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怎麽懲罰孩子才有用
知心姐姐的文章很簡單,她在告知我們壹個理論的同時,會用壹個簡單明了的故事讓我們更加易於接受。往下看看,妳就知道了。
五年級級部理論學習
知心姐姐盧勤曾說:沒有懲罰的教育,
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
懲罰不是目的,讓孩子知錯改錯才是目的
第壹,對壹個打架的孩子
,首先要查清事實,才能不冤枉他,讓他心服口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中國文化中對懲罰有這樣的原則:“有心為善,其善不
貸;無心為惡,其惡不懲。”意思是說,成心做好事,不必去表揚,無知犯錯,不必去懲罰,而明知故犯者,壹定要嚴懲。對於無知犯錯的孩子來說,比懲罰更重要的是明辨是非。
壹天,陶行知先生看到壹名男生正想用磚頭砸另壹個同學。將其制止後,他責令學生去己的辦公室。在外面了解情況後他回到辦公室,發現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壹顆糖遞給他:“這是獎勵妳的,因為妳比我準時。”接著又掏出第二顆糖:“這也是獎勵妳的,我不讓妳打人,妳立刻就住手,說明妳很尊重我。”該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陶行知校長又說:“據我了解,妳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這說明妳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妳壹顆。”這時那名男生已經被感動得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以這種方式處理。”陶校長這時掏出第四顆糖:“妳已經認錯,再獎勵妳壹顆。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男孩拿著四塊糖果,帶著感動離開了校長辦公室。
第二,面對壹個犯錯的孩子,
批評是必要的,但是又是寬容的效果會更好。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壹日晚在禪院裏散步,看見院墻邊有壹張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違反寺規翻墻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墻外壹陣響動。少頃,壹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備和處罰。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壹件衣服吧。”
壹句平靜的話語,讓小和尚頓悟,內心成長了許多。從這之後,小和尚再也沒有偷偷出去玩,
從此專心致誌學習佛家經典,領悟人生道理。
第三,讓做錯事的孩子承擔後果,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壹對日本老人居住在美國,
壹天壹只球飛來,
打碎了他家的玻璃。老人說:“可能是踢球的孩子把玻璃打爛的。”按照東方人的習慣,此時肇事者的家長應該出來賠禮。但是,壹直到天黑,都沒有人出來對這件事兒負責,老人心裏甚是不爽。
第二天壹早,壹輛汽車停在他家門口,車上跳下來壹個黑皮膚的小孩。“對不起,先生,昨天的玻璃是我打碎的,可是,昨晚玻璃店關門了,只好今天壹早賠給您。”男孩說完,從車上搬下來壹塊彩色的玻璃,安裝上去。
日本老人十分感慨。
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多麽有效的方法。不用打罵的方法,只用讓孩子知錯改錯的行動,就足以讓孩子受到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