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負利率是什麽?

負利率是什麽?

負利率就是將通常的存款利率改為負值。有時適用於央行接受民間銀行存款時的利率。壹般而言銀行向央行存款時可獲得利息,但在負利率情況下反而需要支付手續費。

銀行將錢存入央行會出現縮水,因此有望促使銀行積極放寬面向企業的貸款。例如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實行-0.1%的負利率,將從2016年2月16日起執行。

負利率是指通貨膨脹率高過銀行存款率,物價指數(CPI)快速攀升,導致銀行存款利率實際為負。

負利率=銀行利率-通貨膨脹率(CPI指數)

目前,我國環球金匯的銀行壹年定期利率是3%,而通貨膨脹率是3.3%,負利率也就是實際收益率,是-0.3%。

擴展資料:

負利率本質上是量化寬松的壹種延續,就歐洲和日本而言,實施負利率的初衷在於刺激銀行信貸和提升通脹預期;相比之下,丹麥和瑞典當初實施負利率主要是為了緩解資本流入和本幣升值的壓力。

不過,從基本面來看,負利率實際上來自於實體經濟投資回報水平的下滑,這也顯示出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增長缺乏增長點的壹個現實挑戰。

從微觀層面來看,負利率對依賴傳統定價模型的金融機構造成了威脅,這類似於“電腦千年蟲問題”,傳統定價模型中不包含負利率這個變量,因而這些模型不能正確發揮定價的功能,這勢必影響到這些金融機構的正常運轉。

此外,由於存款利率尚被隔離在負利率之外,該政策對於個人儲戶目前的影響並不顯著,但也出現了日本民眾囤積現金的現象。負利率對於民眾心理預期的影響是壹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就行業層面而言,首當其沖的是銀行業。商業銀行是負利率政策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壹環,負利率縮小了商業銀行的利差,而銀行迫於同業競爭的壓力往往又不敢將這種賦稅轉嫁給消費者。

以歐洲為例,2015年第四季度歐洲大型銀行的財報顯示,15家大銀行中虧損的有6家,利潤下降的有9家,而2016年以來這些銀行的股價悉數下跌,跌幅遠大於同期歐洲主要股指的跌幅。究其原因,負利率造成的銀行盈利水平下降難辭其咎。

負利率對全球資產配置行業也有影響,其中債券市場尤甚。這表現為債券收益波動率加大,收益率曲線下滑,近期歐洲多國的國債收益率均下跌至歷史新低,負收益率債券頻繁出現。

從實施負利率政策的各國來看,其政策初衷不盡相同,政策效果和影響也不盡相同,但這些國家無壹例外地都對該政策比較自信。

歐元區的負利率政策推行時間較久,其對於銀行信貸有壹定的刺激作用,壹定程度上也緩解了債務壓力,但通脹率提升效果不盡人意;日本實行三級利率體系,基準利率仍然為正,負利率更像是日本央行對外表露其將繼續寬松貨幣政策的決心。

同時日本通脹預期依然較弱,日元匯率不降反升,甚至在脫歐事件中成為炙手可熱的避險貨幣,這都與日本央行政策推行的初衷背道而馳。

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狀況有其***性,通脹率低下、經濟增長緩慢更多是結構性問題所致,如人口老齡化、消費需求不足等,這就呼籲更深層次結構性改革的推行,實施政策組合來為經濟註入活力,單純依靠貨幣政策似乎推動力還不夠。

就中國而言,實際上從2015年10月央行下調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至1.5%之後,當月的實際通脹率為1.6%,中國就可以說進入了實際負利率的時代。

目前離名義負利率政策還有較遠的壹段距離,但在當前全球低利率的大背景下,也需要加快推行供給側的相關改革,尋找新的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同時也需要關註壹些經濟體實行負利率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會給中國帶來外部溢出效應。

百度百科—負利率

人民網—各國負利率政策影響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