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占率將近50%,合資車躺贏時代已成過去式,誰還敢說國貨不行?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自主汽車品牌就是山寨的代名詞,只有沒錢的人在買車時才會選擇國產車,直到現在有這樣想法的仍是大有人在。其實這也不難理解,自主汽車工業因為起步較晚,以前確實沒啥技術,只能在各個方面都去模仿合資車。
但是現在,如果還說自主品牌是“山寨”的代名詞顯然有點說不過去了。合資車越來越便宜,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是自主品牌的崛起,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等自主品牌,無論是技術還是銷量,都已經迎頭趕上了合資車,消費者對中國汽車品牌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已經成為壹個不爭的事實。
國潮來襲,中國汽車品牌徹底站起來了
自主品牌超越合資車的體現是什麽?銷量無疑是最直觀的反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品牌乘用車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達到了489.1萬輛,同比增長16.5%,遠高於乘用車市場3.4%的整體增幅。
銷量的提升也讓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市場占有率來到了歷史新高度,達到了47.2%。要知道,在2020年的時候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已經跌至了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僅為33.5%。而近兩年來,汽車市場面臨停工停產、全球缺芯、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鏈緊張等多重考驗,在復雜的大環境下,中國品牌還能實現市場份額的大幅提升,尤為不易。
相較之下,合資品牌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現就遜色許多了,比如德系與日系品牌,盡管整體發展依舊很強勢,但上半年的市占率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美系品牌在今年的市占率上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影響力已經遠不如德系和日系品牌了,而韓系和法系品牌,在國內早就沒了昔日的風采,退市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汽車品牌在今年上半年47.2%的市占率也充分說明了壹個問題,現在更多的消費者已經不再迷信合資車,買國產車成為了當下汽車市場的購車潮流,中國汽車品牌已經徹底站起來了。
引領未來汽車市場,中國品牌夠格
不得不承認的是,雖然現在有很多人開始接受國產車,但更多人買國產車的主要出發點還是因為性價比,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的競爭仍是以錯位競爭為主,就燃油車領域,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還是有很大差距。
但是在新能源領域,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自主新能源汽車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就比如在混動市場,豐田THS混動系統曾經壟斷了混動市場二十余年,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裏,除了本田i-MMD對其造成了壹定威脅外,豐田在混動市場幾乎沒有對手。
而隨著以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系統為代表的自主混動系統的崛起,在混動市場稱霸二十余年的豐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相比豐田的THS混動系統,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系統不僅可以上綠牌,實現日常上下班通勤零排放,即便是在饋電狀態下,所表現出的節油效果也要比豐田THS更優秀。
就以比亞迪秦PLUS DM-i為例,在饋電狀態下,秦PLUS DM-i每百公裏綜合油耗僅需3.8L,同時還有著120km的純電續航裏程。反觀與秦PLUS DM-i售價相差不大的豐田雷淩雙擎,每百公裏最低油耗也有4L,孰優孰劣壹目了然。
在純電動汽車市場就更不用說了,自主品牌已經對低端、中端、高端市場進行了全面覆蓋,在低端市場有宏光MINI EV、長安糯玉米、歐拉白貓/黑貓等不少經典車型;而在10-25萬元的中端市場,小鵬P5、哪咤U、比亞迪海豚、埃安V等,無壹不是有口皆碑。
另外,像是即將上市的比亞迪海豹和長安深藍SL03,還未上市就已經有了超高的關註度,上市之後必將迎來消費者的熱捧。
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沖擊高端市場的願望在純電動汽車市場終於實現,“蔚小理”、比亞迪漢、極氪001等,在高端市場無壹不是混得風生水起,徹底打破了合資車在高端市場的壟斷地位。
隨著能源的枯竭,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未來汽車市場必定會是新能源汽車的天下,而現在,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實現了對合資品牌的全面超越,正在引領未來汽車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