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大同在明男女人權始
大同書·行大同在明男女人權始
康有為
若慮農工商皆歸之官,得無有司作弊,侵吞盜竊,為害更甚者,此其所慮為亂世言之也。太平世人無私家,無私室,無私產,無私店。無家而祿厚,性美而教深,必無侵盜之心,自無侵盜之事。即使有欲侵盜而別無私店,雖侵之盜之而從何售鬻之·萬壹泄漏,則終身不齒。且其時,凡人之金皆寄金行,其得金之多寡,視其工價及創新之賞,人人得而知之,若司商務而驟得多金,侵盜之跡即露。夫大 *** 之事,茍非家累貧病,迫不得已,孰肯為之而令終身見棄乎·太平之人,無家累,無貧病,榮途懸在前面清議迫於後,風化既美,種教更良,孔子所謂“雖賞之不竊”也,而何慮焉!凡諸農田、商貨、工廠之業,全地至大,從何而歸之公·即欲舉公債以承之,亦萬不能行也。然欲急至大同,最難則在去國;若去民私業,此事甚易,即自去人之家始也,即欲急去國界者,亦自去家始。欲去家乎,但使大明天賦人權之義,男女皆平等獨立,婚姻之事不復名為夫婦,只許訂歲月交好之和約而已;行之六十年,則全世界之人類皆無家矣,無有夫婦父子之私矣,其有遺產無人可傳,其金銀什器皆聽贈人。若其農田、工廠、商貨皆歸之公,即可至大同之世矣。全世界之人既無家,則去國而至大同易易矣。於是時也,最難去種界之別,當少需歲月而已。夫男女平等,各有獨立之權。天之生人也,使形體魂知各完成也,各各自立也,此天之生是使獨也。夫使天之生人使男女以兩人偶合也,則不能獨立也;天之生男女使如 *** 之異形也,則不能獨立也;今男女之魂知形體各自完成,各能自立,不相待也,不相下也,不相異也,極相愛也,徒以形中微有陰陽凹凸之小異。而男子挾其強力以淩弱質,收為私屬,不齒平人,習久成常,視為義理,遂大背天予人權之義而永為小康憂苦之世。雖彼男子得擁壹日之私尊,然以視大同太平之極樂,不猶乞丐之視帝王,凡夫之比神仙哉!人有棄帝王而為乞丐,棄神仙而為凡夫者乎·故全世界人欲去家界之累乎,在明男女平等各有獨立之權始矣,此天予人之權也;全世界人欲去私產之害乎,在明男女平等各自獨立始矣,此天予人之權也;全世界人欲去種界之爭乎,在明男女平等各自獨立始矣,此天予人之權也;全世界人欲致大同之世、太平之境乎,在明男女平等各自獨立始矣,此天予人之權也;全世界人欲致極樂之世、長生之道乎,在明男女平等各自獨立始矣,此天予人之權也;全世界人欲煉魂養神、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乎,在明男女平等各自獨立始矣,此天予人之權也;欲神氣遨遊、行出諸天、不窮、不盡、無量、無極乎,在明男女平等各自獨立始矣,此天予人之權也。吾采得大同、太平、極樂、長生、不生、不滅、行遊諸天、無量、無極之術,欲以度我全世界之同胞而永救其疾苦焉,其惟天予人權、平等獨立哉,其惟天予人權、平等獨立哉!吾之道早行早樂,遲行遲樂,不行則有苦而無樂。哀哉,全世界人生之苦也,其寧甘之而不求樂歟!選自《大同書》
〔鑒賞〕 本篇出自《大同書》庚部第十章。1901—1902年,康有為在避居印度北部時完成了《大同書》全書的寫作。《禮記·禮運》構築了盡善盡美的大同之世,因近代中國的特殊歷史條件,誌士仁人的心靈深處均有著揮之不去的大同情結。洪秀全、譚嗣同、康有為、劉師培、孫中山等人,都對大同之世作出了新的詮釋,設想了美輪美奐的理想社會。其中最為系統與最具理論色彩的,當屬康有為勾勒的理想社會藍圖了。他的大同之世,充滿著雲詭波譎般的奇特結構,內中有古代儒家對理想社會設計的胎記,而更多的是進化論與天賦人權論,還有空想社會主義的東西。這部近代思想史上的奇葩,集哲學、政治、倫理、文化為壹體,否定了封建制度與宗法制、等級制,具有鮮明的反封建意義。《禮記·禮運》中的“天下為公”,是大同之世的主心骨,又被康有為註入了公有制的原則。康有為說:“太平世人無私家,無私室,無私產,無私店。”“太平世”就是大同之世。要讓“農田、商貨、工廠”在全球範圍內,“歸之公”而實現大同,就得以無家與去國為前提。“去國界”是康有為提出的“破除九界”中的壹個。九界指國界、級界、種界、形界、家界、產界、亂界、類界、苦界。人類要達到“太平大同,長生永覺”的境界,唯有遵循“救苦之道”,“即在破除九界而已”。