主編、編委都是國內的壹流學者,他們不是掛虛名的,而是紮紮實實做事情的。比如在初中卷的修訂中,錢理群先生作為初中卷修訂負責人,不僅親自選文組元,而且為初中卷所有新增的現代文撰寫了閱讀建議,並修改、重寫了原有現代文的閱讀建議;王尚文先生則負責初中卷古詩文部分的修訂,《唐詩的壓卷之作》、《自古英雄出少年》、《詩經斷章》等精彩專題均出自王尚文先生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