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是什麽意思
行為藝術的意思是指表達觀念的前衛藝術表演。
行為藝術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於歐洲的現代藝術形態之壹。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二戰”後興起的表達觀念的前衛藝術表演。不同於壹般表演藝術,它不以取悅觀眾為目的,相反具有挑釁性。
行為藝術家主要以自己的身體為創作媒介,用反常規的、即興式的表演與觀眾互動,使藝術“活”起來,努力沖破制的束縛,揭露傳統藝術制造的心理幻覺,展現反叛和自由的力量。行為藝術通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評性,與種族、階級和性別等問題聯系在壹起。
行為藝術的特點
行為藝術是經藝術家親身加入,精心策劃而推出行為或事件,並通過與人交流,壹步步發展,形成結果的過程。我們定義這個事件或過程為行為藝術。行為藝術是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壹門藝術。行為藝術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時間、地點、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與觀眾的交流。該藝術不同於繪畫、雕塑等由具體事物構成的藝術形態。
雖說理論上行為藝術可以包含壹些相對而言更為主流的活動,比如雜耍、噴火、體操等雜技,以及戲劇、舞蹈、音樂等,但這些壹般歸為表演藝術。行為藝術通常僅指視覺藝術範疇中前衛派或觀念藝術的壹種。
行為藝術是指藝術家把現實本身作為藝術創造的媒介,並以壹定的時間延續。行為藝術的鼻祖是法國著名藝術家伊夫·克萊因。其代表作品是1961年他張開雙臂從高樓自由落體而下的《自由墜落》。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行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