貫串《大同書》的宗旨,是免苦求樂的人道主義。康有為以為人的本性是免苦求樂的,但現實世界是個大苦海,內中有人生、天災、人情等等38種苦難。即使做了帝王,也有它自身的苦楚。早年康有為鉆研過佛教,佛教視人生為苦海的思想對他是有影響的。不過,他不為佛教所框限,提出“破九界”的設想,易出世為入世。如去國界,是指去掉邦國稱號與疆界劃分,無君主,無軍隊,無監獄,合全球為壹個民主選舉出來的公平 *** 。又如去級界,是要求取消貴賤、主奴間的等級隸屬關系,實現人人平等的理想。實際上,“去某界”,是對現存秩序的否定;“去某界”的歸宿,為對未來世界的設計。全球大同是去國界的歸宿,而這必須從無家開始:“欲急去國界者,亦自去家始。”“去家”的前提,則為天賦人權的確立,實現男女平等獨立。他說“欲去家乎,但使大明天賦人權之義,男女皆平等獨立”。接著這段文字,康有為反復使用了同壹類型的句式,認為“去家界之累”、“去私產之害”、“去種界之爭”、“致大同之世”、“致極樂之世”,都在於“明男女平等各自獨立始矣,此天予人之權也”。破除“九界”,步入太平之境、大同之世,是以知曉天賦人權、男女平等獨立為基礎的。康有為從19世紀80年代末倡導不裹足運動,到20世紀初從天賦人權立論,視男女平等為趨向理想社會的前提,貫串其間的是婦女解放的思想,這與他的親身經歷有關。如康有為目睹了家鄉有壹賭徒,拿妻子首飾作賭資,輸了以後又賣妻以供壹搏;他的堂姐嫁出後,因其夫生病死亡遂終身守寡;有壹富家女依父母之命,嫁給家道中落的男子,日日操理家務,苦不堪言,其夫卻日日泡在賭場與妓院中,不夠花費向嶽母家索取千金,千金花完後,又因偷盜而下獄,富家女因恚憤而死,命運非常悲慘。他對歷史上阻礙婦女解放的清規戒律作了批駁。他把婦女不能參加各項社會活動,不得參加科舉考試,不能從政,不能入學堂從事學術研究等,看成是天下最不公不平之事。提出不能因男女在生理上的差異,讓男子憑借強力以欺淩弱質的女性,“遂大背天予人權之義而永為小康憂苦之世”。他為此發願:“吾今有壹大願為同時八萬萬女子拯沈溺之苦,吾今有壹大欲為未來無量數不可思議女子致之平等大同自立之樂焉。”他把婦女解放,放在走向大同之世的首要地位,不由令人想起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的著名命題: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馬克思認為,沒有婦女解放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衡量。康有為的主張,同傅立葉、馬克思所說相當接近。康有為大同之世的設想是為將來社會而設計的,認為馬上施行的話必會造成社會大亂。對其師了如指掌的梁啟超說:“自發明壹種新理想,自認為至善至美,然不願其實現,且竭全力以抗之遏之,人類秉性之奇詭,度無以過是者。”(《清代學術概論》)康有為的“秉性”就是視事物的發展是漸進量變、決不可有飛躍質變。康有為強調男女平等,主張壹夫壹妻制,但實際行動則相反。為他作傳的學生不無尖銳地批評:“他每天戒殺生,而日日食肉;每天談壹夫壹婦,而自己卻因無子而娶妾;每天講男女平等,而其本家之女子未嘗獨立;每天說人類平等,而自己卻用男仆女奴。”(陸乃翔:《新鐫南海康先生傳》上編)康有為因元配夫人張妙華無法生育後代,便先後娶了五個小妾。他論“殺生”時說道,“吾好仁者也,主戒殺者也,嘗戒殺壹月矣,以今世必未能行也”。按照他漸進的學說,他覺得沿用傳統的習俗更適合於目前境遇。創造力十分豐富的康有為,給大同之世塗上了濃濃的烏托邦色彩。他把理想的內容設計得愈具體、愈細致,就愈發陷於空想。為“去亂界”,他設想全球成立壹個“公議 *** ”,把地球分成南北、東西各壹百度,令各自治 *** 以度為單位,置歷史上各民族國家實際情況於不顧,以整齊劃壹的主觀冥想替代客觀形成的事實。空想不是任何時代都能萌生的,空想的產生也有它真實的歷史條件與政治背景,康有為想用免苦求樂的善良願望,來消除現實中的苦難,正好證實了災害、壓迫、差別等等現實矛盾太劇烈了。他想用想象來消除實際中的種種矛盾,必然會陷於空想而難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