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電影
1、林蕭穿的是黑色套裝,另外三個女孩穿的都是純白色的衣服,林蕭在三部電影中,只有兩次穿過全身黑衣:顧裏爸爸的葬禮,崇光的葬禮。全身素黑的衣服在中國人傳統觀念裏,具有非常明確的暗示。而另外三個女孩兒全身純白的衣服,同樣暗示意味極其強烈,天堂裏的人,穿的都是白的。
2、唐宛如的臺詞:林蕭,妳每年都這麽早到,妳也太想我們了吧。(註意,如果三個女孩兒依然健在,平時就算她們四姐妹有各自的生活,但是不可能不互相打電話聯系,不可能每年需要在壹個特定的時間回到曾經的地方,說“太想我們了吧。”而每年壹次的固定探望,基本等於清明節的掃墓。
3、顧裏臺詞:“都說了我們每年都會回來啊,還用白布蓋得這麽嚴實,好麻煩啊。”在中國的傳統裏,去世的人,每壹年忌日,是會回到去世時居住的地方的,這也是中國很多老年人不願意搬家的原因,因為怕去世的人,找不到家。(類似的情節唐山大地震裏也用過,徐帆燒紙錢的時候,說不願意搬家。)
4、林蕭聽見開門的聲音,回頭時,是熱淚盈眶,並且,她看見三姐妹走進來的時候,並沒有和她們有任何的交流,全程都在低頭思考。如果是真實的人,不可能不和她們發生對話和肢體接觸。所以,三個白衣應該是林蕭的幻覺。
二:第二重結局:除了林蕭以外所有人都在那場大火裏燒死,只有林蕭活下來,林蕭每壹年 都會回到老房子掃墓祭奠,她麻木地在失去姐妹和愛人的世界裏獨自堅持 了幾年,而最終堅持不下去,在這壹年,選擇了自殺,在她瀕死之前她回 溯了與朋友們的種種往事,最後看到了已在“彼岸”的三個朋友來“迎 接”自己,最終她笑著說“我來了”,然後走向朋友們,也就是走向“彼 岸”,走向死亡。
1、八分鐘的壹鏡到底,它不是把原先電影裏的段落直接剪輯拼起來,而是同樣的情節,用完全不同的鏡頭視角來拍攝,鏡頭始終是處在壹個向下俯視的視角,並且伴隨持續的漂浮感,就像壹個人飄在空中俯瞰的狀態。在什麽狀態下人的視角能漂浮起來——靈魂出竅。
同時,在生命消逝前的最後時刻,腦海中會不斷回溯過去種種時光,俗稱“走馬燈”。並且,人們的走馬燈只會出現記憶深刻的場景和最關心的人,不會閃回無關緊要的畫面和人物。也因此,不管是畫面中四女戴紙王冠的田徑場亦或是大學湖邊正在餵天鵝的中央廣場,都空無壹人。(因此,這不是真實的記憶,真實的場景中,有著滿滿的群眾路人)
2、壹鏡到底之後四姐妹的表情和臺詞。在別墅裏女孩們的對話並非閑聊,每句都有隱藏含義。
顧裏走過林蕭身邊出鏡後,在畫面外持續不停地對林蕭說“林蕭,妳還在等什麽?快過來呀,快過來”,而林蕭並不像通常被朋友邀請時會有的表情,而是眼含淚水,低頭沈思了壹會兒之後,才擡起頭,表情有壹種解脫後如釋重負的微笑,淡淡地說:“來了”。
緊接著畫面就變成了四姐妹穿著高中校服排練《友誼地久天長》。——註意,這是關鍵信息量
3、四姐妹穿高中校服排練《友誼地久天長》。這是電影的最後壹個情節, 現在再回味,越想越覺得毛骨悚然。
結局就是林蕭也死了,四個人以靈魂的形式,在老房子裏,徘徊。而這個時候,背景音樂是:“我們曾經終日遊蕩……我們也曾歷盡苦辛,到處奔波流浪。”