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時間線
時間表如下:
表壹:
表二: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壹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壹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擴展資料:
爭議
無論是陳壽的《三國誌》,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稱魏、蜀、吳三分天下。實際上,在遼東,有壹個與魏、蜀、吳三國性質相同的國家──燕國,該國從190年初成規模,到238年被司馬懿所滅,立國48年,比劉備創立的蜀漢還要長6年。燕國鮮為人知的開國之主公孫度,也是壹個堪比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亂世梟雄。
公孫度和董卓部將徐榮是同鄉,在徐榮的力薦下,公孫度得以出任遼東太守。190年,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此時中原混亂不堪,而遼東郡偏居東北,所受影響較小,得以借機振興。不久,公孫度把遼東郡分為遼西、中遼兩郡,各置太守,他還按照皇家規制設壇於襄平城郊,行郊禮天地之禮,無論車駕、儀仗、服飾都同大漢天子壹般無二。
在保境安民的政策指引下,燕國成為亂世中難得的“世外桃源”。200年官渡大戰之時,公孫度拒絕了曹操的拉攏,打算在曹袁兩敗俱傷後進軍許昌。不料天不假年,他於204年去世。此後,其後代公孫淵周旋於曹魏和東吳之間。
曹魏壹直圖謀壹統中國。237年,魏明帝曹叡派幽州刺史毌丘儉進攻燕國,大敗而歸。238年六月,曹魏太尉司馬懿率大軍進入遼東,公孫淵調數萬步騎兵防守遼隧,沒想到,司馬懿對遼隧只是進行佯攻,而轉軍襲擊燕國都城襄平城才是目的。燕王公孫淵和全城軍民被圍困城中,八月彈盡糧絕,將軍楊祚開城投降。公孫淵突圍途中被魏軍斬殺,燕國諸郡全部歸降。至此,燕國成為四國中首個滅亡的國家。
百度百科-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